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联系方式后的日子,林溪和顾屿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起初大多是关于设计的讨论。林溪会把自己画到一半的草图拍给顾屿看,询问他对色彩搭配或是空间布局的意见;顾屿也偶尔会分享一些他觉得有启发性的建筑案例,附上几句简洁却精准的点评。
林溪发现,顾屿虽然话不多,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有一次,她为一个老房改造项目犯了难,总觉得某个角落的处理既想保留旧时光的痕迹,又想融入现代的便利,怎么都找不到平衡点。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顾屿发了消息,附带一张现场照片和自己画了又改的草图。本以为他可能要过很久才会回复,毕竟听说他最近在忙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
没想到,不到十分钟,顾屿的消息就来了。他没有直接说方案好坏,而是问:“你觉得住在这房子里的人,最怀念过去的什么?又最需要现在的什么?”
林溪盯着这行字愣了几秒,像是被什么东西点醒了。她之前太执着于“设计”本身,却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她重新梳理思路,从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出发,果然很快找到了突破口。
她兴奋地把修改后的方案发给顾屿,附带了一大段感谢的话。顾屿回了个“挺好”,后面跟着一个简单的笑脸表情。
就是这个小小的笑脸,让林溪对着手机傻笑了好一会儿。她觉得,这位看似清冷的学长,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接近。
而顾屿这边,每次收到林溪的消息,都会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他喜欢看她为了一个细节纠结半天的样子,也欣赏她一点就透的灵气。她的消息带着鲜活的气息,像一缕阳光,偶尔照进他规律而略显枯燥的生活里。
有一次,他深夜改图,疲惫地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手机屏幕亮了,是林溪发来的一张照片——宿舍楼下那棵老槐树开花了,细碎的白色花瓣在路灯下像落了一层雪。
配文是:“突然发现槐花好香,学长要是累了,也抬头看看月亮呀。”
顾屿看着照片,仿佛真的闻到了清甜的花香。他起身走到窗边,夜空中果然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他回复:“闻到了,月亮也看到了,谢谢。”
那晚之后,他们的聊天内容渐渐超出了设计的范畴。林溪会分享今天食堂新出的菜好不好吃,顾屿会偶尔提一句自己去了哪个地方考察,看到了很有特色的老建筑。
周末的时候,林溪要去城郊的一个旧物市场找些复古的小摆件,用作毕业设计的装饰。她在群里问有没有人同行,顾屿看到消息后,私聊了她:“我正好要去那边看一个老厂房改造项目,或许可以顺路。”
林溪看到消息时,心脏漏跳了一拍,指尖打字都有些不稳:“好呀!那到时候见?”
“嗯,我开车过去,到你宿舍楼下接你。”
周六早上,林溪特意换了条浅蓝色的连衣裙,化了个淡妆。下楼时,看到顾屿靠在一辆白色的车旁等她,穿着休闲的灰色T恤,少了几分平日的疏离,多了几分温和。
“上车吧。”他为她拉开车门。
车里放着舒缓的纯音乐,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洋洋的。林溪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偷偷用余光瞥了一眼开车的顾屿,他专注的侧脸线条柔和,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紧张吗?”顾屿忽然开口。
林溪猛地回神,脸颊微热:“啊?没有……就是觉得今天天气挺好的。”
顾屿低笑了一声,那笑声低沉悦耳,像羽毛轻轻搔过心尖。
旧物市场比林溪想象的还要大,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堆放在一起,充满了时光的味道。她像个好奇宝宝,在各个摊位前流连,时不时拿起一个小玩意研究半天。
顾屿就跟在她身后,不打扰,却也不远离。看到她蹲在一个摊位前,对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杯犹豫时,他会走上前,轻声说:“这个杯口的弧度很特别,和你设计里那个复古风的洗手台或许很搭。”
林溪眼睛一亮:“对哦!我怎么没想到!”
她买下搪瓷杯,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抬头对顾屿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学长,你太厉害了!”
阳光落在她笑弯的眼睛里,像盛了星星。顾屿的心跳莫名地漏了一拍,他移开目光,看向别处:“只是刚好想到。”
逛到中午,两人找了一家附近的小面馆。简单的阳春面,林溪却吃得很香。她抬头时,看到顾屿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她看不懂的温和。
“怎么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嘴角。
“没什么,”顾屿收回目光,夹起自己碗里的青菜放到她碗里,“多吃点。”
动作自然得仿佛做过千百遍。林溪愣住了,看着碗里的青菜,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她没有拒绝,小声说了句“谢谢”,然后低下头,把青菜和面条一起吃了下去,觉得那味道比平时好吃了不知多少倍。
回去的路上,车里的音乐依旧舒缓。林溪靠在车窗上,看着顾屿的侧脸,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悄悄蔓延。她能感觉到,他对自己似乎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而自己,好像也越来越在意他了。
她偷偷拿出手机,点开和顾屿的对话框,输入又删除,最后只打下一行字:“今天谢谢你。”
顾屿似乎感觉到了她的动作,侧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噙着笑意:“不客气。”
他的目光落在她泛红的耳垂上,心里清楚,有些东西,正在朝着彼此期待的方向,慢慢靠近。这场心照不宣的试探,像投入湖面的涟漪,一圈圈扩大,将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