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潘季驯病倒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3233字 发布时间:2025-09-13

第329章 潘季驯病倒

  当下,西山岛上的守军,对外依旧沿用昆山枪手营的旗号,可对内却已改称为“江南公司保安大队”。

  这支队伍在名称改变的同时,其构成也历经了重大调整。

  在为期五十天的新兵训练结束之后,金科着手对原先的枪手营进行了重新规划,他将枪手营一分为二,安排童梓功率领一百名枪手返回昆山,这些枪手回到昆山后,主要任务是招募新丁入营接受训练,进而组建起事实上的枪手营二营。

  而留在西山岛的这部分力量,则整合形成了一个规模达七百人的保安大队,这七百人中,有三百名是从原本枪手营留下的枪手,他们经过此前的训练与历练,具备一定的战斗素养,还有一百名是从戚家军退伍的老兵,这些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能为队伍带来宝贵的实战技巧与坚韧的战斗精神,另外三百名则是由北京西山公司支援过来的矿兵,。

  保安大队下辖四个中队,各中队分工明确,负责守护西山岛的不同区域。

  其中一中队有两百人,这两百人都是从队伍里挑选出的最精干的人员,他们肩负着保卫北岛的重要任务。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北岛有着诸多关键所在,江南建材公司设立于此,江南水泥场也在北岛,其生产的水泥是各项工程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资,保安大队部同样位于北岛,承担着指挥调度的关键职能,还有大圣湾码头,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人员往来频繁,物资吞吐量巨大,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所以,将最精锐的力量部署在北岛,就是为了确保这些核心区域的安全。

  二中队有一百人,主要负责中岛的保卫工作,中岛的重点保卫对象是江南煤矿。

  煤矿作为能源供应的关键源头,其稳定生产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百人需要时刻警惕,防止任何可能对煤矿正常运转造成威胁的情况发生,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以及煤炭资源的安全存储与运输。

  三大队同样有一百人,他们负责南岛的安保工作。南岛主要是江南采石场的所在地。

  采石场提供了大量的石材资源,是建筑等行业的基础支撑,维护采石场的正常作业秩序,防止非法开采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扰破坏,是这三百人的主要职责所在。

  还有一个两百人的水上中队,这个中队配备了五十条枪船,专门负责整个西山岛周边水域的巡逻任务。

  大队长一职由西山公司保安部经理金科兼任,四位中队长皆出自戚家军旗总。

  每个中队下辖的小队数量在十个到二十个之间不等,各小队的队长均是戚家军老兵出身,不管是昆山县本地的枪手,还是从北方支援过来的矿兵,在这些队长面前,都能被管理得服服帖帖。

  正所谓“鸟无头不飞,兽无头不行”,有了前戚家军将士担任各个队伍的头领,再加上给予他们高于原先一倍的薪水,保安大队很快便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相较于作风松松垮垮的大明正规军,此时的保安大队已然称得上是精锐之师。

  李铭此次前往西山岛,主要是为了给军械研究所挑选合适的地址。

  此前,他从张居正那里承接了帮工部军器局改进火器的重要任务。

  为此,张相公还特意任命他为“督导委员”,代表内阁监督南京军器局的各项事务。

  不过,李铭并不愿意去做那种讨人嫌的事情,他只是从军器局挑选了十来个造枪师傅,之后就再也没有去打扰过军器局。

  李铭安排人将叶老汉和造枪师傅们接到昆山,此前赵公子把十来个造枪师傅派去打造抗洪工具,他们还没机会跟李铭碰面。

  困难时期已过,昆开司从苏州各县招了几十名普通铁匠,造枪师傅们也就没必要再被“大材小用”了。

  李铭打算把军械研究所设在西山岛,那里四面环水、戒备森严,岛的大小很可观,南北长二十二里,宽十四里,面积有五个苏州城那么大,在岛上开炮试炸药,动静不会传不到岛外去,是个搞机密活动的好地方。

  之前巡视西山岛的时候,李铭就看中了中岛的陈家坞一带,那地方四周都是山,隐蔽又好防守,中间还有狭长的平坦谷地,当作射击实验场正合适。

  这次李铭是带着设计人员来实地确定军械研究所施工方案的。

  天有不测风云,次日清晨,一则噩耗传至岛上,迫使他不得不改变原定行程。

  潘季驯在昆南勘测工程时,突然于淀山湖边晕厥,郑若曾等人迅速将他护送回昆北,并火速通知了李铭。

  李铭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当即命人备船返回昆山,船只从西山岛顺流而下,中午时分便抵达昆山。

