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日复一日的研发、测试和建设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日历翻到了 2040 年。
这一天,配重天港的控制中心里挤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目光紧紧盯着中央的大屏幕。
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太空电梯最后的对接进程。
由配重天港的壁虎机器人负责搭建的太空段轨道,正与地面团队建造的地面段轨道缓缓靠近。
“距离对接还有 100 米”,“50 米”,“10 米”,播报员的声音随着进度的推进,逐渐变得激动起来。
控制中心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攥着拳头。
当屏幕上出现 “对接成功” 的绿色提示框,清脆的提示音在控制中心里响起时,整个大厅瞬间沸腾了。
人们互相拥抱、欢呼,激动的泪水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有人甚至举起手中的设计图纸,兴奋地挥舞着。
我看着屏幕上那座横跨地球与太空的银色 “天梯。”
它就是通天塔,一端连接着蓝色的地球,一端延伸向浩瀚的宇宙。
我的眼眶也渐渐湿润,十年的努力、付出和等待,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
我想起十年前李可露离开时的模样,想起无数个在实验室里熬夜研发的夜晚,想起团队里每个人为了这个项目,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我在心里轻声对李可露说:“可露,我们做到了,太空电梯建成了,你看到了吗?”
不久后,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我作为太空电梯项目的总负责人,站在发言席上,面对着各国代表和台下的股东们,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我拿起话筒,清晰地说道:“经过精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测算,目前太空电梯已经接到了未来五年的运营订单。
涵盖了科研物资运输、太空旅游等多个领域。
按照当前的运营预算和收费标准,五年内即可实现成本回收,各位股东可以放心。”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期待的脸,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而对于全人类来说,从今天起,我们将正式迎接一个伟大的太空电梯时代。
它将彻底改变人类探索太空的模式,让星际旅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我们有机会走向更广阔的宇宙。”
我的发言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各国代表纷纷起身鼓掌,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李可露也在人群中,穿着她最喜欢的天蓝色航天服,对着我露出了欣慰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