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章:分段连梯华夏太空电梯2030开启
书名:太空电梯:爱与理想的终极答案 作者:宇海雪松 本章字数:1438字 发布时间:2025-09-04

我话锋一转,拿起桌上的激光笔,指向大屏幕上显示的碳纳米管实验数据图表:

“碳纳米管线缆在全球各个实验室的研究中,虽然从理论数据上看强度确实合格且很高,远超传统钢材。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能稳定合成的碳纳米管最长只有一米。

而且这种一米长的碳纳米管还无法批量生产,每次合成都需要极高的成本和极其苛刻的实验条件。

根据我们团队的测算,即便后续技术发展顺利。

要研发出能用于太空电梯、长度达到数万公里且性能稳定的碳纳米管线缆。

至少还要十几年的时间,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

除了线缆材料,我还提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刚才两位科学家的方案里,都只提到了线缆的连接方式,却没考虑过应急安全问题。

如果太空电梯建成后,地面遭遇强烈地震,导致基座移位。

或者赤道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闪电、台风直接袭击线缆。

甚至极端情况下,出现原子弹攻击这样的人为破坏。

导致地面电梯基座受损、线缆从中断裂。

那么断裂的线缆会像一条巨大的鞭子一样在大气层内甩动。

其产生的破坏力足以摧毁地面上的城市,危害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我话音刚落,台下的科学家们纷纷点头,原本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都低着头,手指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显然我的话戳中了他们之前忽略的关键隐患,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片沉思中。

看到大家的反应,我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用坚定的语气大声道:“现在是 2028 年,在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和充分论证后,我国正式宣布,将于 2030 年正式建造太空电梯!”

这句话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会场的宁静。

台下立刻传来一片惊呼,坐在我右侧的非洲国家代表科学家更是激动地站起身,用力鼓掌欢呼。

他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相对落后,一直期待能通过国际合作参与到重大航天项目中。

而华夏的方案,无疑给了他们希望。

我压了压手,等会场再次安静下来,继续语惊四座地公布我国方案的核心细节:

“我们的现实方案是将太空电梯设置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上。

这个轨道的高度经过精确计算,确定为三万五千七百八十六公里。

这个高度能让太空电梯的顶端锚点与地球自转保持同步。

确保线缆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因地球自转而产生额外的扭力。

太空电梯的地面基地没有选在海洋上,而是设在了非洲的加蓬共和国。

加蓬位于赤道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相对稳定。

而且当地政府对航天项目的支持力度很大,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和政策优惠。

更重要的是,加蓬的地质结构稳定,很少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

能最大程度保障基地安全,我们计划将基地的地基挖到百米深,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筋浇筑,确保基座的稳固性。

从地面建设流程来看,我们会先建造太空电梯的地面基座主体,基座呈正六边形结构,每个边长达 50 米,内部设有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应急避难所。

之后,再辅以十六条直径两米的特种钢柱,从基座的六个顶点和六条边的中点向外延伸,斜着插入地下五十米深处。

支柱与中心基座牢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体系,确保整个地面设施能抵御各种极端天气和地质变化。

在主席台的桌子上,早已摆放着我们制作的太空电梯缩比模型。

模型按照 1:10000 的比例制作,从地面基座到高空配重天港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我走到模型旁,伸出手轻轻触碰模型上的线缆部分。

我声如洪钟地向台下问道:“既然我们人类现在研发不出足够长、性能达标的完整线缆来满足太空电梯的使用需求。

那我们何不像小时候堆积木一样,把线缆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呢?”

这句话一出,台下不少科学家都抬起了头,眼里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显然这个 “分段连接” 的思路,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