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轿厢后,我喊了声:“小强小强,开灯!”
话音刚落,轿厢内的 LED 照明灯就缓缓亮起,柔和的光线瞬间充满了整个空间,驱散了黑暗。
与此同时,轿厢一侧的透明玻璃电视也自动打开。
屏幕上开始播放起央视的经典戏曲节目,悠扬的唱腔在密闭的空间里回荡,别有一番韵味。
大家环顾四周,发现轿厢内的布置和高空测试时差不多,餐桌上摆放着各式新鲜水果和冰镇饮料,空调系统也已经开启,吹出凉爽的风,让人感觉格外舒服。
更重要的是,虽然身处水下,但大家丝毫没有感到呼吸困难,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充足,和在地面上没什么区别。
再看向窗外,水下的景色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清澈的海水下,五彩斑斓的珊瑚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翠绿的海藻随着水流轻轻摇曳。
各种各样的鱼儿在珊瑚礁间穿梭嬉戏,还有几只海星静静地趴在礁石上。
阳光透过海水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
整个海底世界就像一幅生动的油画,优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轮流进入环箱参观的政要富商们,脸上都写满了惊喜,他们做梦都想不到,原本用于太空电梯的环箱,居然还可以当潜艇使用。
更让他们兴奋的是,还能在这样的 “潜艇” 里欣赏海底观光旅游,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窗外的海底美景。
这种体验真是惬意无限,让他们忍不住拿出手机,不停地拍摄视频和照片,想要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等大家都体验得差不多了,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向大家详细讲解水中电梯环箱的更多功能。
我指着窗外的海底说道:“我国设计的水中电梯环箱,不仅能在浅海区域使用,还具备在深海作业的能力。
就算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只要在那里放置上百个这样的太空电梯环箱。
通过榫卯结构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深海探测系统,就能对海沟进行长期的旅游考察和科学研究。
不过,大家也知道,人类的深海潜水极限大约在 300 米左右,超过这个深度,水压会大到人体无法承受。
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做了特殊处理,当环箱下潜到 300 米深度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
提醒里面的人员停止下潜,或者通过远程操控让环箱上浮到安全深度。
当然,游客如果对 300 米以下的深海世界有兴趣,也不用遗憾。
我们可以通过潜入海底的 AI 机器人进行实时直播,机器人身上装有高清摄像头和麦克风,能将深海的画面和声音实时传输到环箱的电视上。
游客还可以通过操控台与机器人互动,控制机器人的移动方向,近距离观察深海生物和地质结构,这种远程深海探险也别有一番趣味。”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 2030 年 5 月 1 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加蓬航天中心的广场上,360 平方米的太空电梯地基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巨大的基座像一座坚固的城堡,静静地矗立在地面上,等待着太空电梯主体结构的安装。
这一天,太空电梯项目正式举行了启动仪式,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科学家、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剪彩仪式后的发布会上,我站在主席台上,手里拿着话筒,对着台下的人群郑重宣布:“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中加航天中心太空电梯建设项目,从今天起正式启动!”
我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彩带和气球从空中飘落,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随后,我带着大家来到地基旁边,向大家展示地基的特殊设计。
大家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 360 平方的电梯底座,并非传统的固定结构。
而是由 9 条平行铺设的滑行钢轨和底部的环箱通过榫卯结构紧密结合而成。
钢轨与环箱的连接处,还加装了遥控电子卡扣,确保连接的稳固性。
我指着钢轨,大声向大家解释道:“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要设计成滑行钢轨的结构。
这是因为太空电梯的顶端需要与地球静止轨道保持同步。
而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因为地球自转偏差、环地静止轨道微调,或者意外天气,比如超强台风、地磁异常的影响,导致太空电梯地面位置与环地静止轨道出现轻微不同步的情况。
有了这 9 条滑行钢轨,我们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微调底部环箱的位置,让整个太空电梯重新恢复同步,避免线缆因受力不均而受损。
同时,这最底下的环箱钢材厚度是其他环箱的 3 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9 条钢轨分散受力,保证整个地基的受力足够均匀。
再加上电子卡扣的双重固定,能确保地基足够紧密牢固,就算遇到极端情况,也能保障太空电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