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杏嵂还沉浸在“无车一身轻”的复杂庆幸中,手指机械地滑动屏幕,另一条带着浓厚“社会经验”味道的文字猝不及防地撞入眼帘,标题起得相当骇人听闻:
《血的教训!买人身意外险避开这个巨坑!否则人没了,钱也赔不到!》
她眼皮一跳,某种不祥的预感让她点了进去。内容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详细描述了一个听起来就极其倒霉且复杂的场景:
“都知道意外险便宜,杠杆高,想着给家里人都买一份是吧?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投保人和被保人(比如,夫妻互保,或者你给你爸妈/配偶买)在同一场意外里——比如,同一辆车——一起没了的时候,会怎么样?”
卜杏嵂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这开场白就很有她“人形避雷针”宇宙的风格。
“保险公司会因为你无法提供准确的死亡顺序证明而头大!他们压根无法判断谁先死谁后死!而死亡顺序直接关系到保险金算谁的遗产、由谁来继承这笔钱!”
“处理这种问题极其麻烦,很多保险公司为了省事,或者根据条款里的某些模糊地带,最后很可能直接选择——拒赔!!”
“所以你看,你以为买了双保险,实际上可能白买两份!真出了这种极端事,人没了,钱还拿不到,才是真正的雪上加霜!”
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看似冷酷却无比现实的“建议”:
“所以以后啊,还是别乱花那种冤枉钱了。要买,就精准点,买家里那个最需要保险、收入最关键的人就行!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互保’,省得给保险公司留下扯皮的空间!”
卜杏嵂:“……”
她感觉自己的常识又被刷新了一次下限。
这世界是怎么了?连买个保险,都能埋藏着这种针对“倒霉蛋全家桶”的深水炸弹?
她不禁开始脑补,如果她给自己和父母都买了意外险,然后他们非常“幸运”地……(啊呸!)……遭遇了某种不可言说的意外,结果保险公司因为无法判断是她先凉还是父母先凉而拒绝赔付……
那种画面,光是想想就荒诞得让人脊背发凉。
“精准投放……只保最关键的人……”她喃喃自语,这说法听起来怎么那么像赵姐分配任务时的口吻?“果然,万物皆可优化,连保障和爱都可以计算收益率和风险系数了么?”
她忽然觉得,自己这“无效存在”的体质,可能连保险都覆盖不了——保险公司说不定会把她列入“特殊风险个体”而拒保呢?
或者,开发一种新的保险产品叫“避雷针体质特别险”,保费极高,保额极低,条款里写满各种诸如“因误解文化差异导致气跑国际友人”、“食用疑似核辐射食品”、“被老板的慰问品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况均属免责范围?
她被自己这个想法逗笑了,但笑容里全是苦涩。
“算了……”她放下手机,叹了口气,“还是先努力活下去吧。”
“至于保险……等我能顺利活到需要认真考虑‘遗产’问题的那天再说吧。”
她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认知,又“被”深刻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