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门在林雪身后合拢时,走廊的感应灯逐次亮起,光带沿着墙缝延伸,像是从沉睡中被唤醒的脉搏。她右臂内侧的皮肤已恢复常温,但那层薄薄的肌肉组织下,仿佛仍有某种节奏在缓慢搏动,如同心跳之外的第二条生命线。她没有停下,也没有回头,只是将左手轻轻搭在战术腰带上,指节微微收紧。
主控区外的多功能厅,灯光调至柔和模式,环形座椅已按秦烈的指令重新排列,不再分核心与外围,所有成员按编号随机落座。投影幕悬于中央,尚未启动,只有一圈微弱的蓝光勾勒出它的轮廓。空气中有淡淡的金属冷却液气味,是张峰早前调试全息设备时留下的痕迹。
秦烈站在发言台前,手中握着一支未开启的记录笔。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林雪走进来的方向。两人视线短暂交汇,他微微颔首,她则轻轻抬起下巴,动作极轻,却像是某种无声的确认。
“今天不是复盘。”秦烈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是分享。”
他将记录笔插入接口,全息影像缓缓升起,不是战斗回放,而是一张简陋的手绘草图——主电房突袭战中,他因误判敌方信号延迟,导致三名队员被迫提前暴露位置。
“这是我犯的错。”他说,“我以为信号中断是系统故障,其实是对方故意制造的静默陷阱。我晚了0.7秒反应,代价是两个人的防护服被击穿。”
台下一片寂静。以往的总结会,秦烈只讲结果,不提失误。
“从今天起,”他继续道,“每一次战斗,无论大小,都由参与者自己讲述。我们不是要听英雄故事,而是要听那些差点死掉的瞬间——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或者,差点没活下来。”
张峰第一个举手。
他走上台,没有调用任何预设模板,而是从随身工具包里取出一块扭曲的无人机残骸,放在展示台上。金属外壳上布满灼烧痕迹,但内部的马达和信号模块仍可辨认。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看不懂电路图。”他笑了笑,声音带着一贯的爽朗,“所以我换个方式说。”
他启动全息投影,画面重现三号塔防御战。镜头从一名普通队员的视角切入——视野晃动,呼吸急促,耳边是杂乱的通讯频道和爆炸声。
“这时候,你手里只有半截断线钳,敌方无人机在头顶盘旋,雷达失效,通讯中断。”张峰的声音沉了下来,“你怎么办?”
他停顿片刻,随即切换画面:一台废弃无人机被拆解重组,外壳改装成电磁干扰壳,马达改装为脉冲震荡器,信号模块反向接入基地电网,形成短暂的“信号迷雾”。
“这不是标准流程。”他说,“是我从秦烈给的蓝图里,自己拼出来的。它只撑了47秒,但那47秒,让三名队员撤到了掩体后。”
台下有人低声议论。一名年轻技术员举手:“你怎么想到反向接入电网的?”
“因为我小时候修过冰箱。”张峰笑了,“老式压缩机坏了,我就把风扇马达接上去临时用。原理都一样——废物,只要用对地方,就能变成武器。”
秦烈站在一旁,默默调出空间界面,将张峰的改装方案录入“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光流滚动,系统自动生成【动态防御节点·原型测试版】蓝图,材料清单中,铱-7被标记为“可替代”。
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将蓝图投射至主屏:“从今天起,基地将设立‘技术应变奖’,每一份非标准改装方案,只要通过实战验证,都会进入系统数据库,参与下一轮升级。”
张峰愣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
轮到林雪时,厅内安静下来。
她走上台,没有使用投影,也没有展示武器,只是站在原地,双手自然垂落。
“有一次,”她开口,声音平稳,“我在废墟里追踪一个狙击手。他藏得很好,没有热源,没有声音,连呼吸都压到了最低。”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但我发现了他。”
“怎么发现的?”有人问。
“静默。”她说,“他开枪前,会停半拍。不是呼吸,不是动作,是一种……节奏的断裂。就像音乐突然少了一个音符。”
她抬起右手,指尖轻轻划过空气:“我数过,从他锁定目标,到扣动扳机,中间有0.6秒的空白。我就是靠这个,提前移动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多功能厅的照明系统轻微闪烁了一下,像是电压波动。陈浩坐在后排,腕表自动弹出一条数据记录:环境电磁波动,持续0.6秒,频率17.3Hz。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指在表盘上轻轻一划,将数据标记为“待查”,没有出声。
林雪没有察觉,继续说道:“战斗不是靠蛮力,也不是靠装备。是靠感知节奏。敌人有节奏,环境有节奏,我们自己也有。谁先打破对方的节奏,谁就赢了。”
秦烈站在台侧,目光落在她右臂的作战服上。那层布料下,皮肤的温度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上升,但尚未触发警报。
周敏接着起身,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我第一次随队行动,是在东区废墟。”她坦言,“我踩到了一块松动的金属板,警报响了。整个小队暴露,三分钟内遭遇围攻。”
她笑了笑:“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躲在一个破车后面,连枪都拿不稳。”
台下有人轻笑,不是嘲讽,而是共鸣。
“但我活下来了。”她说,“因为队友掩护我,因为李薇及时赶到,因为我……没放弃。恐惧不是弱点,隐瞒恐惧才是。今天我说出来,不是为了道歉,是为了告诉你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是你能不能从错误里,长出新的本事。”
李薇也站了起来。
她没有讲战斗,而是从医疗包里取出一支空的注射器,举在灯光下。
“这是昨天用完的神经锚定剂。”她说,“每一个伤员的震颤数据,都是我们改进药剂的依据。每一次失败的治疗,都在告诉我们,病毒是怎么进化的。”
她环视众人:“我们不是在被动救治,我们是在和死亡赛跑。而你们每一次战斗,都是在为医疗争取时间。所以,请不要觉得自己的经验‘不够重要’。哪怕只是一个闪念,一个直觉,都可能救下一条命。”
掌声从角落响起,渐渐蔓延至全场。
秦烈重新走上台,示意大家安静。
“从今天起,所有经验分享将录入非加密日志,全员可查阅。”他说,“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高频失误类型统计表’,每周更新,用于训练参考。”
他没有说,那份表格其实已在系统深处生成,创建时间标注为“23:59”,实则由“科技芯片融合系统”自主归纳。它不仅记录了失误,还开始分析人类在高压下的决策模式——犹豫的时长、选择的倾向、风险的评估方式。
系统界面在空间深处悄然刷新:【情感波动采样完成,神经模型训练进度+3%】。
会议接近尾声,一名新队员举手:“秦队,如果我们提的建议没用呢?”
秦烈看了他一眼:“没用的建议,也是拼图的一部分。系统会记住,哪怕它现在看起来毫无价值。”
他转身关闭投影,蓝光缓缓熄灭。
就在此时,林雪右臂的作战服下,皮肤再次传来一阵微弱的搏动。她不动声色地将手压在桌沿,指尖触到金属台面的瞬间,一道极淡的荧光从指缝间渗出,像水痕般在桌角蔓延,随即被灯光掩盖。
陈浩的目光扫过那片区域,腕表再次震动。他低头,数据屏上,频率曲线正缓慢上升。
秦烈走向出口,脚步未停,声音却清晰传来:“明天同一时间,继续。”
林雪站在原地,左手缓缓覆上右臂。
她的指尖下,皮肤正以一种难以察觉的频率,轻轻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