断指伤口还在渗血时,周慕云在公共图书馆遇见了沈悦。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姑娘正在整理一叠泛黄的档案,标题是《米国唐人街劳工权益调查报告》。
“你的手需要重新包扎。”沈悦递给他一包纸巾,“服装厂事故?”
她是个独立记者,专门调查移民黑工问题。当周慕云讲述经历时,沈悦的录音笔亮着红灯。“愿意做我的线人吗?”她问,“我们需要内部证据。”
潜入行动定在次月旺季。周慕云假装走投无路回去求职,阿芳果然重新收留了他——熟练工人永远紧缺。
他用沈悦给的纽扣摄像机拍下:老陈往昏迷工人脸上泼冰水、童装里混入的毒品包裹、凌晨三点锁死的消防通道。最关键的证据藏在阿芳办公室——一本记录着政客名字的贿赂账本。
“足够让她们坐牢二十年。”沈悦检查素材时说。但就在报道发表前夜,她的公寓遭人纵火。
《纽约时报》刊登报道的当天,ICE突袭了制衣厂。周慕云躲在布料堆里,听着移民官喊:“所有非法劳工举起手来!”
阿芳被戴上手铐时,突然用福州话尖叫:“周慕云!我知道是你!”老陈挣脱警察,举着裁布刀向他扑来。
周慕云撞碎后窗玻璃逃跑,碎片划破了脸颊。他在布鲁克林大桥下躲了三天,靠流浪汉分发的救济餐活命。
第四天清晨,桥洞里的墨西哥老人推醒他:“移民局在抓所有亚洲面孔。”周慕云摸到脸上的血痂已经发硬,决定冒险去沈悦说的安全屋。
但安全屋早已被监视。当他靠近门廊时,两个戴墨镜的男人从车里走出来。周慕云转身就跑,听见身后传来拉枪栓的声音。
曼哈顿下东区的流浪汉营地像个微型联合国。周慕云睡在越南老兵老吴的帐篷旁边,学会了用纸板保暖、在快餐店厕所洗澡。
“想领救济?得先有地址。”老吴教他用汽车旅馆门牌号申请福利号,“社会安全局那帮蠢货从不上门核查。”
周慕云在福利申请表上勾选“伤残人士”——他的断指派上了用场。每月627美元的补助金到账时,他买了部二手手机,发现沈悦的调查报告获得了普利策奖提名。
但好景不长。某个雨夜,警察突然清场。他的帐篷被割破,所有家当被扔进垃圾车。罚单上写着“非法占用公共空间”,金额刚好是他全部的存款。
“新市长的新政策。”老吴咳嗽着说,“他们要把穷人赶出市中心。”
周慕云在时代广场的ATM隔间里过夜时,电视里正在播放市长演讲:“我们必须维护米国梦的纯洁性...”背景里,移民局押送嫌犯的镜头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