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书名:胡来 作者:闪灭 本章字数:2798字 发布时间:2025-09-07

 

微悟有点不解的样子,问道:“今人只生女不生男?”

今天的人只生女不生男?

那意思是,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家里没有男儿来养老吗?

胡问答:“今育一子之家居多,子多不在父母旁。”

当今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居多,孩子长大了,很多不在父母身旁。

 

微悟:“哦,记得,记得,今人一户育一子。”

胡问答没有说话,只是喝了一口茶。

 

微悟换了一个坐姿,说道:“此甚好,今人之智已非前人能及,物用之生产与人丁之生产已初见天下大同之雏形,昔太平之世,人丁必兴,今之太平,百姓皆行减丁之策,大悟之世也。”

这样很好,今天的人,智慧已不是之前的人能比的了,物资的生产和人的生产都开始有天下大同的雏形了,以前的太平盛世,人口都要增加,现在又是太平日子,百姓却在做减少人口的工作,这才是一个大彻大悟的时代。

 

胡问答多少有些惊讶的样子,但身体还是保持着正常状态。

 

微悟继续说道:“既为太平世道,人丁亦成减势,官府必有助老之策。”

既然是太平时代,人口又在减少,政府就更有能力来帮助老人。

 

微悟接着说道:“收老者重回学堂,学与不学皆是乐,意在老有所伴,老有所依,以老助老,以老护老,乐以相聚,来去无忧,归家欢予子女,学堂乐与老者,大同之天下如是。”

让老人们重回学校,学不学倒是无所谓,意思就是让老人们相互为伴,相互有个照料,大家高高兴兴的来上学,高高兴兴的回家去看看,和子女乐,回到学校和老同志们一起乐,天下大同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胡问答一想,这不就是养老院嘛,当然,也是老年大学,老人之间相互帮助,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工作人员来帮助处理,不管费用多少,或者有没有费用,这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胡问答再一想,托幼和托老,都是家庭和社会共同来管理,也就是说,子女随时都可以把老人免费送到相关机构,也随时可以取回,就像给孩子的老师写一张请假条就可以把孩子领走一样,而要把孩子送回来,老师从来没有说一个不字。

 

微悟放下茶杯,说道:“美意存于心境,乱世可抗可争可隐,不可怨,盛世享太平,更不可怨。”

人生美不美在于心态,世道不顺,有人抗争,有人躲避,都可以,只是不要总是抱怨,盛世就享受太平,更不要抱怨。

 

胡问答一想,微悟的心态那是太好了,值得学习,对于老人而言,已经不需要再去打拼,但子女还要打拼,没有时间陪老人,老人就更需要心态好,这时,微悟来了一首《青玉案》,算是对他刚才的表达作了一个说明。

 

 

青玉案 老有所养

 

对镜自审垂垂老,皱纹深,上眉梢,弹指一挥不再少。收枪息翼,尚有余钱,何处作花销?

冷墙四壁无人料,放眼环视处处药。老君院落喜相邀,故人重逢,忆当年事,人生处处好。

 

 

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已经老去,深深的皱纹好像都爬上了眉毛梢,转眼间已不再年少。

收起当年的盛气,合起曾经高飞的翅膀,还有点小钱,可以用到哪里去花销?

家还在,屋也不算小,就是不常有人来喧闹,家里最多的就是药。

养老院是个好的选择,当年的老朋友又见面了,回忆当年,又聊今天,猛然发现,人生的每一段时光都有美好。

 

 

此时的微悟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他在摆弄茶杯,可能是要喝茶,好像啥都没有发生,按理,诗人吟完一首诗,表情上是与这诗的意境相吻合的,也就是说,按这个说法,微悟此时应该在深思,看来,微悟是把思考的任务交给了胡问答。

 

胡问答可能是因为还年轻,可能是没有能很贴切的感受这首词所描写的意境,但是,他对最后一句“人生处处好”很有心得,这句话可以用在任何时代,哪怕是最黑暗的时代,时代黑暗就是战斗的时代,时代静好,就要有静好的心态,心态好,一切好。

然后,胡问答还是笑出了声,说道:“老君院里喜相逢,呵呵,人皆要老,所谓老小老小,人老气小,老者间亦有不和,调解无望,应告知家长。”

老人们呆在养老院里,呵呵,人都要老,所谓老小老小,人老气度反而小了,老人间也有不和,如果调解无成,管理方应该要通知家长。

 

微悟也笑了,说道“‘人生处处好’含调解无望之乐,乐己,乐人,乐天下。”

“人生处处好”这句话也包含刚才说的调解无望的快乐,自己乐,调解人乐,旁边的人乐,天下人都乐。

 

通知家属,哦,不,通知家长也是乐,家长乐,大家乐,

胡问答再一想,这里面的细节很多,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人们在工厂、公司上班的时候,只需要强调职业操守即可,即员工不喜欢这个工作也没有关系,严格按工作手册办就行了,也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对于护理人员,始终有个心态问题,如果仅抱着普通工作的心态来干这项工作,被服务的对象是能感觉得出来的,当然,这只是人类的一个阶段性烦恼,以后,全机器人服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被服务的对象知道机器人没感情。

 

另外,胡问答还想到,很多老人因为年轻时在思想方面欠了账,所以年老时就跟不上时代,这个跟不上时代不一定是指不会操作新玩意儿,更主要的是指思想方面。

由于年轻时缺乏学习和没有建立起自学习惯,老了就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没有习惯和能力去思考这个新事物,而只按自己传统的方式去应对。

实际上,年轻时不努力,也就是年轻时欠了账,老了就根本没有能力还,这是指思想的欠账,此时,人已经老了,根本就没有学习的能力了。

不是说老了没有了学习能力,是指年轻时所欠的账导致老了就没有学习能力了,这对老人是一种社死状态,因为旁边的人很难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位老人了,而老人能感觉到旁人的不耐烦状态,这对老人的心态相当不利,但已经无法挽回。

人老了就会有很多定势思维,表现在一些细节上,而这些细节是要带终生的,思想认为要这样就会这样去行动,而这思想是几十年前养成的。

那种“复制、粘贴太难了”对一些老人来说是真实存在的,不同时代的老人有不同时代的难,但是,人的自尊心是不老的,这样,就如同刚才所说,老人能感觉到旁人为难的心态。

更有甚者,此时的一些老人根本就不知道旁人难在哪,此时的老人甚至没有能力知道自己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了,却还在按照自己当年的方式在行事。

就拿操作电脑这种事来说,在当年那绝对是科学家干的事,当要求老人学习电脑操作的时候,老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不可能学会,于是,下意识里就放弃了这种学习,有了这种心态,就是去学,也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都为难的事,年轻时就没能掌握一种自学方法,这种欠账使得老人就真的学不会了。

 

其实,心态不好的人,在家、在养老院都是孤独的,老人们在养老院里也是分群的,就像上学的时候,一个班里同学之间也分群一样。

可以这么说,别人对你尊重与否,与别人的素质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与自己的素质有关,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程度与自己对别人的控制程度成正比,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多数老人已经看不懂这段了,虽然可能每个字都认识,这里只是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请细细品。

 

两个人都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胡问答一边放下茶杯,一边说道:“说起养老,我就想到避暑的事,我这里有一篇文章就是说这个的。”

微悟:“走一个。”

胡问答顺手拿起石桌上的杂志,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带来的,胡问答开始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胡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