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墨痕未干,诗引暗涌
书名:从28分到诗魂附体 作者:字游世界 本章字数:2856字 发布时间:2025-09-08

    

    刹那间,一股冰冷而磅礴的意念洪流冲入脑海,李砚的指尖仿佛触碰到了千年前那个月夜的寒气。

    耳畔不再是教室里的晨读声,而是江水拍岸的涛声与狂风呼啸,夹杂着酒器落地的清脆碎响。

    眼前,一个白衣飘飘的醉态身影,正挥舞着一支饱蘸浓墨的狼毫,在江楼的粉壁上龙飞凤舞。

    那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活生生的、充满了情绪与力量的运笔轨迹。

    【“史海钩沉”第七帧——笔走龙蛇】

    “横”如乱云铺江,带着三分醉意七分狂傲;“竖”若绝壁悬针,透着宁折不弯的孤高;那一“撇”,是惊鸿乍起,扶摇九天;那一“捺”,是飞瀑流泉,一泻千里!

    李砚闭上了双眼,将这股蕴含着“诗仙”毕生傲骨与才情的笔意,如同数据流一般,深深地烙印进自己的神经与肌肉记忆之中。

    他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李白在写下某个转折时,因腕力过猛而导致的轻微颤抖。

    几秒钟后,他猛然睁眼,眼底的混沌与辽远瞬间消散,重归清明。

    他拿起一支最普通的黑色中性笔,在草稿纸上随手写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七个字。

    没有浓墨,没有狼毫,但那字里行间奔放不羁的神韵,却已复刻了七分!

    就在这时,课代表张鹏走过来收作业,目光无意中扫过李砚的草稿纸,脚步猛地一顿,眼珠子都快瞪了出来:“我靠!李砚,你这……这是从哪儿弄来的真迹复刻品?”

    他这一声惊呼,瞬间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

    几个脑袋立刻凑了过来,盯着那行字,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笔锋,也太夸张了吧?跟印刷体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看着有点像草书,但每个字都认得清,感觉……有股气在里面!”

    一道尖锐的女声不合时宜地响起,小芳抱着一摞练习册,恰好从过道经过。

    她鄙夷地瞥了一眼那张草稿纸,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抄得再像,终究是赝品,哗众取宠罢了。真正的书法,讲究的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底,不是描摹几笔就能学到的皮毛。”

    说罢,她故意将自己那本字迹工整的练习册,“啪”地一声摔在李砚的桌上。

    练习册翻开的一页上,赫然是她用楷书临摹的“将进酒”三个大字,笔画一丝不苟,结构严谨,却像是被禁锢在格子里的囚徒,毫无生气可言。

    面对这番夹枪带棒的挑衅,李砚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他只是默默地将那张草稿纸的纸角微微卷起,恰好遮住了那行字迹上尚未完全散去的一抹极淡的墨金微光。

    那是系统回溯带来的能量残余,凡人肉眼难以察觉,却逃不过某些存在的窥探。

    多说无益,时间会证明一切。

    午休时间,校园广播站准时响起了熟悉的片头音乐。

    紧接着,一道沉稳而富有磁性的男声传遍了整个校园,正是李砚主持的《诗词夜讲》第二期。

    “各位同学,中午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那句几乎人人都会背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很多人以为,这是李白意气风发时的豪言壮语。但真相,或许恰恰相反。”

    李砚的声音不疾不徐,他没有照本宣科地讲解诗词背景,而是将系统回溯中看到的真实细节娓娓道来。

    “天宝三年,长安城外,灞桥柳色依旧。一匹快马,载着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渐行渐远。那不是荣耀,而是驱逐。在途径的某个驿站,面对着斑驳的墙壁,他借着酒劲,提笔写下了这首《将进酒》。我仿佛能看到,当他写下‘天生我材’时,那滴落的墨汁,溅起了墙角的些许尘土;我也能感受到,诗句末尾的那个‘来’字,最后一笔被他猛然向上挑起,划出了一道何等倔强而不甘的弧度……”

    他的讲述,充满了画面感。

    教室里,原本吵闹的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许多人甚至停下了手中的筷子,侧耳倾听。

