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后记(修改篇)
书名:自传体小说《郭银珍》 作者:银杏硕硕 本章字数:4337字 发布时间:2025-09-01

第七十三章:后记(修改篇)


自传体小说《郭银珍》属于传纪文学。是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原型, 写出来的置于时代背景下,自己的命运。全文以“人生”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写下去的原创作品。


全文大约二十万字,73章(包括后记部分)


此书,从2022年8月1日,正式动笔,到2024年7月31日写完,整整用了二年的时间,其中,每篇文章修改不下十余次之多,最终于2025年8月27日在爱文者网站登录—大功告成!总共历时三年。


第一部分:艰苦的童年

第二部分:学生时代

这两大部分,均为写实部分。写的是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情实感,是带着自己岁月的痕迹与温度的文字。

甚至,文中有些事情的过程,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原汤原水呈与读者。

比如说:1969年珍宝岛事件时,村民缩头缩脑不参加大兴安岭一级战备公路的修建任务,弟弟主动报名去参加大兴安岭地区修建任务,比如说:尚义大队革委会罢免我妇女队长,逼着我要出身证明一事,比如说:郭颂文老师家访,我因去后园扒土豆弄了两脚大泥巴不敢见老师……

都是真真切切我的人生经历。自带故事情节的事情。


在童年里,最艰难的事情是就是寄人篱下,无家可归,无饭可吃 ,生命时时受到威胁。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姥姥家,表嫂一天天的像凶神恶煞,我们被饿得到处“刨食”,经常是有气无力,两眼冒金星。可是刨食,又能去哪里刨啊?大多数人,都在挨饿,我们老家最严重的时候,就有听说:谁谁家的人被饿死了……


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为了捡门口一棵枣树上掉下来了青枣,被房山头掉下来的半块砖头砸在我的头上,当时鲜血直流,还好,是贴着我右耳边擦下来的,给我留下了一条命。


1—2部分的写实,就是等同于把以前的苦日子又过了一遍,写到的一些章节,我都是一边哭着一边写下来的,地上的小纸篓也装不下我汩汩的泪水。


作家梁晓声说: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均是在现实中缺失的。

此话,正是第三部分的写照。


3—5岁的时候,我与弟弟被奶奶推出郭家门,才导致我们童年十分艰苦,这件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也是我们心里永远打不开的心结。


1、我的书中,让我的儿子,在三岁的时候,被奶奶从外边接回家里,精心抚养,认真呵护,让他在奶奶的保护下长大成人,在奶奶的抚养下茁壮成长,让我的孩子弥补了我心灵上的一个空缺,与我自己的命运形成反差。

并在书中塑造两位呵护扶持后代人成长的典范:朱母与刘大厨。进而颂扬了社会上那些用心扶持后代人的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


2、由于父亲与郭家众亲定居北京,我与弟弟二年一趟三年一趟带孩子去北京探亲,时间久了,也渴望北京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北京房价的高企,政策的限制,想在北京有房,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非易事。文字是一个好东西,文字可以帮助人轻而易举的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这也是我热爱文字的原因。

3、写作意图之三,是出于感恩。

我首先是感恩母亲,感恩弟弟,感恩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的一切贵人,恩人,感恩党和国家对一个穷学生的帮扶政策,让我这么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坚持读书,识字。我从心里感怀党恩,更加热爱拥护党中央的领导。

同时感恩朱彦夫老师,他的《极限人生》凭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历史七年,在81岁之际,完成了自己4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创造了自传体小说之最。书中讲述他“战斗一生,守护一生”的精神内核,一直鼓舞着我,坚持把自己的作品写完。人,总该有一点精神于社会,于他人,也包括写作。


我的作品,融合个人经历,与社会观察,兼备自传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性,秉持叙事与描写结合,抒情,议论,说明结合,并揉进诗意,将文章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写出来自己的纪实文学作品,与时代潮流融汇贯通。


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物理上的出生地,更是感情,文化,精神上的归宿。


听母亲说,我的故乡,是河南省孟轲乡李家村。退休以后,2010年去安阳看弟弟,在弟弟的带领下,去了一趟李家村,这里是心里上的归宿。


在去往李家村的路上,心里很平静。这里没有儿时的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回忆,没有思念,没有怀念,它,仅仅是我意义上的故乡。


李家村,坐落在河南省孟轲乡东南方向,那里是一块平坦的土地,我去的时候,庄稼地里绿油油一片,时间上,大概是六月份。


远远望去,李家村并不是很大,但是,整个村子四四方方,平平整整地掩映在绿荫里。离村子四五百米处是高速公路,交通很方便。我们搭乘公交车去,在公路边上,是四叔的子嗣用农家车接我们回村的。


据说,大伯与四叔的一生,都是在李家村度过的,大伯父是李家村的干部。

据说四叔,不愿意过都市生活,他带领孩子在老家守着宅基地,一边有春种秋收的田园生活,一边在村子里开了一个诊所,做一些医务事,很平静,很安稳。


哥四个,时间长了,不见面,想念的时候,大伯与四叔去北京聚聚,有时候父亲与三叔回老家住几天。


我们去的时候,老一辈人都不在了。四叔的子嗣还生活在这里,而且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看到我们的到来,亲们都欣喜不已。因为我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个郭家人。


首先,我们祭拜了祖坟,送了纸钱,父亲与三叔去世以后,也回归了老家,都与老一辈人安息在一起了。

最让我敬佩的是在河南老家,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郭家后代人,还保留着祖先的一席之地。

