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十六象 旺脉群川附
书名:推背图起源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772字 发布时间:2025-09-01

贞观十二年正月初五,咸阳城的聚文斋内,陈砚独坐案前,手执狼毫,匆匆作画。待狼毫搁置于笔山之上时,一幅画作已在纸上铺展开来。

 

画面里,主脉河水似灵动银练,于天地间蜿蜒舒展,奔腾不息。周围数条支流,有的如细带,有的若浅溪,姿态各不相同,却都朝着主脉聚拢,依附着主流向前流淌。

接着陈砚又拿起另一只狼毫在纸上写下,卦象标题:第十六象、旺脉群川附。

空白处配诗四句:

旺脉横流势自雄,群川奔赴意相融。

千流归向同宗去,墨里江河气贯虹。

这是他在茶馆听“瓦岗山聚义,翟让兴寨引群雄”那段书受到的启发。书的内容是:

 隋大业七年,黄河南岸的瓦岗山,还只是座寻常的土山。山脚下的瓦岗村,村民们日出而作,却总被朝廷的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这年深秋,一个叫翟让的汉子带着十几个弟兄,扛着锄头镰刀钻进了瓦岗山的密林——他原是东郡的法曹,因得罪了郡丞,被判了死罪,幸得狱卒王君汉暗中放走,走投无路下,索性扯起了反旗。

 

翟让这人,生得虎背熊腰,巴掌大的脸上嵌着双铜铃眼,看着凶,心肠却热。他占山为王的头一件事,不是抢粮,而是在山坳里搭了几十间草棚,对周边百姓说:“咱瓦岗山不欺穷人,但凡有官府逼得活不下去的,来这儿有口粥喝。”这话传到附近州县,先是几个逃荒的农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了山,见翟让果然分粮分衣,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开了。

 

没过半年,瓦岗山就聚了百十来号人。这些人里,有被官府逼得家破人亡的农夫,有不堪军役逃跑的士兵,还有些是附近小股的“贼寇”。就说东边芒砀山的王伯当,原是个落魄书生,因替百姓写状子告倒了县令的小舅子,被官府通缉,带着十几个弟兄占了山头。听说瓦岗山的翟让行事磊落,便带着人马来投,见面就抱拳:“翟大哥,我王伯当佩服你‘不扰乡民’的规矩,愿归到你麾下,共抗隋军!”

 

翟让见王伯当文韬武略,当即拉着他的手说:“兄弟肯来,我翟让求之不得!咱瓦岗山不是占山为王的匪窝,是要让天下穷人有活路的地方,多一个你这样的好汉,就多一分力气!”他把王伯当带来的弟兄编入队伍,同吃同住,毫无私心。消息传开,南边的单雄信也动了心思。

 

单雄信是曹州的富户子弟,一手枪法出神入化,为人仗义疏财,江湖上都叫他“赤发灵官赛关羽”。他本想安安分分过日子,可隋军为修运河,强征他家的粮食和壮丁,哥哥还被活活打死。单雄信一怒之下,杀了带队的校尉,带着几百庄客反了。他听说瓦岗山的翟让善待弟兄,又不骚扰百姓,便带着人马来见翟让。

 

两人在山寨门口一见,单雄信拱手道:“翟大哥,我单雄信敬你是条汉子,今日带弟兄们来投,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跟着你,杀贪官,救百姓!”翟让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单兄弟来得正好!咱瓦岗山缺的就是你这样的猛将!从今往后,你我同生共死,让这瓦岗山成为天下英雄的家!”

 

单雄信的到来,让瓦岗山的名气更盛。没过多久,连远在齐州的秦叔宝、罗士信也闻风而来。这两人原是隋军里的勇将,因不满朝廷腐败,在一次征讨叛乱时故意放走了义军,怕被治罪,正愁没处去。听说瓦岗山聚集了各路好汉,且翟让待人宽厚,便带着几十个亲兵投奔而来。

 

翟让见秦叔宝武艺超群,又懂兵法,当即让他掌管山寨的练兵之事;罗士信勇猛过人,便让他当了先锋。山寨里的弟兄见翟让用人只看本事,不看出身,一个个都心服口服。就说那些最早跟着翟让的农夫,原本只会挥锄头,经秦叔宝一调教,竟也练得有模有样,拿起刀枪能上阵杀敌了。

