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更鼓三声。
林绡一骨碌爬起,棉袄扣子扣到第三颗就往外冲。
昨夜雪未化,靴子踩得“咯吱咯吱”像踩算盘。
“今儿不是考状元,是去敲龙门的!”
他摸了摸怀里的铜铃——娘缝的平安符,又摸了摸算盘——自己的命根子。
• 3:30,贡院门外。
三十名考生排成一条青蛇,寒门官家混站,第一次没人分灶。
高湛摇着折扇扇雪,嘴里还哼小调;
沈星疏把铜铃挂脖子外头,“叮叮当当”给自己打拍子。
刘孟阳搓手:“第一次觉得冷也值。”
• 3:45,内侍唱名。
“临安县林绡——”
林绡高声应到,声音穿过雪幕,自己给自己壮胆:“到!”
• 4:00,搜身。
老太监手快,算盘被翻来覆去检查,
“这玩意儿能写字?”
“能,还能算皇上一年少收多少米。”
一句话逗得周围哄笑,紧张散了一半。
• 4:15,发卷。
卷纸厚得像煎饼,题签上仨大字——《治河策》。
林绡心里“咚”一下:
“得,黄河又来找我了。”
• 4:20,进殿。
保和殿金砖锃亮,考生跪成三排,像三排算盘珠子。
龙案后,皇上没穿龙袍,只披狐裘,手里把玩着玉算盘——
和林绡怀里那只,只差一个“御”字。
【第一问】
皇上:“黄河苦,百姓更苦,卿有何策?”
林绡叩首,声音清亮:
“回陛下,臣有三策:
一曰借民力,二曰清火耗,三曰实仓廪。民力可筑千里堤,火耗清则官不贪,仓廪实则民不慌。”
皇上挑眉:“官帑不足,民力何来?”
林绡把算盘往金砖上一划,“啪”一声脆响:
“官帑不足,可减虚耗;
民力无穷,只缺盐米。
盐米一斤,可换民夫十工,
十工可筑堤一丈,
一丈可护田十亩,
十亩可活民一家。
陛下,这笔账,臣算得清。”
殿内静得能听见玉算盘滚动的声音。
【第二问】
皇上:“若官贪如故,民力难借,卿奈何?”
林绡抬头,目光雪亮:
“臣有铜铃一枚,铃响即查,铃哑即斩。
贪一文,铃响一声;贪十文,铃响十声。
铃响百声,人头落地。
陛下,这铃,臣敢挂,官敢听吗?”
皇上笑了,“铃响百声,朕也听得见。”
殿内响起低低的惊叹,像算盘珠子突然齐落。
【第三问】
皇上:“卿揭漕弊,不怕掉脑袋?”
林绡叩首如捣蒜,
“臣一条命,是二十七万户给的。
掉脑袋,也得让二十七万户先吃饱。”
皇上沉默良久,玉算盘“咔哒”一声,像给这句话盖了章。
• 12:00,内侍抬进三桶饭菜:
一桶红烧肉,一桶清蒸鲈鱼,
一桶白米饭。
皇上亲手给林绡夹了一块红烧肉:
“吃饱了,再算给朕听。”
林绡双手捧碗接过,吃得满嘴流油,
“谢陛下,肉香,算更香。”
周围考生看得直咽口水,
心里暗骂:
“这小子,吃肉比我们过年还香!”
• 14:00,殿试结束,
考生们被带到偏殿候宣。
林绡蹲在雪地里,掰着手指头算时间:
“从辰时到未时,四个时辰,黄河在我嘴里跑了四千里。”
高湛凑过来,“兄弟,你嗓子哑了没?”
林绡咧嘴:“哑了也得算完。”
沈星疏递过来一壶热酒:“润润嗓子,待会儿还要听锣响。”
• 18:00,铜锣三声,
金榜贴出。
第一名:林绡!
第二名:高湛!
第三名:沈星疏!
寒门、官家、活水,
三人并肩,像三颗算盘珠子,终于滚到了同一个槽。
林绡跪地谢恩,眼泪混着雪水往下淌:
“二十七万户,我替你们敲响了第一声锣!”
皇上亲自扶起他,“朕的河,就交给你了。”
• 18:30,皇城门外。
林绡把算盘往天上一抛,珠子哗啦啦落回怀里,像二十七万户的心跳。
他轻声一句:
“河清之日,再来谢恩;
河不清,再来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