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我一直在社区住,老公突然打电话来,让我买点菜回老家——中午七八个工人要管饭。我在家没事,就怕婆婆忙不过来,正好趁机搭把手。
先去了最近的超市,挑了几根黄瓜,又拿了几个长辣椒和圆辣椒,还买了一把苦菊、一兜炒熟的花生米,另外切了一条煮熟的猪舌头和一块生瘦肉。买完菜,我骑着电动车就往家赶。到家把菜都清洗干净,大姑姐也在,切菜和炒菜这些主力活儿,自然都留给她来做,能者多劳,我做菜的技术实在拿不出手。
客厅里开着空调,凉丝丝的特别舒服,可厨房连空调都没有,闷热得很。我想着把客厅的风扇搬到厨房去,刚要动手,婆婆就赶紧阻止了:“你搬过去也没法用,厨房里没地方插风扇插头。”我有点纳闷,指着客厅顶上的风扇灯问:“厨房的风扇灯怎么没开过啊?”婆婆笑着说:“我不会开呀!你要是会开,现在就给你姐打开用。”我无奈地跟她解释:“厨房的风扇我估计现在打开,扇叶上的灰不都满天飞?到时候菜里全是灰,还怎么做饭呀?”
其实婆婆早有准备,提前拿出了白条鸡、蒜薹,还有煮好的带壳花生和红枣,外加一把新鲜生菜。忙忙碌碌一阵子,满满一大桌菜很快就摆好了。老公带着工人们在西屋吃饭,我和大姑姐、婆婆则在她的卧室里用餐。
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婆婆的脚肿得厉害,赶紧问她怎么回事。婆婆轻描淡写地说:“前几天你爸有事出去了,家里收回来的玉米没人搬,我就自己一点点往楼上挪,可能是累着了。”我听了又心疼又有点埋怨:“我和大姑姐在家都没事,您孙子和您外甥也在家闲着刷手机,要是知道搬玉米,我们肯定不会让您自己累成这样啊!”婆婆只是笑了笑,没再多说——她心里始终惦记着儿女,总怕麻烦我们,哪怕自己累着,也不愿开口求助。
中午吃饭的人多,我不方便多提这事,怕婆婆觉得不自在。等到晚上老公进了家,我才问他:“你知道咱妈脚肿了吗?”老公愣了一下,说:“我不知道啊,她干活从来都不跟我说这些。”我忍不住跟他念叨:“那你就不能劝劝咱妈,别再种地了。她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哪禁得住这么折腾?”
老公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就三分地而已,翻地的时候我都找人帮忙了,其实收的那些庄稼,连帮忙的人饭钱都不够。可你不让她种,她在家没事干,不是更无聊吗?”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今天她还跟我说,今年种的玉米长得不好,让我和咱姐上楼去看看,我俩人都没去—现在想想,她哪是让我们看玉米啊,其实就是想跟我们多说说话,又怕我们嫌烦。”
为人父母大抵都是这样吧,把土地当成自己的根,哪怕那三分地不挣什么钱,也舍不得丢——土地里藏着她一辈子的习惯,也是她晚年排遣寂寞的寄托;而对儿女,她永远是报喜不报忧,宁愿自己默默扛下所有辛苦,也不愿让我们多操一点心。
你们家也有这样的同款婆婆吗?对土地有着一份难舍的执念,就算把自己累得脚肿,也不愿跟儿女说一句“我需要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