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我都要
“你这家伙,就爱折腾这些新鲜玩意儿。”潘季驯笑着轻拍胸脯,“来吧。”
李铭一时没反应过来:“啊?”
“给我戴上啊。”潘季驯翻了个白眼,“自己戴多没意思。”
“是晚辈的荣幸。”李铭恍然大悟,连忙掏出帕子擦了擦手,拿起那枚刻有“昆山英雄”字样的勋章,郑重地别在了潘季驯的胸口。
“哈哈哈哈!”潘季驯让二哥递来镜子,左照右照,显得十分满意。
他还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病号服,昂首挺肚地走了几步,仿佛找回了初次穿上官袍时的感觉。
“看来你这腿脚挺利索了。”李铭见状说道。
“神医就是神医,这才二十几天就好了大半。”潘二爷也高兴地说,“李大夫说这几天就能出院了,回家慢慢调养就行。”
他压低声音对李铭说:“劝劝他回湖州吧,这倔脾气也就听你的。”
“我都已经好了,回去干嘛?”潘季驯耳朵灵,这话听了个真切,“这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耽误了太多事,二哥,你还是自己回去吧。”
“这边的事不急。”李铭劝道,“没听三期工程之前,昆南要先防疫一个月吗?中丞还是回去调养一阵子,也让家里放心。”
潘季驯沉吟片刻,没说话。
李铭又道:“我也打算离开一段时间。”
“你去干啥?”潘总问道。
“去看看朋友。”李铭笑道,“俩孩子怪可怜的,我这当师父的总不能不管。”
“那好吧,我也回去几天。”潘季驯应了下来,又对二哥说,“正好把京阳他们几个都带来读书。”
京阳是潘仲骖的长子,他听了苦笑道:“您还没问李公子呢。”
“这还用问?咱家的孩子都是天才,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潘季驯瞪了李铭一眼,“是不是?”
“嗯,没错,我全都要。”李铭听闻此言,脸上顿时露出大喜的神情,笑着说道,“开门办学,自然欢迎优质生源。”
其实,不用潘季驯多说,李铭早就对潘家的十九个儿子垂涎三尺了。
说起来,李公子从未忘记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抱负,他始终坚信,在教育行业,尤其是精英教育领域,生源质量至关重要,堪称生命线,毕竟,只有招揽到优质的生源,才能确保自己学校的清北率在全国遥遥领先。
学校设立在昆山,招生工作难免受到一定影响,李公子深知,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守株待兔,关键时刻必须放下所谓的身段,主动去寻找优质生源。
在此之前,他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先后谈妥了王世贞家的八骏、王锡爵的儿子、华家子弟若干人,还有本县众多优秀的读书人,加起来差不多二三十个,就等着正式入学了。
李铭之前就听潘季驯的大儿子潘大复讲过,潘季驯有兄弟十九个,而且他们的大伯和二伯一直悉心教导他们。
这么好的机会,李公子哪肯放过?他打算把这些孩子一股脑儿地都招揽到自己的学校来。
商议好潘家十九子入学之事后,李铭面带微笑,看向潘二爷询问道:“老前辈,您有没有兴趣到我们书院来呢?”
潘仲骖一听,顿时愣住了,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这……老夫也需要读书吗?”
要知道,他可是三十年前就高中进士的人了,如今还要再去体验一次读书的过程吗?
李铭见状,无奈地笑了笑,解释道:“老前辈,您可误会了,晚辈是想问,您有没有兴趣到我们书院来教书呢?”
“教书啊……”潘仲骖闻言,暗自松了口气,其实,他心中本就有此想法。
这段时间,他反复思考,与其看着子侄们都被玉峰书院挖走,倒不如自己也跟着他们一起投奔过去,这样一来,他不仅能继续教导子侄,还能有机会教授更多学生。
有时候,换个思路,或许就能走出人生的困境。
“那老夫考虑考虑……”然而,老潘家祖传的傲娇性格,让他无法立刻答应下来。
“行了二哥,您就别装了,痛快点吧。”这时,他的弟弟却拆穿了他,调侃道,“前天您不是还让我问问,书院需不需要人教书吗?”
“那肯定需要啊。”李铭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书院现在正急需老前辈这样能稳定局面的人呢。”
玉峰书院的校舍目前还在建设当中,李铭暂时借了县衙里的一个小院当作课堂,他安排李贽每隔一天来一次,在夜里给学生们上课。
张鉴和那个来自南京的才子焦竑,虽说日后都会是出色的名师,可就当下而言,他们明显还镇不住场子,所以只能先充当助教,负责监督师兄弟们完成李教授布置的作业。
书院师资不足,这向来是个大问题。
只是现在学生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衙门的各种文书工作上,无暇顾及学业,所以才勉强维持着。
但要是一直这样给县里干活,对书院的升学率会有影响,而升学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书院的关键所在。
所以等书院正式建成,学生们也得把主要精力放回学业上了,到那个时候,还真得有潘二爷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坐镇。
从江南医院出来后,李铭登上了停在码头的三桅双层大沙船。
大明的海船主要分为沙船和福船这两类,沙船有着方头方底的特点,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它具备不怕搁浅、不怕滚涂浪的优势,所以它比较适合在近海区域航行。
而福船,则是尖头尖底的大型船只,它存在怕搁浅、怕滚涂浪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滚涂浪,是指洋流在遇到海底沙丘的阻挡时,所形成的暗涌现象,在近海地区,尤其是长江口一带,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对于尖底船的航行而言,威胁极大。
不过,尖底船也有自身的优势,它适合在深水中破浪前行,而且尖头的设计让它在转向和抢风方面更加容易操作,正因如此,在进行远洋航行时,通常都会选用福船。
李铭此次的目的地是崇明,按照实际情况,他自然选择乘坐沙船,而非福船。
李铭所乘坐的这艘沙船,来历可不一般。它是操江御史吩咐大明最好的官营造船厂——南京龙江船厂,精心为李铭打造而成的,这艘船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遮洋船。
这艘遮洋船的底长达到六丈,船头宽一丈一尺,船艄同样长一丈一尺,整艘船通体采用最好的胭脂木打造而成,那坚实且油亮的木质,给人一种既坚固又华丽的感觉。
船上有三根笔直坚挺的柚木桅杆,桅杆上悬挂着洁白的风帆,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