并且还保留着父亲住过的三间瓦房,在空置着。也没有被留下的郭家人瓜分抢占,实属难得。


郭家的后代人,不忘祖先,这是家族血脉绵延与兴旺的根源,精神可嘉。


院子里已经聚来几位亲邻,在说话,在拉呱,亲们忙着杀鸡宰鹅,烹饪满桌,香气满院,热情款待。

院子近似于四合院,四面都有房,过道的门廊上有雕刻的花鸟鱼虫,很气派。


饭桌设在院子里,男一桌,女一桌,女桌不喝酒,吃的都是自己家种的,养的绿色食品,极具营养价值。


人们吃着,喝着,说着,笑着,院子里飘着腾腾的热气,忙碌的身影,欣喜的声音,我听着以前从未有过的话语,感觉很温暖……


人生之路,如同长河,曲折而悠长。我们都是在坎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艰难前行。

每一段路,每遇到一些困难,都会在关键的时候,出现一些好心人,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度过难关。


这生命中的一件又一件事,构成了自己的世界,组成了一段又一段旅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


《人民日报》上说:要记住生命中对你好的人。在你困难的时候,那些对你抱有援手的人,一定要懂得感恩。


由于他们的帮助,才能使自己一步一步跨过生命中的那一道道坎,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那些在雨中为自己撑伞的人,在黑暗中为自己照亮道路的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恩人。


我挥洒笔墨,为的是通过文字,来抒发,对生命中的贵人恩人的感激之情,怀念他们的恩德,颂扬他们的善良行为与美德,像一盏明灯照亮他人脚下的路,给人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到人间的美好,让我们去热爱这个世界。生命是一种回响,也让我们去像他们一样帮助自己身边需帮助的人。


愿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恩人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要说起贵人恩人,其实,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贵人恩人。因为我的写作,来自呼兰师范文科十班的同学。


2016年9月5日,在班级干部的组织下,我们同学有一次聚会,从那个时候,把我拉入同学群。


同学群很活跃。每逢国事家事天下事,各种节日,同学们都爱写文,写诗,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展风采。

看到同学们才华横溢,我很高兴。这种浓烈的文化气息,也只有同学群里才有。很快,我也融入其中,也经常写上几句,发到群里,不管写得怎么样,同学们都为我点赞,让我感到莫大的鼓励。


我觉得这是同学之间的共鸣,在文字里,同学之间同思,同想,同爱好,审美观大致想通,不仅感叹:懂我者,同学也,同学才会有心灵间的高度契合。


我们班长李中富,是五常市作协副主席,我进群就看到他发表在网上的几篇小说,这让我很震惊。

我觉得写小说,那是作家的事,普通人也可以写小说发表在网上?班长李中富的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能!


这说明我落伍了。2017年我开始投第一篇稿子,投稿即成。这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快乐,我有一种感觉,在同学面前,才能激发我的潜能,才有灵感,是同学做了我的坚强后盾,给我以力量,让我有信心坚持,我在这里,对我的呼兰师范同学说一声:谢谢您了老同学!有您真好!来生来世我们约好:还做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打闹!!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河北宽城满族诗友杨润富老师,感谢呼兰师范文科九班的徐景武师兄。


与杨润富老师相识在河北宽城的一个文学群里,在当地,杨老师在诗坛很有名气。他的格律诗,内容充实,意境深远,律格严谨,受到广大网友的高度赞赏。我很欣赏,我对格律诗总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一知半解,每次向杨老师请教,他都毫不吝啬地指导于我,他的真诚善良,人品如金,我一直很敬佩他,我的呼兰师范学校毕业座谈会上的二首七律《话别离》以及《赞郭银珍》七律,均是出自杨润富老师之手,他的作品大气,生动,意境高,为我的小说增光添彩,使我的小说内容更加充实,像在绿叶上付诸了花朵!


一篇拙作,承蒙来自各路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与支持!我在这里表示千恩万谢!


致敬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好人万福金安!!


2025年初,我因开了一个公众号,进了深圳邬霞老师的两个文学群,认识了以邬霞,梅,笑依然为代表的许多文友。


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文学群。文友深圳与广州南方人居多。

大家因相同爱好聚到一起,每天谈论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一群有趣的灵魂碰撞一起,每天谈笑风生,有时至半夜三更,信息有时候是上千条甚至几千条……

大家共同学习,彼此鼓励,大家互关互阅互赞,一起高谈阔论,侃侃而谈,友好交流,像一个大家庭,很快乐。


我由衷的感谢从公众号跟我到爱文者网站的一些文友!爱文者网站的阅读,需要登录爱文者网,需要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与一些个人信息,很不方便,有些人就放弃了。但是,有些文友为了过来支持我,反复跟同学学习,让同学,让子女指导登录爱文者网站的张如圭老师,李艺文友,等实在是令我感动万分,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你们做到了,我把这些情意永记心间。我不胜感激!!这真得不离不弃的友情!!

兰艳青(河南)

晓旭(黑龙江)

李艺(湖南)

江秀琴(黑龙江)

吴献敏(浙江)

唐芬(黑龙江)

胡振芳(北京)

伊红(贵州)

冬烘(江苏)

聊品仕(浙江)

孤独老师(南京)

张如圭(福建)

深秋吴桐(柳州)

耿耕“治田”

闪灭

我不减肥

看海

刘凤林(黑龙江)

郭兰柏(黑龙江)

王桂芳(山东)

康叔兰(广州)

以及那些默默,悄无声息地关注阅读留言打赏支持我的亲友,永生难忘!谢谢以文结下的这份缘!


在这里需要感谢的还有爱文者网站编辑绯心老师与张老师,我三番五次地询问与求助,这两位老师百问不厌烦,每次都是耐心指导与帮助!也是有求必应!非常感谢二位老师!


常言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再次感谢所有遇见!谢谢大家!再见!!


至此,我的自传体小说登录完成!大功告成!!✌


2025年9月1日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