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洒在档案室的窗棂上,勾勒出寂静的剪影。
李砚静坐在角落的阴影中,指尖冰凉。
他没有去触碰那第七枚玉片,而是反复回放着手机里老周发来的那条语焉不详的短信,字里行间的警告意味,此刻却有了全新的解读。
他的意识沉入系统,那条冰冷的提示再次浮现:【警告:融合七钥将释放诗门坐标,此过程可能引发大规模、不可控的文气震荡,对现实世界精神层面造成冲击。】
一瞬间,李砚豁然开朗。
老周不是要毁掉那盏灯,他是怕灯点得太亮,烧穿了屋檐,灼伤了那些还在檐下安睡的普通人。
诗门开启的瞬间,磅礴的文气若如洪水决堤,冲垮的将是现代人早已习惯的精神秩序。
那不是传承,是灾难。
他缓缓将那枚暗藏的玉片收回口袋,掌心沁出了一层冷汗。
他转头,对身边气息微弱的苏绾低声说道,像是在对她解释,也像是在对自己宣誓:“有些东西,不能靠‘拿’来传承。”
第二天清晨,教导主任办公室的气氛凝重如铅。
“赵卫国!你给我解释一下!”教导主任把一份打印出来的投诉信狠狠拍在桌上,唾沫星子横飞,“你一个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一级教师,搞什么‘李白新诗’的噱头?现在教育局的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说我们学校治学不严,传播伪作!”
被称作老赵的语文老师赵卫国,一个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此刻却脸色涨红,脖子上青筋暴起。
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如果真相就在民间,在学生口中,而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却为了所谓的‘严谨’而装聋作哑,那才是最大的失职!”
他的声音响彻整个办公室,引得外面路过的老师纷纷侧目。
教导主任气得发笑:“真相?一个高中生随口念的几句诗就是真相?李白研究会那群泰斗都没发现的佚诗,被你发现了?赵卫国,你是不是教书教糊涂了!”
赵卫国不再争辩,他深吸一口气,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了自己的平板电脑,点开一个音频文件。
一阵清朗而又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干净的吟诵声,瞬间充满了整个空间。
“半盏残灯照夜郎,三千客路尽还乡。孤舟此去经年月,归梦不知山水长……”
正是李砚在课堂上吟诵的那首《夜郎吟》。
诗句如泣如诉,仿佛带着穿越千年的风霜与孤寂,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刚才还一脸怒容的教导主任,脸色在第一句诗出口时就变了,当整首诗吟诵完毕,他的表情已经从震怒转为惊骇,他死死盯着平板,声音干涩地挤出几个字:“这声音……是高三七班的李砚?”
课间,走廊里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
李砚被叫到了赵卫国的办公室,门关着,只有他们两人。
赵卫国没有了早上的激动,他只是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眼神盯着李砚,那眼神里有探究,有激动,甚至还有一丝……敬畏。
“这首诗,你从哪里学的?”他问得直接,声音却有些发颤。
李砚沉默了片刻。
他看着这位因为一首诗而顶撞上司的老师,感受到了他身上那股纯粹的、对文学的热爱。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赵老师,您亲手抄录那首诗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感觉有什么东西,一下子就通了?”
赵卫国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想起了昨天下午,他将这首诗一笔一划抄在备课本上时的情景。
当写到最后一句“归梦不知山水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从胸口直冲喉头,他竟控制不住地眼眶发热,仿佛有无数诗句在胸中激荡奔涌,几十年教学中遇到的瓶颈与困惑,在那一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那种感觉,玄之又玄,却真实不虚!
