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问卦灵岳山
第251章 参加会议
一大早,章敢刚到门店,琳辉装修公司办公室的小刘打电话过来,说:“章总,我们公司在会议室开会,朱总叫你也过来参加。”
朱琳原来以为坤生建材公司的诉讼案件很好解决,哪里知道事情根本不像她想得那样简单。在昨天双方交换证据的时候,坤生建材公司提出增加诉讼,将原来的十二万多,一下子提高到二百九十五万多,朱琳一听都有些傻眼了。十二万对琳辉装修公司来说还不是大问题,二百九十五万就不同了。虽然公司的资产远远超出二百九十五万,但公司的负债也很高,欠银行的、欠供货商的,还有公司的日常流水,都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一旦公司被一下子拿走二百九十五万,就像银行被集体提钱一样,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块骨牌要是倒下了,整个公司瞬间就会出现大问题。
朱琳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召集公司中层以上领导的会议,研究对策。
会议整个笼罩在一种沉闷的气氛中,这些人的消息比章敢灵通,都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无人讲话。章敢刚刚听到小刘说了一星半点的情况,真实的情况他还不清楚,自然不方便讲话,只好静静地坐在那里。
朱琳见大家不说话,直接对章敢说:“章敢,你交际很广,相信也有办法,你说说怎么办?”
章敢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看了看朱琳,又看了看大家,于是说:“朱总,我们先不要着急,前前后后的经过我都不了解,我是想帮公司,但你总要把过程讲给我听听。”
朱琳也知道自己有些着急了,平静了一些,说:“对,对。公司跟坤生之间的这笔业务当时经手的是赵总,赵总,你说一下。”
赵瑞是琳辉装饰装修公司老总赵辉的弟弟,二十五六岁,高高的个子,显得浮肿的脸上好像总带着酒气,章敢很看不惯他平日里趾高气昂的样子,其实他是一个很平庸的人,因为是皇亲国戚,才混到‘总’的位置。
赵瑞嘟嘟囔囔地说:“当初,公司建现在我们使用的琳辉办公楼,就跟坤生建材公司订立了钢材采购合同,公司购买使用他们的钢材,就形成了这笔债务。”这个家伙总是不得要领,说了半天,让章敢还是一头的糊涂。
章敢不得不主动去问:“那为什么刚开始起诉时,是十二万多?”
赵瑞回答说:“我们用了他们的钢材,付款到了最后,还剩下十二万多未付。”
“那怎么又变成二百九十五万了哪?”
“我也不知道。对方拿出来的合同跟我们付的款一对冲,还剩下二百九十五万。”
章敢听不明白赵瑞的意思,就转向公司的律师蔡兵,问道:“蔡律师,你来说说里面的原因。”
蔡兵清了清嗓子,说:“是这样的,从对方提交法庭的合同证据上看,我们公司与坤生建材公司所采购的钢材总金额为五百多万元,公司已经付款...”
章敢不耐烦听他讲这些数字,就打断他说:“你就说说其中的原因,不用谈具体的数字。”
蔡兵脸上尴尬的一红,说:“从已有的证据上看,我们是欠他们二百九十五万多一点。”
章敢看看蔡兵,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明白,你说公司确实欠二百九十五万?”
蔡兵点点头,说:“从现有证据上看,是欠这么多。”
章敢转向财务科长,问道:“财务,为什么坤生公司在琳辉公司的往来账上,却只欠他们十二万哪?”
财务科长说:“章总,他那合同我们公司没有。当时入账的只有入库单,我们是根据入库单上的钢材数量付钱的。”
章敢有些明白,是不是公司当时跟人签了合同,最后却没有收到合同上那么多货,就问赵瑞:“赵总,当时公司是不是没收到合同上那么多钢材?”
“对,对,公司是没有收到那么多钢材。”赵瑞连声说。
“可他们提供的收货单上有赵总的签字,上面可是收了合同上全部的钢材。”蔡兵小声地说。
章敢看看朱琳,看看赵瑞,不说话了,心里说不会是赵瑞自己搞得鬼吧?
赵瑞坐不住了,站起来,连声说:“我没收那么多货,胡波跟我一起去的,当时我们两人都在一起。”说完看看胡波。
胡波也站了起来,说:“我们俩收的钢材都入库了,绝没有私收。”
章敢看着他们不说话,由着他们紧张去,心里也知道他们没那么大胆子。
朱琳帮他小叔子说话了:“是的,这我知道,他们就收了那么多钢材,都入库了。”
“那收货单是假的?”章敢看着蔡兵问。
“都是复印件,我也没法辨认。不过看着像赵总签字。”蔡兵犹疑地说。
赵瑞忽然一拍脑袋,说:“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当时坤生建材公司这批钢材在一张提单上,我们公司用不了,他们卖了一些给中博公司。所以虽然总数是五百多万,实际上我们只用了二百九十五万多。”
“那怎么合同只签我们的,没有中博公司的?”章敢还是有些不明白。
“当时我们跟坤生公司关系很好,坤生刘总说签一个公司方便,提货时也是我签字全部提出来的。”
“那分货走的事情,公司有没有跟坤生公司签订个协议?”蔡兵询问道。
赵瑞说:“当时两家公司关系很好,没再签什么协议。”
听赵瑞这么一说,蔡兵有些傻眼,一时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章敢看看蔡兵,知道全场只有这么一个专业人士,首先应该听听他的意见,就问:“蔡律师,这个基本情况都清楚了,你觉得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公司胜算如何?”
蔡兵苦笑了一声,说:“我们公司输定了。”
朱琳有些沮丧地问:“不会吧,这里面明明我们受骗了,就没有办法了吗?”
蔡兵说:“证据对我们很不利,合同和收货单上的签字,说明我们跟他们签订了购销契约,并且收了货。分货给别人我们却一点都没证据,我们能提出来的只有付款的凭据,两者相减,正好就是诉讼的数额,法院只看证据。这是板上钉钉的事,真是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