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蓝的光幕在他眼前展开,清晰的数据流淌而过。
【功德值:4820】
【距离下一境界“贯通”,尚需180点】
李砚的眉头微微蹙起。
四千八百二十点,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初窥门径的传承者瞠目结舌,可他却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瓶颈。
仅仅依靠临摹书法,功德的增长速度已经变得越来越慢,如同涓涓细流,难以汇成江海。
每一次挥毫泼墨,系统反馈的功德点数从最初的几十点,已经滑落到了个位数,仿佛是身体对这种单一的文化汲取产生了抗性。
这样下去,别说解开诗魂玉的终极秘密,光是达到“贯通”境界,恐怕都要耗上数月之久。
而那个刘主任和老周,绝不会给他这么长的时间。
必须找到一条更迅猛、更广阔的功德之路。
他的目光从光幕上移开,落在了书桌上摊开的一本诗集上。
那是李白的诗集,他无意识地翻动着,指尖划过一行字:“诗在人间,不在高堂。”
人间……
李砚的呼吸猛地一滞,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劈开了脑中的迷雾。
是了!
他一直在闭门造车,将自己局限于书斋和笔墨之间,却忘了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源于何处。
文化不是锁在博物馆里的古董,也不是挂在墙上供人瞻仰的字画,它是活的,是流淌在每个人血脉中的共鸣!
临摹书法,影响的只有他自己。
但如果,他能将这份对盛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诗意与豪情……那所能产生的功德,岂不是百倍、千倍于现在?
这才是“传播文化”的真正大道!
心念电转间,李砚豁然开朗。
他不再犹豫,迅速抓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飞速跳跃,打开了校园论坛的广播站投稿页面。
他没有写繁琐的申请,而是直接编辑了一段简短有力的文字,连同一个刚刚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一同发送了过去。
投稿标题:《今夜,我们听李白喝酒》。
次日午休,校园里一如既往地充斥着午后的慵懒气息。
食堂的喧闹,操场的笑语,宿舍楼传出的音乐,交织成一曲青春的交响。
就在这时,校园广播里那熟悉的背景音乐悄然淡去,一个略带磁性、沉稳而有力的年轻男声,毫无预兆地响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同学们,中午好。今天,我们不聊考试,不谈前程。我想带大家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去听一听,那个叫李白的男人,是如何喝酒的。”
是李砚的声音!
他并没有像传统朗诵那样慷慨激昂,而是用一种近乎讲述故事的低沉嗓音,将所有人拉入了他描绘的画卷。
“那是一个江畔之夜,月光如水,晚风微醺。李白刚刚经历了一场失意,被赐金放还,所谓的‘荣耀’,不过是驱逐令的另一种说法。他的朋友们为他饯行,酒过三巡,四座沉寂,只有江水拍岸的声音在附和着他心中的悲凉。”
李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系统“文气回溯”所赋予的真实感。
他仿佛亲眼所见,将那些细节娓-/-/道来。
“你们能听到吗?那酒壶重重顿在案上的闷响,是他的不甘。那墨汁失手溅上月白衣袖的冰凉触感,是他的落寞。周围的书生们都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放浪形骸的诗仙……”
许多正匆匆赶往食堂的学生,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一些在宿舍里打游戏的学生,也摘下了耳机,侧耳倾听。
甚至连一些年轻的老师,都推开办公室的窗户,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这不像是在背书,更不像是枯燥的文学赏析。
这……像是一个亲历者在回忆。
广播里,李砚的声音微微上扬,带着一股压抑后的喷薄之气:“然后,他开口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总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句何等豪迈的宣言。但在那个夜晚,在那样的处境下,这并不是狂妄的豪言,而是一个失意者,在命运的泥潭里,对自己发出的最倔强的嘶吼!”
许多学生的脑海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他们从小背诵这首《将进酒》,却从未有人告诉过他们,这句诗背后,竟是如此深刻的悲怆与不屈!
短短十分钟的音频,在“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长余韵中结束。
整个校园,竟出现了长达半分钟的诡异寂静。
随后,是彻底的沸腾!
书法社活动室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啪!”
一支上好的狼毫毛笔被小芳狠狠地摔在宣纸上,墨点四溅,毁了一幅即将完成的作品。
她满脸怒容,胸口剧烈起伏:“他凭什么!他以为他是谁?讲几句故事,念几句歪理,就能博取所有人的关注吗?我们在这里苦练十年,一笔一划,难道还不如他这哗众取宠的十分钟?”
社员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芳姐说得对,这李砚就是投机取巧,书法才是正道!”
“可……我刚才听了,确实讲得很好啊,我以前都不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那么惨。”
“那又怎么样?讲故事谁不会?这是对书法的背叛!”
