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工厂情况
李铭等人抵达元山脚下的江南水泥场门口。
此时,水泥场四周已被一圈将近一丈高的预制板围墙环绕,围墙顶端插满了荆棘,外围还挖有壕沟。
“这防护措施,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李公子略显惊讶地问道。
“这可是江南公司的核心机密啊。”华伯贞一脸淡定地回应道,“你是不知道,那天有多少人来打听这事儿,不加强防护,怎么行呢?”
“其实没必要这么严防死守的,让人学去就学去吧。”李公子却显得有些无所谓,“我就是怕他们学得半吊子,最后修出豆腐渣工程来,那不仅坑害了百姓,还会坏了水泥的名声。”
但如果真有人用混凝土去造城堡,自己现在还真没办法轻易轰开它。
这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女直人的大炮吧,技术的传播速度往往超乎想象,虽然现在说这个还远了点,但确实没必要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添堵。
他思索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谨慎行事:“那就先保密吧。”
灰蒙蒙的厂房在水泥场大门敞开后映入眼帘,三根高大烟囱冒着灰烟,与周边明山秀水反差强烈。
李铭满心欣喜,改变世界形状之物在此生产,他懂了《小燕子》里盖工厂、装机器后春天更美的深意,后人觉儿歌可笑、视工厂丑陋,不过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是告别农耕、开启现代文明的标志。
李铭按捺激动戴好厚口罩,金科、华伯贞等人赶忙效仿,李公子向来重视工人健康,在卢沟桥煤场、西山煤矿及江南水泥场都有严格规章,防护做好才能生产,此规定还与工人尤其是管理者薪资挂钩,不想白干就得戴口罩。
李铭走进厂房,里面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一台台巨大的水泥磨机在电力驱动下飞速旋转,原材料从这里进去,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出来就是建筑所需的水泥。
李铭看着这有序的生产流程,心中对现代化工业的力量有了更深感触。
金科跟在李铭身后,不时向他介绍着水泥场的一些情况,从原料的采购标准到生产工艺的细节,他都如数家珍。
华伯贞则在一旁关注着工人的操作规范,看到有个别工人口罩佩戴不规范,便及时上前提醒,他们都知道,李公子定下的规矩必须严格执行。
整个工场规模颇大,占地达两百多亩,实际上就是环绕着整座元山构建起一道围墙。
山中区域,是专门用于开采石灰石的矿场,众多工人在山中忙碌作业,将采挖好的石灰石搬运装车,随后运往山下的粉碎车间。
所谓的粉碎车间,不过是一排搭建而成的四面通风的大芦棚,在这芦棚之中,工人们手持大锤,轮番上阵,用力地将石灰石砸成如拳头般大小的小块,完成初步粉碎后,接着会用筛子进行筛选,留下的石灰粉会被收集起来,而剩余的石灰块则会被送往隔壁的碾磨车间。
碾磨车间同样是由一排通风良好的大芦棚构成,里面整齐地设置着上百具石磨。
工人们赤裸着上身,在闷热的环境中挥汗如雨,专注地将石灰块缓缓碾成细腻的粉末。
在每盘磨盘下方,都放置着一个用于筛面的筛子。只有那些能够通过筛子的石灰粉才符合使用标准,而未能通过筛子的部分,则必须重新进行研磨。
这一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无疑是最耗费时间和人力的,但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步骤,容不得丝毫马虎,绝不能放松对质量的要求。
在交付物料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的质检员严格进行检查,以防止有工人敷衍了事、糊弄过关。
整个研磨车间内,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围绕着石灰石的研磨展开,并未发现还有其他原料参与其中。
见李铭投来探询的眼神,华伯贞赶忙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说道:“为防工人偷配方,石膏、高岭土以及其他辅料,都是在别的地儿加工的,之后再把这些东西运到山背后的配料车间,在那儿掺和在一起。”
说到这儿,他略显得意地接着道:“我还专门让人准备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粉料,这样一来,外人就很难搞清实际情况了。”
“真够狡猾的。”李铭笑着瞥了他一眼。其实,李铭心里倒不太担心配方会泄露出去。
毕竟水泥和煤藕不一样,光知道配方也没用,生产水泥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控烧成温度,以及确保原料配比正确。
要是这两方面做不到位,烧出来的水泥质量就会非常差,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自行坍塌。
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才总结出这两条至关重要的经验,并且经过不断摸索,找到了最合适的温度和原料配比。
原料配比相对来说还好掌握一些,可烧成温度就麻烦了,在没有红外测温仪的那个年代,就算告诉你多少度合适,实际操作起来心里还是没底。
在这个年代,该怎么准确确定温度呢?李铭给出的答案是观察火光。
火焰初始发光时温度为五百度,呈现深红色时达到六百度,赤红色对应七百度,樱桃红则出现在一千度,而当火色白热、令人难以直视时,温度已高达一千四百度。
炉内所需保持的火色,除他之外,唯有华伯贞及少数几位技术骨干明了,这使得外部人员难以窥探其中机密。
实际上,所需的火色正是白热状态,即一千四百度,因此使用木柴根本无法达到要求,幸运的是,西山有煤炭资源,尽管其品质一般,通常仅能勉强烧出赤红色火焰,若将煤粉碎成煤粉,也只能达到樱桃红的程度。
李铭曾在西山逗留良久,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提升炉温,最终,他采纳了华伯贞的建议,借鉴无锡砖窑的结构,建造了一座自动吸风的高窑,并配备几台风箱持续拉动,才成功达到了所需的炉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华伯贞也未曾料到,建造此高窑需使用耐火砖,而岛上烧制的砖块,正是利用西山特有的高岭土烧制而成,天然具备耐火特性。
在其他地方,用普通粘土烧制的砖,根本无法承受高窑内的温度……
没办法,谁让西山岛如此周到,什么东西都能提供呢?
西山岛位于湖中,这为保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参观完水泥场后,李公子的头发已变得花白。
他取下鼻梁上的墨镜,拿出帕子擦去上面的灰尘,为了避免变成“熊猫眼”,李铭坚决拒绝了华伯贞安排他去“江南煤场”视察的计划。
回到枪手营营地后,这里还是老样子,不过,原本的营部已经彻底变了样,现在成了李公子上岛时的住所。
原来的破木屋被拆除,重建为崭新的砖房,外墙刷着白灰,屋顶铺着黑瓦,院子里铺满了水泥,井口也被封闭起来,安装了一台吸水泵。
江南地区的汛期很长,通常会持续四五个月。
梅雨汛一般从四五月份开启,时长约为一个月,有时甚至会长达两个月,其显著特征为细雨连绵,持续多日不停,不过水位上涨较为平缓,只要谨慎应对,土堤通常能够起到防御作用。
梅雨汛过后,便迎来六七月份的飓风季。
飓风季的气候特点与梅雨汛大相径庭,在台风未抵达之时,海面风平浪静,一片祥和,然而一旦台风来袭,情况便会急转直下,暴雨如注,水位瞬间暴涨,海浪汹涌澎湃,其对大堤造成的破坏程度远超梅雨汛,土堤根本无力抵御。
往昔,昆山县每逢此时,便会将防汛人员撤离大堤,听之任之,不做任何抵抗,毕竟无论怎样努力防范,都难以抵挡飓风的肆虐,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导致数十上百人丧生,所以干脆选择放任洪水侵袭。
但在今年,昆山县决定打破常规,首次尝试挑战飓风汛,以此来验证新修的毛石混凝土大堤是否真的如江南公司所宣传的那样坚固可靠。
毕竟,广告宣传得再完美,实际效果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