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初秋的咸阳城,阳光仍带着夏日的余威,晒在人脸上,热辣辣的。渭水之畔,金风送爽,瓜果飘香。为彰显丰年与富庶,官府别出心裁,在城西门外搭起高台,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百果夺冠赛”。此赛以收获之丰炫耀乡里,以口味之美评定高下,拔得头筹者,不仅能获“果状元”金匾一方,更能得官府引荐,直供长安宫廷,真可谓名利双收。
距离“百果夺冠赛”只剩一天,临潼果农秦守义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提前进了咸阳城。他精心挑选的石榴,个大饱满、色泽红润,在自家果园里是顶尖的好,但他心里没底,毕竟这次比赛高手如云,还有西域来的新奇水果。
秦守义一路打听,来到了聚文斋。他听说这里的陈砚先生,不仅代书写字有一手,还特别善于推背预知与转运,帮许多人解决了难题。秦守义走进聚文斋,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人正伏案忙碌,他便是陈砚。
“陈先生,我是临潼来的秦守义,明天要去参加那‘百果夺冠赛’,可我这心里没底啊,想请您帮个忙。”秦守义有些局促地说明来意。
陈砚停下手中的笔,抬眼看向秦守义,温和地说:“老人家,您别着急,慢慢说。您的果子有何特别之处?”
秦守义赶忙将带来的一个石榴递给陈砚,说道:“我这石榴,您瞧瞧,皮红籽多,吃起来酸甜可口,在我们那儿是顶好的。可这比赛里,怕是新奇果子多,我怕它不起眼。”
陈砚接过石榴,仔细端详起来。他掂量着石榴的重量,又轻轻剥开一角,看着里面晶莹饱满、紧密排列的籽实,若有所思。“老人家,您这石榴,本身就很好。它红得热烈,籽多象征多子多福,形状圆满,寓意着生活美满。这些都是极好的文化意涵呀。”
秦守义听着,似懂非懂:“文化意涵?这能帮上比赛的忙?”
“当然能。”陈砚笑道,“我给您画一幅图,再教您几句话,保准能让您的石榴在比赛里脱颖而出。”
说着,陈砚铺纸研墨,凝神片刻,便开始挥毫作画。一张画图就在这一刻渐渐展现在纸张之上:一颗栩栩如生、饱满鲜亮的硕大石榴,放在一张古朴的案几上,石榴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它被巧妙地剥开了一角,露出里面层层叠叠、晶莹剔透的籽实,仿佛有无尽的生机在其中流淌。
画完后,他又在画的上方,用苍劲的字体写下“元启石榴红”五个大字。接着,在图的空白处,他又以工整的小楷,写下了四句诗:
丹实盈枝映日辉,
纷争世事总相随。
石榴多福承天宠,
万千红籽一朝归。
陈砚指着画对秦守义说:“明天比赛时,您把这幅图悬挂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您取些好石榴,当众切开,请大家品尝,再跟大家说:‘此果多子多福,愿诸位家家圆满。’”
秦守义看着这幅画,又听着陈砚的话,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小心翼翼地收起画,对陈砚连连道谢:“陈先生,太感谢您了!我这就回去准备,明天一定照您说的做。”
带着陈砚的画和“夺冠心法”,秦守义满心期待地回去了,只待明日比赛,让他的石榴绽放光彩。
比赛当天,咸阳城西门外的赛场早已是人声鼎沸。各色水果琳琅满目,苹果似娃娃的红脸蛋,梨子像泛着冷光的玉石,葡萄如紫莹莹的玛瑙串,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竞争的紧张。秦守义驾着牛车,载着满车红彤彤的石榴缓缓驶入赛场,他挺直腰板,胸有成竹地登场。
他先是小心地将陈砚所画的“元启石榴红”图,用细麻绳高高悬挂在摊位最醒目的木杆上。那画中,饱满鲜亮的石榴栩栩如生,“元启石榴红”五个大字苍劲有力,旁边配诗的小字也清晰可见。很快,这幅富有韵味的画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议论。
接着,秦守义从车上搬下几篮精心挑选的石榴,选了个最大最红的,当着众人的面,利落地将其切开。瞬间,清甜的果香弥漫开来,露出里面紧密排列、晶莹剔透的籽实,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其中。他笑着拿起切好的石榴块,分发给围过来的评委和看热闹的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评委大人,都来尝尝我这临潼石榴!此果多子多福,愿诸位家家圆满!”
人们接过石榴,放入口中,酸甜的汁水在舌尖迸发,满口生香。大家一边品尝,一边看着那寓意美好的画作,听着秦守义真挚的话语,脸上都露出了愉悦的神情。评委们细细品味后,也都频频点头。
最终,经过一番细致的评定与讨论,主评委站到高台上,高声宣布:“本届‘百果夺冠赛’的果状元,是临潼秦守义的石榴!”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秦守义激动得红了眼眶,他知道,是陈砚教的方法,是文化赋予石榴的独特力量,让他在这场高手如云的比赛中成功夺魁。他捧着“果状元”的金匾,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匾的重量,更是这份荣誉与希望的分量。
夜幕降临,喧嚣散尽。陈砚独自回到聚文斋,将那扇临街的木门轻轻掩上。案几上还残留着白天为秦守义作画时溅落的墨点,在烛光下如同繁星点点。他提起笔,又放下,如此再三,仿佛在等待某种心境的沉淀。
终于,他拿出他自己创作的《推背图》册子。翻到空白页。这一次,他的笔触更为从容,也更为深邃。笔下的石榴,少了几分烟火气,多了几分古朴与庄重。那抹红已转换成素描的淡青,不再只是果实的鲜艳,更像是预示未来的图腾,映照着世间万物。
画毕,他在画的上方第二十五象后,缓缓写下“元启石榴红”五个大字,随后,又将那四句诗郑重地题于一旁空白处:
丹实盈枝映日辉,
纷争世事总相随。
石榴多福承天宠,
万千红籽一果归。
写完,他将笔轻轻搁下,双手捧着这幅新作,低声说道:“今日一画,本为助一老者取胜,然其寓意深远,足可记之。自此,便是《推背图》第二十五象了。”
烛光摇曳,映照在画卷上,那颗饱满的石榴仿佛活了过来,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它不仅见证了一场比赛的胜负,更承载了一位普通读书人对世事人情的洞察,以及对天下苍生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