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我的风格
“没了。”顾大栋缓缓摇头,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十年前,严嵩父子掌权,四处搜罗天下奇珍异宝,就看中了我家这幅画,当时严嵩知道大同巡抚、太仓的王中丞和我家关系好,就让他来要这幅画。”
王中丞就是王盟主的父亲王忬。
李铭心心想,原来是那件事。
“王中丞亲自到我家,问能不能忍痛割爱,可这幅画是祖父生前最爱之物,先父实在舍不得,王中丞也不好意思强求,于是两人商量后,找了陆天官的外甥王彪临摹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画,献给了严嵩。”
“严嵩拿到画后很开心,把王中丞升为蓟辽总督,还经常叫达官贵人来欣赏这幅画,平安无事过了一年多,谁知道有个叫汤臣的裱糊匠,以前在陆天官府上见过这幅画的真迹,从细微之处看出了真,。严嵩因为王中丞拿假画让他丢脸,心里很是怨恨,后来就借着边境的小事借题发挥,把王中丞关进了监狱。”
“听说王公被抓进牢里后,我爹被吓得不轻,他赶紧把真迹交给王凤洲,让他带着画上京,王凤洲就带着王家二弟天天在严府门口跪着,求严家人高抬贵手,严嵩收下画,嘴上说会从轻处理,可转头就让法司把王公判了死刑,第二年还在西市把王公给害了。”
“消息一来,我爹悲痛得吐血,接着就哭个不停,哭了整整七天七夜,最后满心自责地走了,临死前,他才跟我说了那些话……”顾大栋说完,长叹一声,“老弟,现在该明白咋回事了吧?”
“明白了。”李铭神情严肃地点点头,问道:“老兄,你接下来打算咋办?”
“昨天老家的父母官把我们召集起来开会,说要修石堤,我们也去看了那堵墙,还听了潘中丞讲水泥有多神奇。”顾大栋声音低沉地说:
“这可是昆山百姓盼了好久的大事,咱这些本地乡绅哪能在旁边干看着啊?”
“嗯。”李铭点了点头。
“我们商议了一下,打算承担一部分修堤的费用。”顾大栋略显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就是不太清楚修这道石塘具体要花多少钱,所以来跟老弟打听打听,也好回去和他们商量该出多少资。”
“哦?”李铭有些意外,这些昆山的士绅向来很吝啬。
之前自己给他们鼓捣出个佛祖显灵的事,他们加起来才捐了两千多石粮食,还没徐渭抄米店的收获多呢。
“修石塘可是个花钱的工程。”李铭没有直接表态,“要是按照潘中丞的修法,那花费就更大了,光修江北一道六十里的江堤,不算人工的话,差不多得一百万两。”
“这么一听,还挺省钱啊!”顾大栋听到这个数目,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却莫名有种畅快感。
他们这群昆山士绅,为修石塘的事没少盘算花费,可每次一算就打退堂鼓。
就说那最高标准的五横五纵鱼鳞式石塘先不谈,单是吴江县那种三横三纵的简配版石塘,抛去人工成本,都得三百万两之多。
吴江县为了修这个石塘,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士绅们倾尽所有,好几任知县接力,才好不容易修起来。
一里高达三万两的费用,对昆山而言,实在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此刻,听李铭提及成本仅吴江的一半,若只修筑六十里,众人合计一番,或许还能勉力筹出款项。
见李铭面露轻松之色,他笑着发问:“昆山的乡绅们,此番打算出资多少?”
顾大栋沉默片刻,心中快速盘算后,咬咬牙对李铭说道:“我们愿意承担一半的费用。”
“好!”李铭称赞地竖起大拇指。
这些乡绅果然精明,不见实实在在的利益,绝不轻易松口,仅仅是赈济百姓,无甚收益,他们便抠抠搜搜,只愿拿出些许粮食。
可一旦大堤修成,获益最大的便是这些大地主,毕竟历经两百年的土地兼并,超过九成的土地已集中于乡绅土豪之手。
吴中百姓拥有田地者寥寥无几,多数人只能给大地主当佃户,或在财主家的工场做工,以此勉强维持生计。
所以,大堤修好后,这些大地主家的土地便能从一年一季收成变为两季,区区几万两的投入,换来的收益何止数倍?
自然一下子变得大方起来。
“那我就回去跟他们说了。”顾大栋准备起身,李铭赶忙叫住他:“别急,我有个提议,你可以带回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老弟请讲。”顾大栋饶有兴趣地点点头。
“我个人不太倾向捐款,好像县里欠士绅们多大人情,江南公司占了你们多大便宜似的,这不是我的风格。”李铭淡淡笑道。
“哦,那老弟是什么风格?”顾大栋好奇地问。
“我的风格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李公子轻抿一口酥山,微笑着说道,“这样朋友才会越来越多,路也会越走越宽。”
“还有这样的好事?”顾大栋觉得难以置信,他还从没遇到过有人愿意把赚到手的钱分给别人。
照理说,那五十万两捐款应该直接算作江南公司的收入,然而,李公子却要让他们把这当作投资,有钱大家一起赚,这种好事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这算什么事儿?”李铭一脸云淡风轻地说道,“不管是西山公司,还是江南公司,我这儿都是一个想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是一个人只想吃独食,那肯定长久不了。”
“好!”顾大栋猛拍大腿,大声称赞道,“就冲老弟这话,你这个兄弟我认定了!”
“你先别激动,听我讲讲具体计划。”李铭无奈地摆摆手,这帮士绅谈生意就没个正形。
“咱们一起合伙成立一家昆山开发公司,江南公司负责提供所有水泥、石材,还有以工代赈需要的粮食,占五成股份,这不算多吧?”
“不多不多。”顾大栋摇摇头说,“大头不就是这三样嘛,有了它们,直接就能开工了。”
“可要是没有本地士绅从中润滑,还是会碰到不少麻烦。”李铭笑着说,“所以你们出五十万两,占四分之一股份,怎么样?”
“这还能不同意?你说咋样就咋样!”顾大栋激动地说,“多掏点也没关系!”
“五十万两足够,不用再多。”李铭摇头,“这钱够完成三期工程了。”
“三期工程?”顾大栋诧异,原以为只是修北堤。
“先不谈这个。”李铭抬手制止他偏离话题,“还有一部分股份,要分给县里。”
“县里也要占股?”顾大栋不解。
“当然。”李铭平静解释,“昆山开发公司不是短期项目,我们要扎根这里,彻底改变昆山贫穷的面貌,让它成为全国典范,没有十年二十年,很难成功,若县里没有股份,怎能确保未来知县也支持我们?”
顾大栋震惊,李铭的目标竟如此长远,简直不可思议。
“另外,让县里分享利润,也能减轻百姓负担。”李铭简略提及,未深入展开,随即询问,“老兄若有不同看法,直言无妨。”
顾大栋笑着说道:“没意见,真没意见。”他微微躬身,眼中满是笑意,“公子想得十分周全,给县里股份这事儿,太有必要了。”
他心里清楚,这到手的好处就跟白捡的一样,哪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况且知县本就是李公子的朋友,要是这时候说个“不”字,那可不就是自讨苦吃嘛。
李铭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轻声问道:“那老兄这是同意了?”
“同意,肯定同意啊。”顾大栋忙不迭地重重点头,语气十分笃定,“公子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剩下的人,我去做做工作,保管把他们都说通,压根不用您劳神操心这事儿。”
“行。”李铭缓缓起身,做出相送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