    就连路过高三(七)班窗外的班主任老王,也忍不住停下脚步,靠在窗边,听完了整段广播。

    李砚的讲述结束,系统提示音如约而至。

    【功德+60|当前总值5060】

    放学铃声响起,李砚刚收拾好书包,一道身影便拦在了他的面前。

    是苏绾。

    她今天的表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肃,手里捏着一张明显复印过多次、边缘泛黄的纸张,递到李砚面前。

    “这是我爸前几天从院里修复档案室调出来的《江上题壁图》拓片残页复印件。”苏绾的声音压得很低,但目光却像两道利剑,直刺李砚的内心,“今天早上,你写的那句‘君不见’,我看到了。”

    她深吸一口气,伸出纤细的手指,点在复印件上一个模糊的“见”字上。

    “这个拓片上的笔意,和你写的……完全一致。甚至,连这个‘见’字最后一笔收尾时,那个由于醉酒和情绪激动导致的、微不可察的顿挫,都一模一样!”

    李砚的心脏猛地一缩。

    那个顿挫,是他在系统回溯的动态画面中才捕捉到的细节,是属于李白那一瞬间最真实的情绪流露,是任何静态拓片都无法完美呈现的“神”。

    别说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恐怕连修复这幅图的沈老爷子,都未必会注意到这个几乎可以被忽略为瑕疵的细节!

    他垂下眼眸,避开苏绾那探究的目光,声音平静地回答:“也许……有些感觉,是读诗读出来的。”

    苏绾没有再追问,但她眼中的疑惑却更深了。

    夜幕降临,晚自习结束后的校园重归寂静。

    李砚没有回家,而是绕到了图书馆后方的僻静角落。

    一道黑影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凑了过来,是阿黄。

    “砚哥,”阿黄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唐风阁’那边的电焊活儿今天收工了,门窗都封死了。但我盯了一天,发现一个情况——今天一大早,老周一个人进去过,待了大概十几分钟,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个古色古香的木盒子。”

    木盒子?

    李砚眉头紧锁,正要细问,口袋里的诗魂玉却突然传来一阵灼热的烫感。

    紧接着,只有他能看到的系统光幕在眼前弹出。

    【警告:检测到强烈的“诗引波动”,来源锁定:高二(七)班教室,讲台正下方!】

    李砚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猛然记起一件事——今天历史老师上课时,抱怨过教室的投影仪支架太旧,而那个被替换下来的旧支架,正是昨夜他在图书馆外看到的那件被动过手脚的旧物!

    而那个讲台下方,曾经是学校存放古籍的临时储藏点!

    深夜十一点,教学楼早已空无一人。

    李砚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潜回了自己班的教室。

    他没有开灯,借着窗外惨淡的月光,径直走向讲台。

    他用一把多功能军刀,熟练地撬开了讲台下方一块不起眼的活板。

    里面是一个积满灰尘的暗格。

    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他看到暗格的角落里,静静地躺着一小块带有焦黑边缘的纸片。

    他小心翼翼地将纸片取出,上面只有一行被烧得残缺不全的字:“……骑鲸直上……”

    李白晚年有骑鲸升天的传说!这绝对是关键线索!

    他刚把纸片捏在手里,手机屏幕突然一亮,系统再次弹出紧急提示:【“墨心残印”共鸣减弱,封印正在快速固化!

    请宿主尽快行动!】

    与此同时,教学楼外,一道刺眼的手电筒光束扫过窗户,伴随着巡查保安的脚步声正由远及近。

    来不及多想,李砚迅速将纸片塞入贴身存放诗魂玉的夹层里,合上暗格,一个翻身,干净利落地从后窗跃出。

    就在他双脚落地,准备融入黑暗的瞬间,耳畔忽然响起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那声音苍凉而飘渺,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带着一丝欣慰与嘱托。

    “时机将至,莫失莫忘。”

    李砚浑身一僵,猛地回头望向空无一人的教室,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他握紧了口袋里那枚依旧温热的诗魂玉,焦边纸片上那行狂放的字迹与苏绾拿出的拓片残页,两者的影像在他脑中疯狂交织。

    老周,唐风阁,那个神秘的木盒,还有这个正在固化的所谓“封印”……

    所有的线索,都像一根根看不见的丝线,纷乱地缠绕在一起,而线头的另一端,似乎都指向了——即将到来的周六清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从28分到诗魂附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