 

随着人越来越多,瓦岗山的粮草渐渐吃紧。翟让召集众人商议,王伯当出主意:“附近的荥阳郡有个洛口仓,是朝廷的大粮仓,里面的粮食堆积如山,不如咱们去取来,既够弟兄们吃,还能分给周边的百姓,让更多人知道咱瓦岗山的名声!”翟让点头称是,单雄信、秦叔宝纷纷请战。

 

这年冬天,翟让亲自带队,单雄信为先锋,秦叔宝断后,趁着夜色突袭洛口仓。隋军守将见来的是瓦岗山的人,本没放在眼里,谁知单雄信一马当先,枪挑了城门校尉,秦叔宝带着弟兄们如潮水般涌进粮仓。不到一个时辰,洛口仓就被拿下。翟让当即下令:“打开粮仓,让百姓来领粮!”

 

消息传到荥阳城里,百姓们扶老携幼,提着篮子、推着小车往洛口仓跑。有个白发苍苍的老汉,捧着一把粮食,对着瓦岗山的弟兄们磕头:“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好队伍啊!官府抢我们的,你们却还给我们,瓦岗山的好汉,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洛口仓一战,瓦岗山不仅得了粮草,更得了民心。附近州县的百姓,甚至一些小股的义军,都争先恐后地来投奔。原本只有几百人的山寨,不到一年就扩充到了上万人。山上的草棚变成了土寨,土寨又换成了石墙,还筑起了瞭望台、演武场,俨然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有一次,山寨里来了个叫徐茂公的读书人,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见了翟让却不卑不亢:“翟寨主,我徐茂公不才,愿为瓦岗山献一计——如今隋朝气数已尽,天下英雄并起,可大多各自为战,成不了气候。寨主若能打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旗号,广纳天下贤才,必能成就大业!”

 

翟让听了,起身给徐茂公作揖:“先生所言极是!我翟让是个粗人,只知道让弟兄们有饭吃,却没想过这么远。从今往后,山寨的大事,还请先生多指点!”他当即让徐茂公掌管文书谋略,凡事都与他商议。

 

在徐茂公的谋划下,瓦岗山不仅打官府、分粮食,还开始招抚周边的小股义军。有个叫谢应登的头领,带着几百人占着一座小山,听说瓦岗山势大,本想拼死抵抗,翟让却亲自带了十个人去见他:“谢兄弟,咱都是被逼之人,何必自相残杀?你若肯来,瓦岗山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弟兄们一口,若不愿,我也绝不勉强。”谢应登见翟让如此坦诚,当即决定归附。

 

就这样,短短三四年间,瓦岗山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从最初翟让带着十几个弟兄钻山林,到后来单雄信、秦叔宝、王伯当、谢应登、徐茂公等各路人才齐聚,瓦岗寨的名声遍传黄河两岸。每当夕阳西下,站在瓦岗山的寨墙上远眺,能看到连绵的营帐、训练的队伍,听到震天的喊杀声——那是属于翟让的时代,也是瓦岗山辉煌的开端。

 

后来有人说,瓦岗山能聚起这么多英雄,不是因为翟让有多勇猛,也不是因为山寨有多坚固,而是因为他心里装着弟兄,装着百姓。就像江河总有百川来汇,一个能容人、能敬人、能为人着想的首领,自然会引得天下英雄闻风而来,共赴一场改天换日的大业。

 

陈砚放下狼毫时,指尖沾着已干的墨汁。他望着纸上那幅《旺脉群川图》,耳边似乎还回响着茶馆说书人醒目的声响——那“翟让兴寨”的故事,恰如笔端这奔涌的江河,主脉雄浑,支流奔赴,每一滴墨都浸着江湖义气与乱世豪情。

 

画中主脉河水,正是翟让初上瓦岗时那股子磊落之气。他本是戴罪之人,却敢在山坳里搭草棚、分粮草,那句“不欺穷人”的话,比山巅的旗帜更招人心。就像画里那荡漾的主脉,看似寻常,却凭着一股坦荡,引得细流来投:王伯当带着笔墨的朝气来,单雄信带着枪芒的锐气来,秦叔宝带着军阵的煞气来,连徐茂公那洗得发白的长衫上,也沾着投效的智慧之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起源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