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棠在菜园里捉迷,草叶“刷”地掀开,一只金绿色的小甲虫跌进她的手心。甲虫背壳上有三道亮纹,像迷你小提琴的琴弦。它抖抖触角,发出“叮”的一声,竟是一粒音符。
音符钻进棠棠围裙口袋,口袋立刻鼓成一只隐形音箱,嗡嗡作响。甲虫说:“今晚是昆虫一年一度的大合唱,可我们缺一位小小指挥。你愿意帮忙吗?”棠棠点头,口袋便吐出一张会发光的节目单:黄昏草地,四位乐手,四件乐器,缺一不可。
第一站找“鼓手”。节目单指向南瓜叶背面,一只螳螂正在磨刀霍霍。它把前肢举得高高,却不是在捕猎,而是在敲叶脉做节拍。可惜叶脉太软,“噗噗”闷响。棠棠摘下一片晒干的玉米叶,卷成小圆筒递给螳螂。玉米叶坚硬,螳螂双刀落下,“哒哒哒”清脆如木鱼。鼓手就位,音符跳进棠棠口袋,口袋亮了一下。
第二站寻“长笛手”。薄荷丛深处,一只黄黑相间的蜜蜂正抱着空花茎吹口哨,嗡嗡却跑调。棠棠想起口袋里还有早晨没喝完的麦秆吸管,便剪成两截做成迷你长笛。蜜蜂把吸管插入口器,轻振翅膀,“呜——”悠扬一声,薄荷香随风扩散。长笛手归队,音符再亮。
第三站是“提琴手”。月光爬上牵牛花架,一只圆滚滚的瓢虫在花瓣上打转,想拉出《小星星》,却苦于没有弓。棠棠拔下一根自己的头发,一端系在瓢虫的斑点壳上,另一端缠在蒲公英茎,做成一把超迷你提琴。瓢虫拉动发丝,“嘶——”拉出纤细却清亮的旋律,像露珠滑过玻璃。提琴手也到位。
最后一位“铃鼓手”藏在老槐树下。那里蹲着一只黑亮的蟋蟀,它正用后腿踢土,踢得沙沙响,却不够悦耳。棠棠把下午做手工剩下的透明塑料圆片剪成指甲盖大小,用草茎串成手铃。蟋蟀绑在后腿,“叮铃哐啷”声清脆跳跃,像星星落地。
四位乐手到齐,节目单化作一道光梯,通向草地中央的天然舞台——一圈蘑菇伞围成的圆形剧场。观众们陆续飞来:萤火虫提着绿灯笼,飞蛾披着月光披风,连害羞的蚯蚓也探出半截身子打节拍。棠棠站上蘑菇指挥台,挥动一根狗尾草棒。螳螂鼓手率先敲出心跳,蜜蜂长笛吹出晚风,瓢虫提琴拉出星河,蟋蟀铃鼓洒下流星雨。音乐升到半空,竟凝成一只巨大的、由音符组成的透明蝴蝶,翅膀扇动,撒下银色鳞粉。鳞粉落在草叶上,变成一粒粒会唱歌的露珠。
曲终,昆虫们排队向棠棠鞠躬。甲虫小提琴手把最亮的一道金绿壳纹掰下来,变成一枚“昆虫指挥勋章”,别在她口袋上。勋章闪了闪,把整场音乐收入其中,从此只要棠棠轻按口袋,就能听见四季昆虫的合奏。
第二天清晨,菜园里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挂着小露珠,露珠里传来“哒哒”“呜——”“嘶——”“叮铃”的余音。邻居爷爷惊奇地说:“今天的菜长得格外精神。”棠棠眨眨眼,悄悄把勋章按在胸口,让虫虫乐队继续为大地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