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被温水泡过的棉线,柔软而绵长。林溪和顾屿的交集越来越多,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在意,渐渐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林溪要去参加一个室内设计的小型交流会,临出门前对着衣柜犹豫了半天。她习惯性地给顾屿发了条消息,附上两张备选裙子的照片:“学长,哪条更合适?”
几乎是秒回:“左边那条,蓝色衬得你气色好。”
林溪笑着选了蓝色裙子,出门时恰好遇到顾屿从对面楼走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自然地递给她:“刚泡的蜂蜜水,交流会人多,润润喉。”
杯子温热的触感透过掌心传到心里,林溪低头抿了一口,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四肢百骸。“你怎么知道我要去交流会?”
“看你朋友圈了。”顾屿的语气很平淡,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林溪的心跳又开始不规律,原来他会关注自己的朋友圈。
交流会结束后,林溪抱着一摞资料出来,远远就看到顾屿靠在车边等她。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逆着光,看不清表情,却让她觉得无比安心。
“结束了?”他迎上来,自然地接过她怀里的资料,“我刚好在这附近办事,顺道接你。”
林溪知道,这“顺道”里藏着多少特意。她没戳破,只是笑着跟上他的脚步:“今天听到一个设计师分享的案例,有个点我觉得特别好,回头跟你说说。”
“好。”
他们的交流早已不止于线上,图书馆靠窗的位置、学校附近的咖啡馆、甚至是傍晚一起绕着操场散步,都成了常有的事。顾屿话不多,但总能在林溪说话时认真倾听,偶尔提出的观点总能让她茅塞顿开。而林溪的活泼开朗,也像一缕阳光,慢慢驱散了顾屿身上那层淡淡的疏离。
一次设计系的联合作业,林溪和几个同学组队,负责一个小型书店的空间规划。方案改了好几版,总在功能分区上达不成一致,争论到最后,大家都有些泄气。
林溪抱着电脑坐在图书馆角落,对着屏幕发愁。顾屿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她对面,放下一杯热可可:“遇到难题了?”
她把困扰一股脑地说了出来,顾屿听完,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他没直接改方案,而是画了几个不同的人在书店里可能有的状态——有人在角落安静阅读,有人在书架间寻找,有人在吧台前小声交谈。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他指着画纸,“先想想他们需要什么,再让空间去配合他们,而不是反过来。”
林溪盯着那张简单的草图,忽然豁然开朗。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顾屿,你太厉害了!”
这是她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没有带“学长”的前缀。顾屿的动作顿了一下,抬眸看向她,眼底有笑意流淌:“想通了就好。”
那天之后,林溪和队友们重新调整思路,方案果然顺利通过,还拿到了作业评比的一等奖。庆功宴上,林溪特意给顾屿发了张团队合影,配文:“多亏了你!”
顾屿回了个“恭喜”,后面跟着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
林溪看着那个表情,心里甜滋滋的。她知道,这份荣誉里,有他一半的功劳。
秋意渐浓时,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林溪被班级拉去凑数,报了个三千米长跑。她平时不爱运动,跑了没两圈就体力不支,落在了最后,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听到跑道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林溪,加油!”
她抬头望去,顾屿站在人群里,手里拿着一瓶水,目光紧紧追随着她。那一刻,像是有股力量突然注入身体,她咬着牙,坚持跑完了全程。
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她腿一软,差点摔倒,被一双有力的手稳稳扶住。是顾屿。
他把水递给她,又拿出纸巾帮她擦了擦额头的汗,动作自然又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跑这么拼干什么?”
林溪喘着气,脸颊通红,却看着他笑:“因为听到你喊加油了啊。”
顾屿的动作停住了,他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里面清晰地映着自己的影子。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飘过,空气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
他喉结微动,低声说:“以后不用这么拼,我会一直在。”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颗石子,在林溪的心湖里激起了千层浪。她愣在原地,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跳快得像要冲出胸膛。
原来,这场双向的奔赴,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他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关注着她的喜怒哀乐,在她需要的时候默默伸出援手,在她迷茫的时候给予指引。而她,也在不知不觉中,把他的喜怒哀乐放进了心里,为他的一句话而心动,为他的一个眼神而雀跃。
夕阳下,两人相视而笑,眼里的情意再也藏不住。有些话,不必说出口,彼此都已了然。这场从初遇开始的缘分,在无数个细节的堆砌下,终于要迎来最明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