争论声中,一个一直埋头练字的男生突然抬起头,他的声音有些激动:“不对!你们不懂!”
他将自己刚刚写的一张纸铺开,上面正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七个大字。
与他平日里工整有余、气势不足的字相比,这七个字竟隐隐带着一股奔腾欲断的磅礴气势!
“我昨晚抄了他讲的那个版本,抄他临摹的字帖。就在刚才听广播的时候,我一边听着他的解读,一边写下这行字,我突然之间……就懂了什么叫‘气贯长虹’!”
众人围拢过去,看着那张纸上的字,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这则消息如插上了翅膀,迅速在各个社团和班级之间传开。
李砚不仅书法通神,更能讲透诗词背后的灵魂!
当晚,李砚趁热打铁,在校园论坛发布了将举办一场公益“诗词夜讲”活动的消息时,短短一个小时,报名人数就突破了一百!
与此同时,李砚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清脆响起:
【检测到宿主行为引发广泛文化共鸣,“文脉燎原”冷却结束,可开启首场公益讲习。】
夜幕降临,一间平日里空置的大阶梯教室,此刻却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李砚站在黑板前,手中没有拿毛笔,而是一支最普通的白色粉笔。
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转身,直接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龙飞凤舞的硬笔大字——《蜀道难》。
仅仅是三个字,就让台下懂书法的学生们瞳孔一缩。
那笔锋,凌厉如剑,仿佛要破开黑板,直刺人心!
“《蜀道难》,难在何处?”李砚开口,声音通过“文气加持”,自带一股奇特的韵律,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难在山高路险,更难在攀登时,连呼吸都变得奢侈。”
他一边说,一边写下开篇那句著名的感叹。
“噫吁嚱,危乎高哉!”
他写得很慢,尤其是在写“噫吁嚱”三个字时,他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解释道:“这三个字,古人说它是感叹词。但李白写下它的时候,它不是词,是声音——是一个人手脚并用,攀上绝壁,猛地吸一口气,却发现吸入的只有稀薄的空气时,从喉咙里发出的、濒临窒息的喘息声!”
“噫——吁——嚱——”
他将这三个字的发音拖长,模仿着那种艰难的呼吸。
台下的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竟也下意识地感到了一阵胸闷,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万仞绝壁之上!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苏绾悄然坐着。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专注于黑板上的字,而是紧紧地盯着李砚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燃烧的光芒。
专注,自信,仿佛整个世界都臣服于他笔下和口中的诗词。
这种状态,这种眼神,与那夜书法大赛上,他写下《侠客行》时,那种“通神”的状态,如出一辙!
他不是在讲诗,他是在将诗的灵魂,重新召唤回人间。
两个小时的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
李砚送走最后一批意犹未尽的学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期待已久的系统提示,终于在他眼前炸开。
【叮!
一场成功的公益讲习,唤醒了120名听众的文化基因,功德+120!】
【当前总功德值:4820 + 120 = 5000!】
【功德值已满,“诗魂贯通”境界达成!】
【恭喜宿主!成功解锁李白亲授秘传:墨心启封诀!】
成了!
李砚的心头涌上一股狂喜,压抑许久的瓶颈终于被冲破,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感觉充斥着四肢百骸。
他正要迫不及待地查看新解锁的能力,口袋里的手机却突然剧烈震动起来。
是阿黄发来的一张照片。
照片的背景,正是灯光昏暗的唐风阁门口。
老周那张布满褶子的脸,正对着刘主任,两人压低了声音,像是在密谋着什么。
而刘主任的手中,赫然拿着一份文件,借着门廊的灯光,文件标题上的几个大字,清晰可见——
《关于永久封存特藏区的请示》。
“永久”二字,如同一根钢针,狠狠刺痛了李砚的眼睛!
他走出教学楼,微凉的夜风拂过脸颊,瞬间让他狂喜的内心冷静下来。
他点开了那个名为“墨心启封诀”的新技能。
【墨心启封诀:以诗为钥,以墨为引,可短暂激活被强行封印的文气,破除一切非实体的文化封印。
时限:30秒。】
原来如此……这才是系统给予他真正的破局之法!
李砚抬起头,目光跨越操场,遥遥望向远处那栋沉寂在夜色中的图书馆,低声自语:“你们锁得住门,锁不住诗。”
话音刚落,他胸口的诗魂玉猛地一烫,一股灼热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一行新的系统提示,带着急促的意味,在他眼前浮现。
【警告:“墨心残印”共鸣进入峰值!
目标地点封印能量出现周期性波动,将于明日午时三刻,达到年度最弱点!】
明日,午时三刻!
李砚握紧了拳头,骨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准备,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唯一的指向。
破局之时,就在明日。
夜色渐深,喧嚣的校园归于沉寂,但李砚心中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他没有回宿舍,而是转身,朝着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