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火热的裴家窑场
书名:扶“窑”直上 作者:苨妮 本章字数:3050字 发布时间:2025-08-29

苏沐瑶很快为自己找到答案,像萧景翊这等有钱的公子,赠送古玩不过是寻常之举;至于那眼神千万不能当真,能被郡主喜欢上的人祖宗都该从坟地里笑醒,他又岂会瞧得上她这等小门小户的商贾之女?


苏沐瑶警告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你的将来已定,还是多想想裴公子。”


作用并不大,脑中的影子还是不断在三位公子间切换。还好并不会影响她刻花,否则她定会停下手。


最终她决定想一件与三位公子无关之事,父兄的冤情不由自主进入她的思绪。


之所以称为冤情,是因为苏沐瑶了解她的父兄,他们绝不会也不敢将残次品送入宫中,定是有人动了手脚。


动手脚的人会是谁?他为何如此做?难道他与苏家有仇?


父亲向来待人温和,最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又岂会无端树敌?


能在最后一步将残次品放入的人,恐怕不简单,难道父亲得罪了京城的大人物?苏沐瑶认为肯定是这样。


一个素坯上的刻花已完成,苏沐瑶放下手中的刻刀,将素坯放回晾坯架上。


那是一款斗笠碗,她刚刚给碗内刻了团菊,明日便可入窑烧制,等上了釉,再经过大火淬炼,必然会带给人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在之美。


苏沐瑶本还想继续思考给父兄制造冤情之人,却听到邢烈的声音。


“听说苏家准备跟裴家定亲?”


苏沐瑶转过身,看向坯房的门口,邢师傅的身影正好遮去部分从门口投射进来的光线。因为逆着光,她看不清邢师傅脸上的表情。


“今日无需烧窑,您怎么跑来?”


邢烈坚持道:“还是先回答我的问题。”


“长辈如此,我也只能听从。”


“什么时候嫁过去?”


“今日纳彩,六礼才行一礼,离出嫁应该还早。”


“若你嫁到裴家,可还继续开窑场?”


“那是自然。”


“裴家会乐意?”


“我与裴公子当面说过,他同意我嫁过去后继续开窑场,还说会帮我,我才乐意听从娘的安排。”


“哼,裴天成不同意,恐怕裴少棠也奈何不了他老子。”


“他说若裴老爷不同意,他会和我搬出来,跟我一起经营苏家窑场。”


“他的话你也信?”


苏沐瑶犹豫了一会儿,肯定地说:“裴公子是好人,他的话我信。”


“恭喜你,即将嫁给一个好人。”邢烈说完,准备转身离开,刚走出一步,又回过头,“整个耀州,我只对你这位东家满意,千万不能关了苏家窑场,否则我无处可去。”


“苏家窑场在我心中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绝不会关门大吉。”


“还要小心裴天成是为了你的刻花技艺才乐意到苏家提亲。”


“多谢邢师傅提醒,我会小心。”


苏沐瑶还是看不清邢烈的表情,只看到他的身影在门口的光线中消失。


这日最兴奋的莫过于裴少棠,他一大早用过早饭,匆匆去了位于黄堡镇的裴家窑场。


裴家窑场跟苏家窑场差不多一样大,只不过里面的工匠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忙活。


十来个精壮的汉子光着膀子踩泥,小腿陷入青灰色的陶泥里,像是在揉未凝固的面团一般。木槽边缘溅起的泥星子沾在粗布围裙上,像一朵朵浅灰色的野花。


掌管练泥的工匠敲着枣木梆子巡场:“腰都给我挺直了!给宫里烧的贡瓷要用‘三七泥’,脚力不均夹了气泡,当心掉脑袋!”


拉坯房内,几十架拉坯车正在转动,穿青衣的工匠们指尖沾水,将绞好的泥团放在在轮盘上,随着轮盘飞转,泥料里的红青白三色渐次舒展,有的旋成流水纹,有的呈羽毛状。


最妙的是角落那位瞎眼匠人,仅凭指尖的触感,竟在坯体上拉出云雷纹,红泥的粗狂和白泥的细腻相撞,恍若天成。


“莫要盯着纹!”瞎眼匠人冲着旁边的学徒大声说,“绞胎的魂在泥里,手稳心定,纹理自然不会歪斜。”


学徒连连称“是”。


中院晾坯棚的竹架上,绞胎坯体泛着温润的杂色光。掌管晾坯的妇人领着几个妇人挨个查验。


她的指尖划过一只梅瓶的腹部,红泥与白泥绞成的木纹里,白纹细如游丝:“这只‘木变纹’的白泥层薄了,入窑一烧准裂;这只‘水波纹’好,青泥裹红泥,纹路像漆河水没过滩石。”


