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新世界的大门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506字 发布时间:2025-09-06

第315章 新世界的大门

  张鉴神情庄重,脸上透着虔诚的光,手中稳稳捧着个精美的木盒,仿佛那里面装着的是世间至宝。

  他轻手轻脚地把木盒放在桌上,三位名医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木盒是紫檀木做的,盒盖上还刻着一行隶书字,看着挺有档次。

  李时珍凑近仔细瞧了瞧,念出上面的字:“没有人比我更懂微生物。”

  “嘿,这口气可真不小。”李时珍忍不住笑了。

  “微生物?这是啥玩意儿?”万密斋摸着胡子笑着问。

  “就是眼睛瞅不见的生物。”李铭淡淡笑着说,“我管它们叫微生物,人好多病啊,都是这些小东西闹的。”

  说到这儿,他看了李时珍一眼,说:“南通先生讲的‘蛊虫幼时’就和这类似。”

  血吸虫成虫个头在十二到二十毫米之间,肉眼能看见,这三位名医都见过。可这血吸虫从哪儿来的,咋长大的,一直都是个谜,所以现在就把这病叫“蛊虫病”。

  这么说还真没错,其实苗疆那边用的蛊毒,本来就是各种能让人生病的微生物。

  李沦溟是个颇为和善的长者,不过基于医学家的专业素养与骄傲,他很难认同某些说法,即便对方出价颇高也不行。

  “要是我能让你们亲眼瞧见,又当如何?”李铭一边轻抚着檀木匣子,一边笑着反问。

  “公子若能让我们一观此物,那可真是功德无量。”万密斋神情严肃地说道。

  “的确如此。”李时珍也点头附和,“我会将其记录在《本草纲目》里,并写明是李公子发现的。”

  “哈哈,这倒不必。”李铭摆了摆手。

  “这样吧,要是我能让你们看到前所未有的微生物,包括血吸虫的幼虫……你们就留在昆山几年,咱们一起专心研究医学,怎么样?”

  张鉴在一旁听得暗自激动,心想着科学果然是万能的,师父懂的事情可真多啊!

  三位名医自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倘若李铭所言属实,即便死皮赖脸,他们也会执意留下来,深入探究这个全然陌生的微生物世界。

  一直以来,尽管他们凭借望闻问切能精准判断病症,可对于真正的病因却始终懵懂,只能通过主观思辨去推测。

  然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是最真实可靠的,能够亲自目睹致病的根源,这是每一位医者朝思暮想的心愿。

  “行,只要公子能让我看到那……微生物。”李时珍爽快地点头应道,“我就在昆山住下。”他心里暗自思忖,反正自己本就没想过离开这位“金主爸爸”。

  李沧溟也点头表示同意:“可以。”原来,盐商们已经支付了他三年的工钱,至少在鲁晨担任知县期间,他是不会轻易离开昆山的。

  见到两人都答应了,万密斋也随和地点了点头。

  “好,咱们一言为定。”李铭满心欢喜地打开了匣子。=,只见那以天鹅绒为内衬的木匣中,稳稳地立着一具由黄铜打造的奇特仪器,模样看上去好似一盏灯台。

  “这究竟是个啥玩意儿?”三人凑上前去,目光中满是好奇,仔细端详起眼前那制作精巧的仪器。

  这仪器约一尺多高,圆形的底座上铸有一根铜柱,铜柱之上是个方形的砧台,砧台下方还嵌着一面小圆镜,而在砧台上,悬着一根能够灵活调节高度的圆筒。

  没错,此乃李公子所发明的,堪称世界上首台显微镜。

  其整体结构,与后世中学生在实验课上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颇为相近,只是暂未配备旋转光栏以及物镜转换器罢了。

  对于已然能够制造出双筒望远镜的李公子而言,制造这样一台显微镜,在技术层面并无太大难度,关键在于如何将设计理念切实转化为实际成品。

  倘若仅凭李公子一人之力亲手打造,怕是耗时十年也难以完成,好在李公子家底殷实,人脉广泛。

  在雄厚财力的助力下,李公子只需提出大致的概念,便有赵士祯这样的能手帮忙绘制图纸、制作模型,有专业的磨镜师傅负责打磨玻璃,还有技艺高超的铜匠精心打造各类配件。

  李铭在研制显微镜时,有着充足的资源来尝试不同的镜片组合,他可以选用最好的东海水晶,制作成各种倍数的镜片进行组合试验,要是效果不理想,便直接推倒重来。

  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他还会同时制造数个不同样式的显微镜,以此来验证哪种最适合当下的需求。

  “此物名为‘显微镜’,是我们科学门独家研制出来的。”李铭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那个可以伸缩长短的圆筒,“它能够显微知著,实在是神奇无比。”

  “显微镜?”李沦溟捻了捻胡须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确实是个不错的名字。”

  李铭听后点了点头,心中暗想,经你这么一说,感觉这名字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了。

  “就像刚才提到的,并非每一只钉螺都有虫卵寄生,为了节省时间,我已经让学生们提前制备了一批切片,从中选出了有蚴虫的几个。”

  接着,他拿起一片薄薄的玻璃片,小心翼翼地将其搁在载物台上,然后把眼睛凑到物镜上,一边仔细调整焦距,一边说道:

  “各位可以先看看它的样子,回头也可以自己用钉螺制作切片,这样很快就能从中找到蚴虫了……当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不然很容易被感染。”

  三人微微点头,此刻他们心中只想一探微生物的究竟,其余的事都暂且抛诸脑后。

  李铭动作娴熟地调好焦距,随后悄然退到一旁,示意三人可以开始观察了。

  这三位医生一番谦逊的推让后,决定让年长资深的万密斋先进行观察。

  万老爷子缓缓俯下身,学着李铭先前的模样,小心翼翼地将一只眼睛紧贴在目镜上,而后瞪大眼睛,专注地看去。

  在那片混沌不清的液体中,几只呈梨形且左右对称的虫子映入眼帘,它们周身长满纤毛,正慢悠悠地在水中游荡着。

  “这……这就是那蛊虫?”万老爷子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上泛起一层鸡皮疙瘩。

  “没错。”李铭轻轻点头,解释道:“这是它放大三百倍之后呈现的样子。”

  那目镜本身可以放大十倍,再与能放大三十倍的物镜相互配合,如此一来,玻璃片上的物体便被整整放大了三百倍。

  而血吸虫的蚴虫大小通常在三十到八十微米之间,经过这三百倍的放大,就足足有一到两厘米大了。

  如此清晰的成像,不仅能够让人清晰地看到它的形态,甚至连它那略显狰狞的模样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快,让我也看看!”另外两位李大夫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纷纷轮番上前观察。其中,李时珍更是一边仔细看着,一边现场画出了此物的草图,力求将这微观世界中的奇妙景象精准地记录下来。

  三位名医仿若得到新奇玩意儿的孩子,对其爱不释手,全然不肯挪步。

  李铭无奈之下,只得取消后续安排,吩咐张鉴再拿来两具显微镜,还为三人配备了杜仲胶手套与大口罩。

  考虑到要保障这三位如同瑰宝般的医学家的安全,他又给三人发放了防护眼镜。

  要知道,有了能软能硬的杜仲胶,李铭自己都穿上胶鞋了,那么制作出胶皮手套和防护眼镜,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