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棠今年五岁,心里住着一只暖呼呼的小火炉,可她不知道怎么把火送出去。每天放学,她把小火炉揣进书包,结果回家才发现,火苗悄悄烧出了三个小洞:一个在数学作业上,一个在午餐盒盖子,还有一个在妈妈最喜欢的围巾。她急得直挠头,想:爱要是不出来,是不是会把东西烧坏呀?
星期二早晨,窗外下着绵绵细雨。 棠棠把围巾捧到妈妈面前,小声说:“对不起,我把它弄破了。”妈妈没有责怪,只是把她抱进怀里。棠棠听见妈妈的心跳,咚咚咚,像小火炉里跳动的火苗。她突然想到:原来心跳声就是爱走路的声音!可是围巾的洞还是张着嘴,她得想个办法让爱从洞口里跑出来。
放学路上,棠棠经过面包店,闻到甜甜的奶油香。她掏出仅有的三枚硬币,买了一只掌心大的草莓泡芙。泡芙像一朵粉色的小云,她把它包进干净的手帕,一路小跑回家。进门时,她踮起脚尖,把泡芙轻轻塞进妈妈的手心:“这是雨味儿的甜,给你。”妈妈咬下一口,眼睛弯成月牙。棠棠看见月牙里闪着糖霜的光,心里的小火炉噼啪一声,火苗蹿高了一厘米。
星期三,轮到班级照顾“植物角”。棠棠分到一盆瘦瘦的薄荷,叶边卷得像老奶奶的皱纹。她每天提早十分钟到校,把薄荷搬到阳光最好的窗台,用小喷壶唱“淅沥淅沥”的歌。一周后,薄荷挺直了腰,叶子绿得发亮。棠棠剪下最精神的一片,用透明胶贴在卡片上,画了一个小笑脸,再写上:“谢谢你陪我长大。”她把卡片插在薄荷盆里,像给植物颁发奖状。放学时,她发现卡片上多了一滴亮晶晶的水珠——薄荷也在用露珠说“我爱你”。
星期四傍晚,爸爸出差回家,带回一盒五彩的纽扣。棠棠把那条烧出洞的围巾铺在桌上,挑了一颗天蓝色的纽扣,缝在洞口正中间,像给夜空加了一颗星。接着,她又缝上第二颗、第三颗……洞变成了星星小路。围巾完成时,爸爸竖起大拇指:“棠棠的手艺比星星还会发光!”棠棠抿嘴笑,小火炉里仿佛放了一场烟花,噼里啪啦炸出七色光屑。
星期五,学校组织“给陌生人送温暖”活动。棠棠把小火炉抱得更紧,她想:爱要是能走出家门,该多好。她折了五只纸飞机,用蜡笔在机翼上写下“今天你很棒”,然后跑到小区花园,把飞机轻轻放在长椅上、滑梯边、秋千绳上。傍晚回家,她发现长椅上多了一只纸船,船舱里躺着一颗亮闪闪的玻璃珠,还有一行稚嫩的铅笔字:“谢谢你,小火炉。”棠棠把玻璃珠贴在胸口,听见里面传来呼呼的风声——那是爱飞回来的翅膀声。
星期六晚上,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棠棠把小火炉端出来,放在桌子中央。炉膛里不是炭火,而是一颗颗她收集回来的“爱的回声”:妈妈的月牙笑、薄荷的露珠、爸爸的星星围巾、陌生人的玻璃珠。小火炉不再烫手,它发出暖暖的光,照得每个人的脸都像涂了一层蜂蜜。
棠棠终于明白:爱不是烧出来的洞,而是缝上去的星;不是藏在心里的小火炉,而是让它打开门,让光照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