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医学院
书名:穿越大明落榜娶娇妻 作者:落魄小书生 本章字数:2848字 发布时间:2025-09-13

第330章 医学院

  李铭在病房内静静等待了约半小时,化验结果终于揭晓。

  万密斋从化验样本中确实发现了白色的虫卵。

  尽管两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已凭借经验判断潘季驯所患为血吸虫病。

  但此次能不依赖经验,仅通过科学化验便获得确凿证据来确诊,其意义非同小可!

  长久以来,中外医者都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确诊困难。

  在我大明,医生需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在名师指导下行医多年,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通过对患者望、闻、问、切,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

  这种方式主观性太强,诊断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直觉,这使得医生的培养变得十分困难。

  甚至两位成名已久的大夫,面对同一病人时,也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诊断。

  而多数医生医术欠佳,看病基本靠猜测,误诊情况屡见不鲜。

  至于此时的西方医学,更是状况堪忧,几乎成了草率行事、漠视生命的代名词……

  显微镜的出现,为医学带来了客观依据,显著降低了医生诊断的难度与误诊概率,这使得弟子们学习医术更为容易,出师也更加迅速,这无疑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飞跃。

  万密斋、李时珍和李沧溟得知这一认知后,内心激动不已,若不受年龄和身份的束缚,他们恐怕会高声呼喊,以宣泄内心的兴奋之情。

  李铭抓住时机,提议创建专门的医学院,专注于研究科技与医学的融合之道。

  “待到那时,三位的大名必将与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医界巨擘并列!因为你们为我华夏医学开拓了全新的境界,造福了世世代代的华夏百姓!”

  三位加起来一百八十岁的医学大家,在李铭的一番话语下,不禁满面酡红,异口同声地应承下来。

  “好!那就建立一个医学院,去做那些连医圣都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

  待李时珍与万密斋商议好药方,并吩咐弟子抓药熬药之后,四人便急不可耐地在潘季驯的病床边,开始商讨起医学院的筹备事宜。

  “对于医学院的具体事务,我了解不多,就简单说几点,你们随便听听。”涉猎广泛却又谦逊表示的李公子率先打开了话题。

  “我认为医学院和医院关系紧密、相互依存,但二者功能各有侧重,医学院是钻研治病之法、培育医护人才之处,而医院则是医学院的实践场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

  “嗯。”万密斋下意识地想捋胡须,却发现还戴着口罩,“确实,除了医院之外,很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医学院。”

  “医学院内部,大致可划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板块。”李铭如数家珍般接着说道。

  “基础医学就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医学知识,主要涵盖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法医学这几个方向。”

  “你这叫随便说说?”李时珍翻了个白眼。“我看你是早有准备。”

  “别的倒还好理解,可这法医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沦溟心里存了疑惑,便直接开口问道。

  “这个嘛,简单来说,就是仵作相关的学问。”李铭下意识地摸摸鼻子,回应道。

  “这……”三位大夫听闻后,全都愣住了,在他们的认知里,医学院向来是培养治病救人的医者之地,怎么会负责给官府培养仵作呢?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夫尤其是那些颇有名望的名医,社会地位那是相当高的,仅仅比做官的人低一等而已。

  而仵作这份职业,因为平日里总是要跟尸体打交道,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显得颇为低贱,是个让人有些避讳的工作。

  若不是李公子此前的种种表现已经彻底让三人折服,恐怕他们此刻就要忍不住当场喝斥李铭这是在瞎胡闹了,哪有这样不合常理的安排呀。

  “三位先别着急下结论。”李铭早就预料到三人会有这样的抵触情绪,只见他脸上淡淡一笑,神色一正,认真说道,“法医学的作用可不容小觑啊,它有着‘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重要意义,同样是很高尚且至关重要的一门学问呢。”

  “《宋提刑洗冤集录》这本著作,老夫也曾仔细拜读过,里面的内容确实和我们医家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时珍一听金主都这般说了,态度立马来了个转变,赶忙说道,“既然设立法医学能够帮助伸张正义,还能减少冤案的发生,那我肯定是支持设立‘法医学’这一学科的。”

  “行,我也没什么意见。”李沦溟身为外科大夫,对《洗冤录》那叫一个熟透,平日里行医的时候,没少参照这本书里的办法。

  “既然大家都支持,那我也没二话。”万密斋笑着说,要是没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也不会到这儿来。

  “好!”李铭钦佩地朝着三人拱拱手,“真是医者仁心,这话一点都不假。”

  “看来公子也是行医之人?”李时珍笑着奉承了一句。

  “哈哈,我就是把医者当作老师。”李公子难得谦逊了一回,接着话锋一转,小声道,“其实设立‘法医学’,对咱们医学的发展可太重要了。”

  “哦?这话怎么讲?”三位大夫都有些疑惑地问。

  “你们说,医生研究的对象是啥?”李铭问道。

  “人体啊。”李时珍笑着回答。

  “那仵作研究的是啥呢?”李铭又问。

  “尸体呗。”李沦溟答。

  “难道仵作就不给活人验伤吗?”李铭反问。

  “当然给了。”李沦溟随即改口道:“那也是人体。”

  “同样是研究人体,”李铭淡淡地问道,“请问是大夫更了解身体结构呢,还是仵作更清楚?”

  “当然是我们大夫了……”李沦溟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了声响。

  “惭愧,我们这些医者全靠《黄帝内经》和《存真图》,才知晓五脏六腑的位置,但几乎没人亲眼见过。”

  而仵作则是实实在在地解剖过人体,亲眼目睹过内部的构造,能从其中的异常判断出逝者的死因和病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夫就比不上仵作了。

  “不可否认,如果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我们的大夫就需要虚心向仵作学习,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

  李铭沉声道:“作为医生,整天给人治病,却连人体内部的具体构造、心肝脾肺肾的运作方式都不清楚,实在说不过去。”

  “这……”李时珍本想反驳,其实我们通过诊脉就能发现内脏的病变。

  当下探讨的是如何借助科学推动医学发展,说句实在话,他对人体内的构造,那叫一个好奇得很,只是受到法律和礼法的约束,不敢轻易去破坏尸体。

  万密斋突然眼睛一亮,猛拍大腿说道:“我懂了,公子设立了法医学,咱们医生就能正大光明地解剖尸体了!”很明显,他对人体的兴趣也十分浓厚。

  李沦溟就更不用说了,他可是外科大夫。

  “呃,还是得注意点分寸。”李铭生怕三人做得太过火,赶忙干咳两声提醒道,“比如说在仵作动手解剖的时候,咱们在旁边观摩,这样能少惹些麻烦。”

  人体解剖学是学医的入门课程,在后来,不管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它都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这门学科能够帮助医者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医学科学领域,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其学习过程都需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而言,要先从形态学入手,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与形态,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石。之后,再深入探究功能代谢方面的知识,明白人体各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以维持生命的。同时,学习的顺序还应是先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的生理、生化机制,掌握健康人体的运行规律,再过渡到病理状态,理解疾病发生时人体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基于前面所学,逐步接触并深入研究临床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因为只有清晰地认识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进一步理解其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在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从而全面把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脉络、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诊治和预防原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