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三十二象 杏园三易主
书名:推背图起源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148字 发布时间:2025-09-07


秋阳斜照在咸阳城的青石板路上,将聚文斋门前那株老柿子树的影子拉得修长。枝头缀满的红柿宛如朱砂点染,偶有几枚熟透的果实坠下,“啪嗒”一声砸在青石上,溅开的汁液像极了凝固的血珠。店内飘出的墨香混着铜壶里蒸腾的水汽,漫过雕花窗棂,与街巷间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绞在一起,织成一张绵密的时光之网。


陈砚搁下狼毫时,檐角的铁马正叮当作响。他凝视着《推背图》第三十二象的象图,画面上显示:

在一棵孤寂的杏树下,一名男子将绳索抛上枝头,正将脖颈探向那冰冷的圈套,生命悬于一线。不远处,一个持刀的壮汉正疾冲而来,寒光闪闪的刀刃昭示着他夺树的决心。而在更远方的山岗上,一双眼睛正悄然俯瞰着这一切,如同猎人等待着最佳时机,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看罢他又在标题位置写上:推背三十二象,杏园三换主。

接着他又在画图的空白处配诗一首:

“一树红杏惹尘嚣,原主自缢花已凋。      莽刀难为位安稳,山巅冷眼对落潮。”

冯老秀才在一旁看着这图象说道:”这是又要山雨欲来风满楼了。”陈砚看了看笑着说道:”前日苍龙岭金矿管事李看风找我给推算金矿可能发生的纷争,他看出来矿主刘不柱。守不住这份祖传基业。”

冯老秀才问道:”你怎么给他推的?”陈砚回答道:”我看此人,心术不正,诡计多端,又特别善变。就没给他算。”说着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几日得闲,我就试着推了一下。果然是如您所说,这暴风雨就要在苍龙岭上空爆发了。”


再说百里外的苍龙岭深处,刘不住家的祖传淘金矿正吞吐着灼人的赤焰。熔炉旁堆叠的矿石泛着幽蓝光泽,如同无数双窥视的眼睛。刘不住抚过腰间祖传玉佩,指尖触到沁凉的纹路——那是先祖立下的规矩,凡采金者必经三道考验,方能触碰矿脉核心。此刻他却不知,暗流早已漫过堤坝。


管事李看风总爱站在矿洞高处远眺。他的灰布长衫被山风吹得鼓胀,倒像是只蓄势待发的鹰隼。近日他发觉,程大胆频繁出入县衙的身影愈发鬼祟。那人腰间别着镶宝弯刀,每踏进矿区都要围着主矿脉转悠半晌,目光黏腻得像蛛网上垂落的露水。前日去咸阳城聚文斋找陈砚讨教,碰了个软钉子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变故真的如他所虑,来得比深秋的霜降更早。某夜暴雨骤至,雷鸣撕裂了山谷的寂静。次日清晨,矿工们发现矿洞口贴着盖着鲜红官印的封条。程大胆带着二十名持械差役堵在隘口,身后跟着穿长衫的师爷,手中账簿哗啦啦响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私开禁矿”的罪名。刘不住攥紧拳头,看见自己的名字已被朱笔勾去,取而代之的是程氏商行的印记。


“这是县太爷的手谕!”程大胆抖开明黄绢帛,雨水顺着伞骨滴落成串,“从今日起,这矿脉归程记经营。”他身后壮汉们亮出寒刃,刀刃映着矿工们惊惶的脸。李看风缩在人群后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看着几位老管事冲上前理论,却被铁链锁住了咽喉。


反抗者们的血染红了溪涧。他们试图用祖辈传下的护矿阵法困住官兵,却在强大镇压下,显得那么无力。刘不住抱着父亲的灵牌退至悬崖边缘,脚下碎石滚落深渊,惊起一群白颈鸦。当他把绳索甩上枯瘦的杏树时,恍惚听见幼时祖父讲过的故事:当年土匪围攻,正是靠这棵神树显灵才保住矿脉。如今虬结的枝干却成了催命符。


李看风躲在半山腰的巨石后,看着谷底发生的惨剧。雨水顺着岩缝渗进他的衣领,冰凉刺骨。他想起半月前程大胆递来的酒杯,酒液澄澈如泉,入口却烧灼喉咙。当时对方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李兄何必死守穷山恶水?待兄弟接手矿务,少不了你的好处。”此刻那些话仍在耳畔回响,混着伤者的呻吟。


夜色降临时分,李看风摸进了废弃的观星台。这里曾是先人观测天象选定矿址之处,残破的浑天仪上落满灰尘。他从怀中掏出密信,火漆封印着知府衙门的徽章。信笺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承诺只要助其扳倒程大胆,便可获得合法开采权。月光透过破损的瓦当漏下来,在他脸上割裂出明暗交错的阴影。


知府亲临那日,天际压着铅灰色云层。八抬大轿停在矿坑前,鎏金顶戴官帽的男人缓缓踱步,指尖掠过岩壁上斑驳的痕迹。程大胆捧着厚礼前来迎接,尚未近身便被侍卫拦下。知府展开诉状,上面罗列着强占民矿、私造兵器等十项重罪,每一条都戳中要害。


“大胆狂徒!”知府拍案震得茶盏跳动,“竟敢伪造公文,霸占皇家子民生计!”程大胆脸色煞白,还想辩解,却被从怀中搜出的往来信件堵住了嘴。那些加盖县衙印章的批文,此刻成了烫手山芋。李看风垂首立在一旁,袖中手指微微颤抖,感受着权力天平倾斜的震颤。


当镣铐加身的囚车驶离矿山,李看风主动请缨护送知府返程。马车碾过满地落叶,他恭敬递上精心准备的地方志,书中详细记载着历代开采记录。知府翻阅时频频颔首,忽然指着某页问道:“此处所言‘神树护矿’可是当真?”李看风心中一跳,面上依旧沉稳:“确有其事,每逢危难必有灵验。”


回到咸阳城当日,聚文斋来了位特殊客人。知府微服走进店堂,铜壶里的水正咕嘟作响。他盯着桌子上的那本《推背图》,翻阅到三十二象。当看到画中山岗上那双眼睛的位置。李看风奉上新制的松烟墨锭,包装纸上印着程记旧日的商标。知府摩挲着墨块,忽然笑道:“好个借尸还魂。”

陈砚的《推背图》画的虽是唐事,却总能照见今日的烟火。历史的更迭,朝代的兴替,看似波澜壮阔,其底层不过是人性的一个“私”字在驱动。

 

正因如此,《推背图》才得以流传千年。至于其版本真伪,早已在不同人手中,为不同的目的而改变。或许,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揭示的人性,从未改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起源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