见他神色,李砚便知自己猜对了。
他微微垂下眼睑,轻声说道:“所以,那不是我‘学’来的。”
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洗。
“是它自己,‘回来’的。”
午休时间,食堂里人声鼎沸。
李砚吃完饭回到教室,发现邻座的阿黄正冲他挤眉弄眼。
阿黄是学校后勤处新来的年轻人,也是老周的远房侄子,负责一部分库房管理。
趁着没人注意,阿黄快步走过,手指一弹,一个冰凉坚硬的东西被悄无声息地塞进了李砚的书包里。
李砚心中一动,伸手摸去,是一把沉甸甸的铜钥匙,钥匙上还缠着一张小纸条。
他不动声色地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老周今晚八点去文化局开会,地库门密码不变。”
李砚愕然,随即心中一片了然。
这是守门人内部的分裂。阿黄,显然是被那首诗打动的人之一。
然而,李砚并没有选择这条最直接的路。
他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将书包放在桌上,却没有取出那把钥匙。
他闭上眼,沉入系统,发动了一个他从未尝试过的功能——“诗光共鸣”。
他将目标锁定在学校的档案室。
下一秒,系统界面光芒流转:【“诗光共鸣”已启动,目标诗词《夜郎吟》,投影地点:中心档案室。
能量消耗:功德10点。
持续时间:1小时。】
同一时间,地下一层的中心档案室里,原本昏暗的空气中,忽然有点点光尘浮现。
这些光尘汇聚、流淌,最终在正对监控摄像头的白墙上,缓缓勾勒出文字的形状。
“半盏残灯照夜郎……”
一个个汉字,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带着淡金色的光晕,在墙壁上无声地排列、闪烁,字字如星,整间档案室被这股温柔而磅礴的文气照得亮如白昼。
一小时后,光芒散尽,墙壁恢复原状,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而李砚的系统界面,则弹出了一条新的提示:【文脉传播成功,功德+100。
检测到3名教职工因接触高浓度文气,产生“诗心共鸣”现象。】
晚上九点半,开完会的老周风尘仆仆地赶回学校,他没有回家,而是直奔监控室。
他调出中心档案室晚七点到八点的监控录像,按下了快进。
画面飞速闪动,突然,屏幕上爆发出一团柔和的金光。
老周瞳孔一缩,立刻将播放速度调回正常。
他死死盯着屏幕,看着那空无一人的档案室里,一首他从未见过的诗,如同神迹般自行浮现,流光溢彩,静静地燃烧了一个小时。
他反复看了三遍,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迷茫,最后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关掉监控,没有丝毫犹豫,起身走向地库。
李砚刚刚完成了一天的功课,正准备离开教学楼。
两人就在通往地库的幽暗通道里,狭路相逢。
灯光昏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你没拿玉?”老周的声音嘶哑,打破了沉默。
李砚摇了摇头,目光平静地迎向他:“我要的不是钥匙,是想让更多的人,能看见门。”
一句话,让老周浑身剧震。
他闭上眼,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再睁开时,眼中已经没有了挣扎与固执,只剩下释然。
“我守了这扇门三十年,”他缓缓说道,“只知道祖训是‘不能开’,却忘了问一句‘为何要开’。”
他从怀里,摸出了另一块温润的玉片,与李砚之前见过的六枚,质地完全相同。
“你说的对,有些东西,不能靠‘拿’。”他将玉片递到李砚面前,掌心微微颤抖,“现在,我信你是‘诗心所归’。”
深夜,宿舍里,李砚将七枚玉片轻轻合拢。
刹那间,玉片化作一道流光,没入他的眉心。
他的脑海中,系统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轰鸣巨响!
【七钥归位,传承者权限确认!】
【“诗门传承系统”2.0版本升级中……升级完毕!】
【解锁终极功能——“文脉燎原”!】
【功能说明:宿主可指定任意诗词,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群体性共鸣体验,突破时空限制,持续性影响目标群体的精神世界。】
就在这时,李砚的手机猛地震动了一下。
一条推送新闻弹了出来,标题被加粗标红——#匿名教师于课堂发布李白佚诗?
真伪引发全网热议!
#
话题已经冲上了热搜前十,并且正在以恐怖的速度飙升。
他点开评论区,无数留言如潮水般涌来。
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我不知道这首诗是真是假,我只知道,当我读到那句‘半盏残灯照夜郎’时,一个大男人,在办公室里,哭了。”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灯火通明的市立图书馆深处,老周推开一扇沉重的门,走到馆藏最深处的善本库。
他亲手拆下了那把守护了古籍三十年的黄铜大锁,没有将它锁回去,而是轻轻地,放在了一套《李太白全集》的封皮之上。
“是时候……换一种守法了。”他喃喃自语。
网络上的风暴愈演愈烈,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几乎要将服务器挤爆。
几天后,当舆论发酵到顶峰时,一封措辞严厉的邮件,由教务处转发到了赵卫国的邮箱里。
邮件的发件人,是省内一位德高望重的古典文学权威,也是教育系统学术委员会的首席顾问。
邮件的主题只有几个字:关于“李白伪作”事件的公开质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