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天以后,方明月和文师弟,长途跋涉之后,走在离长安城只有数里之遥的一条小路上。
时近正午,望着浓云渐渐散去的天空,方明月暗自寻思道: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再过一顿饭功夫,城楼也就隐隐在望了吧?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作出的选择,还是值得肯定的吧?
那一天,辞别铁柱哥和秀花姑娘之后,文师弟自然而然地问起了以后的行程。
其实,从那锦衣卫的“孤岛”逃离之后,我就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了。就算他不问,我迟早也是要做出决定的。
是啊,王先生文韬武略,我们要想“瞒天过海”,着实不容易。
锦衣卫在岭南地区弄了一个“孤岛”,其根本目的,恐怕还在于,以此作为驻所,就近寻访建文帝的下落。
当然,在别的地方,类似的驻所,也是会有几个的。
就此,也不妨试着揣度一下今上的心思。当年,今上受封于北平,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燕王了。
不难想象,经过几番经营,他多半就会觉得,自己在北边的基础,还是较为牢固的。改元永乐之后,着力处,应该更侧重于江南与岭南了吧?
当初,我和那个什么穆少将军,也曾经说起过,建文帝真要出行的话,是往南还是往北呢?
思忖再三,我们还是觉得,南行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尽管,兵法上的那些虚虚实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真要实施起来,依然是困难重重。
再说,一旦想到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己的底气,又在哪里呢?因此,建文帝的出行之路,应该就在南边。
对于这一点,永乐大帝自然也想到了。
王先生和范船夫等人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另一方面,君临天下之后,燕王自然不会满足于此前的一省或数省之地了。他所要做的,是整个华夏的君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先生和范船夫等人,多半也会像密探一般,监督、环伺着所在之地的大小官员。
以王先生和范船夫的权势,对于我们来说,这岭南一带,自然就不是久留之地了。
由此看来,就算北边依然是“天罗地网”,我们也是要走一趟的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到了这一步,我们也只能押注于北行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着眼于靖难之役结束之后的局势。
另外的一个原因,说起来,跟靖难之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初,从皇宫出逃之后,我和穆少将军,也曾惦记着那部“长生诀”的下落。不过,限于当时的局势,我们一无所获。好几个月之后,宜山城外,那本书是见到了。
只不过,还没等我们翻阅,就让圆兴师太和钱大哥截住了!
真要用“截住”这个词,也不算准确,真实的情形是,这两个人,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我们把“长生诀”转让给他们!
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秘籍”,凭什么要拱手相让?
就算那个“吴下阿蒙”,也从来不做那种看人脸色之事,相反的,拥兵一方,他倒是惦记起关公所驻守的荆州来了。
如此的类比,未必就妥当。
不过,我的意思主要就是,人生在世,再怎么不济,也不要去看别人的脸色。
说得近一点,王先生是我的授业恩师,他所统领的这一部分锦衣卫,其着眼点,主要也在于社稷的长治久安。
从这个角度来看,师徒俩,也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
只是,一想起范船夫的那些伎俩和手腕,我就觉得有点不自在。
再说,王先生所谓的七天之约,也包含着某些威胁的意味,我可不想轻易低头啊!
闲云野鹤,自在逍遥,不是更惬意吗?
大明皇宫里找不到那部“长生诀”,宜山城外所见到的,只是一本空册子!
那么,“长生诀”到底栖居何处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如果“长生诀”的得名,还真的就来自白居易的这两句诗,那么,到长安城走一趟,又如何呢?
是啊,从源头着手,不是更为靠谱吗?
再说,现如今,有的是时间,不走上一趟,如何肯甘心呢?
甚至,找到与否,都不是很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己正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唐僧万里迢迢前往天竺,就是为了那几部经书?就算是为了那几部经书,一路上,戈壁险滩、大漠苍茫、缺水断粮……出发之际,一路之上,你就能够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得偿所愿?
或许,也不妨这样说,有字的经书,是留给世人看的。而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无字经书,更是难能可贵!
这样的无字经书,只属于跋涉者本人,别人未必就看得懂,更拿不走。
巧合的是,数百年前三藏法师的出发地,正是唐都长安。
由此看来,到长安走一趟,就算没能找到“长生诀”,也算是对这位高僧大德的某种致意吧?
更何况,此去长安,就算有数千里之遥,比起唐僧当年的天竺之行,也简单多了!
唐僧身边,哪有什么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如果真要说有,那也只是一望无际的莽莽黄沙,苍凉空旷的大漠孤烟,静默不语的长河落日……相比之下,现如今,陪伴着我一路前行的,至少还有这位文师弟。
人生在世,少一点怨天尤人、顾影自怜,方能走得更远吧?
想清楚这一切之后,所剩下的事情,就是迈开步子,以双脚作为尺子,去丈量一下岭南到长安之间的距离了!
此时此刻,再去回顾这二十多天的行程,我甚至有点沾沾自喜了。至少,这一路走来,还算顺利,不曾遇见锦衣卫的追兵。
一路上,也开了一点儿眼界,涨了一点见识,多见了几个人。
这一趟,也算是值了。当然,此番前来,不以“长生诀”为唯一的目的;不过,城墙在望之际,如何去搜寻一下那部书,依然是当务之急吧?那种念头,就像钻出地面的小草,也不是你能够轻易抑制的……
“方姑娘,”文师弟的声音响起,“长安城,真的,真的是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