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秋初。那些夏天带来的酷热还没有完全殆尽。陈砚坐在案几前,开始创作《推背图》第二十四象,鹊成连心梦。
画面上:水中两朵莲花含苞待放,却有着距离谁也够不到谁,一只喜鹊在莲花之间伸展翅膀。
接着在空白处配四句诗文:
莲心遥对水云间,可望难及添愁颜。
幸有灵鹊牵红绳,终教好梦得团圆。
这一象是根据民间老人讲的古里的事,创作出来的。老人讲的古里大概内容是:
也不知道是什么年间的事了,暮春的咸阳城沉浸在槐花甜腻的香气里,吴府后院那株百年老槐正簌簌抖落着雪白的花雨。十三岁的织云踮着脚尖够下最低处的枝条,发间木簪随着动作轻轻摇晃,惊起几只蓝翅膀的小鸟扑棱棱飞向天际。她将槐花小心地拢进绣着并蒂莲的绢帕,转身便撞进一双含笑的眸子——放牛郎柳承业倚着青砖墙,粗布短打被风吹得鼓胀如帆,手里还攥着半截牧笛。
"又在偷摘老爷的花?"少年故意板着脸,却伸手替她拂去肩头的花瓣。织云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像晨露般晶莹剔透,她把装满槐花的绢帕往对方怀里一塞:"才不是偷,这是给牛栏驱蚊用的。"两人躲在柴房后的阴影里分食槐花糕,酥皮碎屑沾了满手,倒像是给彼此点了朱砂痣。那时他们都没想到,命运早已在星盘上转动,即将碾碎这稚嫩的情愫。
盛夏的傍晚,暑气渐消。柳承业把牛赶到渭水河边吃草,自己则坐在柳树下吹起了牧笛。笛声时而高亢如飞鸟入云,时而低吟如流水潺潺。织云提着小竹篮远远地坐着,听得入神,手中的针线在布面上飞舞,不知不觉间,便绣出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牛。柳承业看见了,笑得合不拢嘴,"云儿,你这是把咱们的老牛绣活了!"织云脸颊一红,嗔道:"胡说,这是我自己的。"但还是在临别时,悄悄将绣品塞进了他的怀里。
及笄礼前夜,吴员外书房的烛火彻夜未熄。绣楼内铜镜映出织云绯红的脸颊,柳承业拿着花去所有积蓄,买来的一根银簪递给织云,两个人的手交织在一起久久不愿意分开。这事不知道被哪个嘴快的丫鬟传了出去,吴员外听闻此事暴怒:"贱民小子也敢高攀我的千金!"紫檀木戒尺劈断案几上的狼毫笔。散落的墨汁像一道高墙隔在两人中间。
没过几日柳承业便被铁链锁着押往边关。秋霜染红了渭水河畔的枫叶,也染透了少年背上渗血的衣衫。织云追着囚车跑了三里地,绣鞋跑丢一只也浑然不觉,直到被家丁架回府邸。此后每封前线战报都像淬毒的银针,扎得她整宿整宿盯着雕花床帐发呆。当她终于等到盖着朱砂印的阵亡名录时,窗外正值腊梅傲雪,而她的心早已冻成坚冰。柳承业边关勇猛杀敌阵亡后得入天堂,他独守天河被称为牛郎。
又是一年七月七的夜晚,吴府异常安静。织云独自坐在绣楼窗前,点亮了一盏小小的油灯。她取出柳承业临行前送她的银簪,放在掌心,反复摩挲。又从箱底拿出那只早已泛黄的小牛绣品,轻轻贴在脸颊上。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绣品。她低声呢喃:"柳郎,我来赴约了。"窗外,银河已经升起,星光清冷而明亮,仿佛在静静注视着这即将发生的一切。
这一夜咸阳城外忽起狂风。守灵的婆子看见织云化作一道白光冲天而起,她是去寻找柳承业了。可到了跟前才发现一条如长江般的银河阻挡了她前行的道路。
那守灵的婆子,吓得跌跪在地连连叩头。天界瑶池畔,织云化作织女星望着对岸的牛郎悲泣,银河浩荡横亘在她与牛郎星之间,粼粼波光映出两张模糊的脸。司命星君摇头叹息,说这是天规使然,凡胎肉身本就不该沾染仙缘。可那些被真情触动的喜鹊们不管这些,它们从四面八方飞来,用羽翼编织成横跨银河的长桥。
人间咸阳城的百姓最先发现异象。深夜仰观星空者,可见银河中有点点黑影往来穿梭,隐约听得见清越鸟鸣。卖花媪开始兜售"乞巧符",说是七夕夜佩此物可在梦中见到心上人;书生们在葡萄架下摆开砚台,墨香混着瓜果清香飘得很远。渐渐地,每逢七月初七,千万只喜鹊都会准时盘旋在银河之上,它们的羽翼扫过北斗七星,惊醒了沉睡的牵牛花。
三十年后的某个七夕,白发苍苍的老妪还在给孙辈讲述这个故事。她枯瘦的手指点着星空:"瞧见了吗?那颗亮的是织女,旁边稍暗些的是牛郎。"孩童仰着脸追问结局,老人抚摸着褪色的绛纱罗帕笑道:"自然是团圆了,只是要等上一整年呐。"晚风拂过庭院中的桂树,送来若有若无的脂粉香,恍惚间似见白衣少女提着灯笼走过回廊,前方有个熟悉的身影正张开双臂等候。
渭水依旧日夜流淌,冲刷着岸边嶙峋的礁石。当年柳承业放牧时的牛铃铛,如今挂在村口老槐树下,每逢起风便叮咚作响。有人说那是牛郎星坠入人间的碎片,也有人说是织女泪凝成的琥珀。学堂里的童子背诵《诗经》,读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时总要抬头张望,仿佛能透过云端看见那座鹊桥。
又是一年七夕夜,长安城灯火通明。朱雀大街上搭起了九丈高的彩楼,少女们穿着锦绣襦裙抛洒莲子,年轻的书生们挤在人群中吟诵应制诗。谁也没注意到,西北角的天空悄然裂开一道缝隙,无数喜鹊衔着星光疾驰而来。它们掠过清梵寺塔的飞檐,惊起栖鸟阵阵,最后汇聚成一座闪烁着银辉的桥梁。
更夫敲响三更梆子时,有人看见两道流星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尾焰坠入嵯峨山深处。猎户次日清晨循迹而去,只在溪边找到两双湿透的草鞋,鞋底还沾着新鲜的泥浆。消息传回咸阳,茶馆酒肆顿时沸腾,说书人拍响醒木,绘声绘色描述鹊桥相会的场景。穿红戴绿的女子们悄悄来到河边,将绣着并蒂莲的手帕系在柳枝上,祈愿来世也能得偿所愿。
千年时光弹指而过,当年的咸阳古城早已化作废墟。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一块残碑,上面刻着模糊的篆文:"星河可渡,唯情不朽。"每当夏夜晴朗,仍有老人指着银河告诉孩童:看见那两颗最亮的星星了吗?那是牛郎和织女,他们每年都会在七夕这天见面。孩子们仰着脖子数星星,不知道大人为何眼眶湿润,就像不知道有些等待,注定要用一生来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