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徐克(中国香港),1995年
观片指数:★★★★★
前两天刚刚看完伊斯特伍德1992年的那部《不可饶恕》,这部电影普遍评价很高,它甚至还拿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一开始我对此很是不理解,说实话第一时间我并没看出来它好在哪里,我甚至觉得它有点莫名其妙。但后面我很快就想明白了,这部电影之所以会得到如此大的肯定其实主要就在于它的颠覆性,这种颠覆性不但体现在故事上,而且还同时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那种传统的西部片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说到底这类西部片无非就是某种英雄主义式的除暴安良故事罢了。但这部《不可饶恕》却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的虚假浮夸的叙事套路,故事上它已经没有了善恶对错,而人物设定上它也不存在正邪的区分。其实认真想想,现实世界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呢,当然也不太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孤胆英雄。如果真的有那所谓的西部世界,这样的世界其实只不过也就是一些刀口上舔血混日子的亡命之徒互相间的打打杀杀罢了。而这部《不可饶恕》所展现的却完全就是一个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这样的展现无疑既是一种开创,也是一种颠覆,如此的电影能得到众多的肯定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面说的这些看着似乎和我今天要说的徐克这部《刀》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共性。传统西部片的那个世界和我们绝大多数的武侠片(其实叫武打片更为合适)的那个江湖本质上并没多大的区别,它们同样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互相间的打打杀杀。如果真要说区别的话,那它们最大的区别可能也就是一个用长枪短枪解决问题而一个用的是刀剑或其它兵器罢了。而它们的内在世界其实是完全相通的,说白了它们都是一种虚假浮夸的正邪善恶间的快意恩仇。这样的东西好看归好看,但要说真实的话恐怕就有点扯淡了。
有人反反复复的炒冷饭套模板也就有人难免会开创性地对其进行颠覆,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如此,日本电影大师小林正树的《夺命剑》和《切腹》这两部作品其实同样是对以黑泽明为代表的那类武士片的颠覆。而在我们华语圈中显然也不缺类似的作品,就比如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李安的《卧虎藏龙》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这些电影其实何尝不也是一种颠覆。而今天我要说的徐克的这部《刀》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传统武侠小说或影视剧中描述的那个江湖是什么样子,这里显然不需要我具体描述,这样的江湖无非就是所谓的正邪黑白间的恩怨情仇罢了,当然在这样的故事中充当主角的自然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英雄或侠客了。我们之所以爱看这样的东西其实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天性有关,大多数人的心中难免都会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在现实中自己当不了英雄那就只能从别人的故事里去体验这种英雄主义了。可以说我们自唐宋以来的传奇小说到明清的章回小说再到后来港台的那些武侠小说大部分讲的都是这个,而且这种东西东西方不同文化间其实也有着巨大的共性,别说是那些西部片故事,甚至就连好莱坞漫威和DC的那些电影本质上无非也是这种情况的一种夸大而已。说实话这样的东西的确很好看,因为它满足的是我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但如果理智点想一下的话,这样的东西明显是一种夸大虚构,别说是漫威或DC电影中那些夸张离谱的故事,就算是西部片或者我们那些武侠小说中的那个江湖世界也明显不可能存在。简单想一下就行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社会,你说会有可能存在这样的东西吗?会有武当、少林之类的不同门派吗?会有那些天花乱坠的武功绝招吗?显然不可能。
大规模的江湖武林肯定不存在,但局部个人或团体家族间的恩怨情仇自然免不了,其实所谓真正的江湖无非就是这些个体或者小团体间的打打杀杀罢了。这样的江湖故事基本上只有偶尔的对错,根本就不太可能会有普遍的善恶和正邪的对立。而徐克的这部《刀》正是借助于女主角之口向我们道出了这个更为真实的江湖:
“江湖,我都不知道江湖是什么。我只知道,从小到大,我爸带我搬过很多地方,不停地从这搬到那,他从来都不解释为什么。在我的记忆中,我听过很多地方的口音。”
“我爸讲了很多故事给我听,他的故事都是跟买卖有关的。他跟我说,干什么都是一种交易,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得去买,就要付出代价。但有时候,卖的也一样要付出代价。”
“我爸常说:正义这玩意,只不过是一种同情。对和错,不是那么分的,今天你看这事不对,你去出头,明天你才知道,错的那个可能是你自己。”
就像我开头提及的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一样,徐克的这部《刀》也同样对传统的那个武侠江湖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不可饶恕》里明显已经没有了好人与坏人的区分,而这部《刀》中也同样没有了好人与坏人的区分,这里有的只是一群刀客,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各种杀戮和复仇,他们不是把别人杀死就是被别人杀死。传统的武侠片里既有武又有侠,而这部电影里却只有武而没有侠。而且徐克还把这部电影的故事完全从时间和空间的设定中抽离出来,我们根本看不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也根本看不出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哪个地方。
同时,徐克的这部电影对传统武侠片里那种飞天入地的所谓功夫也进行了颠覆,在这部电影里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天花乱坠的招式,所谓的功夫在这部电影里就只有纯粹的快准狠以及谁才具有更加无畏的勇气,这样的打斗风格明显更加接近于真实的现实。当然了,这部电影的打斗风格总体上还是略显夸张了点,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电影总要追求视觉效果,如果电影的打斗场面搞得像我们普通人打架一样那显然就没多少人爱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安的《卧虎藏龙》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里的那些功夫才会显得如此的诗意飘逸,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里所展现的那种功夫明显就更接近于真实多了,但这种真实对很多人来说显然不过瘾。
早年的徐克其实一直都很有想像力和开创性,他的作品也往往都具有很大的颠覆性,回顾一下他的《蜀山传》、《青蛇》、《梁祝》、《逆流顺流》,甚至是更早期的那部《蝶变》,从这些电影里我们明显能看出来打破常规的东西。而至于他近些年的那几部电影这里还是不提为罢,我们能明显看出来他的创作力是在衰退。但说实话,个人认为他的这部《刀》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被低估了。当然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传统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就好像现在明显还是更多人会喜欢传统的西部片或黑泽明的武士片一样。但反过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人站出来进行颠覆和开创,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套用,这样的作品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