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杏嵂正对着那篇“买车破产指南”默默心塞,手指无意识地向下一滑,果然,评论区更是人才辈出,句句戳心窝子:
“买了车又怎样?还不是要乖乖等红灯?早高峰堵成狗的时候,你那四个轮子还没我共享单车蹬得快!”
“关键是找停车位!每次去商圈都像一场狩猎!绕圈半小时,停车费比饭钱还贵!一年的停车费不知道能买多少瓶国窖1573了!” (下面回复:@楼主,格局打开,换成茅台也能换好几瓶!)
“而且说实话,不买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省心啊!你不会那么容易路怒,不会因为刮刮蹭蹭跟别人扯皮,不会因为找不到车位而暴躁!至少堵车的时候,气的是别人不是你自己!坐在公交地铁上,你还能刷手机骂老板呢!”
“当然,如果你开的是某理(理想)——
——那当我没说!
(狗头保命.jpg)
(备注:此处特指其辅助驾驶功能或许能缓解部分路怒?或者单纯是买得起某理的人可能不在乎这些支出?评论区对此展开了激烈但不失友好的讨论)
卜杏嵂看着这些评论,尤其是最后那条关于“某理”的免责声明,差点没忍住笑出声,但笑容里充满了苦涩的认同感。
是啊,买车不仅仅是那笔巨大的初始投入,后续还有无数隐藏的“折磨成本”:时间成本(堵车、找车位)、金钱成本(油费、保养、保险、停车费)、以及更重要的——情绪成本!
她想象了一下自己如果开车,以她这“人形避雷针”的体质,恐怕就不是简单的等红灯和找车位了,大概率会是:
· 精准碰上每一次交通管制;
· 永远被夹在世界上最慢的车队里;
· 唯一的停车位肯定会被别人抢先零点零一秒;
· 停得好好的也会被新手剐蹭然后对方还逃逸;
· 以及,百分百会引发严重的路怒症(无论是她怒别人,还是别人怒她)。
而现在,虽然挤地铁公交也很痛苦,但至少……
堵车的时候,她可以戴着(等价于一年油费才能买得起的)降噪耳机,冷漠地看着窗外堵成停车场的马路,心里默默庆幸:“看,那群可怜人,被困在铁皮盒子里,而我,至少还能下车跑路(虽然大概率会摔跤)。”
找不到车位的时候?关她屁事。
油价上涨?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这么一想,贫穷和“避雷针”体质,居然帮她规避了这么多潜在的精神内耗和财务漏洞?
一种阿Q式的、极其心酸的庆幸感油然而生。
“嗯……”她郑重其事地点点头,仿佛悟透了什么人生至理,“保持无车状态,果然是抵御这个荒诞世界的重要策略之一。”
“至于某理……”她瞥了一眼评论区,“那可能属于另一个‘钞能力’免疫‘避雷针’的平行宇宙了。”
她还是继续在自己的宇宙里,安心当她的“氚光圣女”和“人形避雷针”吧。
至少,气的是别人,不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