说着她提起一只待修的坯,只见红青白三色绞作团花,中心竟隐现“卍”字纹——这是极难得的“窑神纹”,连州府监瓷官去年见了,都称“可遇不可求”。


后面的马蹄窑旁,陈师傅正在指导学徒烧窑:“绞胎最怕‘火惊纹’,前火要稳,让泥纹定形;中火烧足三个时辰,逼出泥里的潮气;后火得‘阴火养纹’,松枝要选秦岭北麓的‘慢生松’,烟少火柔,才不会把纹烧糊。”


陈师傅盯着窑工往火口送柴,每根松枝都要去皮劈成拇指宽,码放时须得红泥纹的坯体对准火路右侧,青泥纹的对准左侧,这是裴家独有的“火分纹路”法,外人瞧着像摆阵,实则暗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道法。


窑场的景况对裴少棠来说再熟悉不过,他毫无新鲜感,只顾在工匠们的身影中穿梭而过,有人向他打招呼时,他才点头微笑,若没有,他也懒得理会。


他现在只想为苏姑娘做一款瓷器表达他此刻对幸福的体验,以及对苏姑娘越来越浓厚的爱意。


窑场的西北角是专属于裴少棠个人的坯房,青砖墙被岁月啃出斑驳的胎痕,门上的铜环磨得发亮,门楣上挂着块老榆木牌,上面是用坯刀刻成的三个字“守心斋”,笔画里嵌着细腻的瓷粉。


裴少棠推开门,感受到一股裹着泥香的暖意。


坯房分为里外两间,里间专供休息,外间则是劳作之处。青砖地面被拉坯车碾出浅沟。拉坯车旁立着三层木架,每层分三格,红青白三色泥料用粗陶罐盛着,罐口盖着蓝布,布上绣着“裴”字。


西边的墙根摆着长条形的泥案,案面是整块的青石板,边角被揉泥的手掌磨出温润的弧度,石板上刻着细密的线,从“三分薄”到“五分厚”,是裴少棠试了上百次绞胎泥层的厚度留下的印记。


案头搁着七八竹刀,刀柄按照长短裹着不同颜色的棉线,裹红棉线那把是刻绞胎断面的,刀刃薄如羽翼;裹蓝棉线的则专门用来修水波纹。


最显眼的莫过于北边那面墙,墙上钉着木板上,木板上则钉着一时难以数清的绞胎残片,红青白三色在残片上绞成各种纹路。


有的像秋枫叠叶的“火捺纹”,有似春云漫卷的“云气纹”,还有极小的残片,红泥裹着白泥,竟绞出个隐约的“心”形。


残片下方摆着个陶瓮,里头全是揉废的泥团,瓮口贴着手写的纸条:“废泥百斤,方得一纹”,字迹被泥粉蒙了层薄灰,却透着股子执拗的劲儿。


墙角立着个榆木书架,最上层供着尊极小的窑神塑像,是用绞胎废泥捏的,红青白三色混得有些乱,却透着股子拙朴之气。那是他八岁时捏的,父亲说“窑神不拘形,关键在匠人的用心”。书架中层摆着个陶盆,里头种着株矮松,是从骊山挖的野松,盆沿刻着一个“棠”字。


裴少棠褪去外衫,换上围裙,将袖子挽起,先来到木架旁,盯着三个陶罐,里面分别放着红白青三色泥。


红泥是去年冬日在骊山背的,掺了少许朱砂粉,揉开时像藏着未化的晚霞;白泥取自终南山的“雪顶土”,筛了七遍,细如苏姑娘鬓边的月白绢花;最妙的是那抹浅青泥,混着漆河边捡的碎蚌壳磨成的粉,湿润时泛着珍珠般的微光。


裴少棠已想到如何做才能将情意完美地通过器物传达给苏姑娘。


他从三个陶罐中分别取出需要的泥量放在泥案上,先将红泥拍作薄饼,裹住白泥芯,再用青泥在外层勾出细如发丝的水波纹,每绞一层便在泥团上按个指印,共按了九十九下,暗合“长长久久”。


到第七层时,裴少棠忽然想起苏姑娘女扮男装出现在清风茶楼参加鉴瓷雅集时,一缕阳光正好从外面进来,落在她的身上,淡黄淡黄的,十分美好。


于是他打开泥案上的小陶罐,用小木勺从里面取出指甲盖大的桂花汁,缓缓地倒在第七层的青泥上,绞合成功后,定能晕出极浅的金斑,像落在苏姑娘身上的那屡光晕。


揉泥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裴少棠决定花三日用心揉,直到将他的心意揉进泥中。


……


揉泥三日后,裴少棠终于满意,开始拉坯,他决定做成香囊形。一来香囊是定情之物,送给苏姑娘再合适不过;二来,苏姑娘可将绞胎香囊置于闺房的案头,放入香料或香丸,既可净化空气,亦可代替他在闺房陪伴苏姑娘。


想到这里,裴少棠脸色微红,心中轻声批判道:“还未成亲,你怎会想这些?还是尽快拉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扶“窑”直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