  此时已是八月下旬,汛期接近尾声,昆南的积水基本退去,只留下泥泞不堪的大片地面,田与路已难以分辨。

  显然,昆南要恢复至适宜居住的状态,尚需时日,而潘中丞却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连续工作了多日。

  尽管老潘嘴上不乏埋怨,但他对水利工作的认真与投入,足以让那些只会空谈的士大夫们汗颜。

  “老潘,你千万要挺住啊!否则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李铭重重地拍了一下栏杆,目光急切地望向远处小澞河畔的江南医院,恨不得立刻飞过去。

  江南医院开业已逾一个月,如今每日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这情况实属正常,毕竟院内有三位当世顶尖名医坐镇,虽说平日里坐诊的多为他们的弟子,但这些弟子的医术水准也已远超寻常大夫。

  江南医院实行的是“弹性诊金制”,简单来说,患者给多给少全凭自身意愿,哪怕没钱,给几个鸭蛋、一束灯草当作诊金也行,实在困难拿不出诊金也无妨,反正赵公子开办医院本就不是为了盈利。

  如此一来,不但本县百姓纷纷前往,就连邻近的苏州、太仓、常熟等地的人也都赶来就医,差点将医院挤得水泄不通。

  李铭无奈之下,只能提前采用预约取号制度,除了急诊,各科室根据自身接诊能力,每日放出数量不等的“就诊号”,患者凭号就医,这才让忙得不可开交的大夫们有了喘息的机会。

  李铭是从医院的后门进入的。

  他缓缓步入那间弥漫着淡淡酒精气息的单人病房,目光所及之处,潘季驯身着一袭蓝色棉布病号服,静静地躺在床上,纹丝不动。

  望着双目紧闭、面容蜡黄的潘中丞,李公子不禁歉疚地轻轻叹了口气,而后转头看向守在一旁的李时珍,问道:“先生,中丞这究竟是得了什么病啊?”

  “十有八九是蛊虫病。”李时珍缓缓说道,自从知晓了病菌的存在后,他便习惯了时刻戴着口罩,头上还戴着个布帽子,这般模样瞧着竟与后世的大夫有几分相似。

  “万院长已经亲自去检查他的粪便了,用不了多久便能确定病情。”

  此时的江南医院,在诊断血吸虫病方面已经有了较为科学的方法,他们会采用显微镜来观察病人的粪便,从中寻找虫卵,以此作为确诊的依据。

  大明的大夫们本就对医学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只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持,他们便能够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经验,自行摸索出科学的确诊方法。

  “血吸虫病,会不会是到昆山之后感染上的?”李铭下意识地捂住嘴,脑海中浮现出潘中丞自来到昆山后的情景,这些日子里,潘中丞几乎每日都要踩在那泥汤般的环境中,如此想来,李铭觉得自己多半要为此事担责,心中满是愧疚。

  “不是。”李时珍微微摇头,说道,“他体内的湿毒之气已顺着经脉血气,逐渐蔓延至脏腑,且已出现腹水积聚的情况。由此可见,这病并非一时之症,而是已有多年病史了。”

  稍作停顿后,李时珍接着道:“我曾询问过他的跟班,据他们所说,这两年潘总突然有了吃土的癖好,综合各种症状来看,这很可能是肠胃中有虫所导致的。”

  “这样啊。”李铭暗自叹息,他原本还以为潘总就是单纯喜好吃土,没想到竟是身体有恙。

  “那他此次为何会昏迷不醒呢?”李铭追问。

  “是蛊虫病引发的血虚,再加上过度劳累。”李时珍解释道,“他被送来的时候还发着高烧,估计是有新的虫子进入体内,我们已及时给他喂了药,目前高烧已退,用不了多久,他应该就会苏醒。”

  李铭听后,心中暗忖:看来这还是自己的责任。

  “那这病能否彻底治好呢?”李铭对血吸虫的了解,多集中在预防方面,至于治疗,他只知道‘吡喹酮’是特效药,可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合成,青蒿素似乎也有一定效果,不过当下还是先听听大夫的看法。

  “不必担心。”李时珍平静地说道,“我能提供九种药方来治疗此病,万前辈也有七种。,这些药方大致分为杀虫、吐下、逐瘀、逐水和扶正五类,等确诊之后,我们再商量一套治疗方案,帮助中丞彻底治愈这个病。”

  听到李时珍如此有信心治疗可怕的血吸虫病,李铭顿时感到安心了许多,他越发觉得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医药学的研究投入。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从小的方面来看,也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在面对疾病时,能有更多战胜它的方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