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终曲》杀青后,苏晚留在城市补拍几组宣传照,陆时砚则飞赴国外参加影展。时差十二个小时,他们的联系总隔着晨昏线。
这天深夜,苏晚拍完最后一组照片,累得瘫在化妆间的沙发上。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陆时砚的视频请求。她划开屏幕,他那边正是午后,阳光透过酒店落地窗洒在他身上,白衬衫袖口挽起,露出小臂流畅的线条。
“刚收工?”他的声音带着点电流声,却依旧清晰,“看你眼睛都红了。”
苏晚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笑出两个梨涡:“拍夜景熬的,你那边呢?影展开幕顺利吗?”
“还行,”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镜头跟着晃了晃,“碰到张导说的那个国际制片人,我把你的试镜片段给她看了,她很感兴趣。”
苏晚猛地坐直身体:“真的?”那位制片人以挖掘新人著称,多少演员挤破头想得到她的青睐。
“骗你干什么?”他挑眉,眼底闪过熟悉的促狭,“不过她提了个要求,想跟你视频聊聊对角色的理解。”
“什么时候?”她紧张地抓过旁边的剧本,指尖都在发烫。
“后天上午十点,你的时间。”他报出日期,语气笃定,“我已经帮你调好了时差,到时候我陪你一起。”
苏晚的心像被温水泡过,软得一塌糊涂。他总是这样,把所有细节都替她考虑周全,却从不邀功。
“陆时砚,”她看着屏幕里他的眼睛,突然想说点什么,“你不用……”
“不用什么?”他打断她,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不用帮你?还是不用管你?”
她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抠着沙发套:“我就是觉得……太麻烦你了。”
“苏晚,”他的语气突然认真起来,阳光在他睫毛上跳跃,“我们之间,从来没有‘麻烦’这两个字。”
视频那头传来敲门声,应该是工作人员来催他去活动现场。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衬衫,对她说:“我得走了,记得早点休息,别熬夜看剧本。”
“嗯。”苏晚点头,看着他拿起手机往外走,走廊里的灯光在他身上明明灭灭。
“对了,”他走到门口突然停下,回头看向镜头,眼神在阳光下亮得惊人,“我在你行李箱侧袋放了样东西,记得看。”
没等她追问,视频就被挂断了。苏晚愣了愣,赶紧爬起来翻行李箱。侧袋里果然有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支钢笔,笔帽上刻着细小的星芒,和他之前送的那支是同个牌子,却更精致些。
附了张便签,还是他遒劲的字迹:“制片人喜欢直接的表达,别紧张,把你对角色的理解说清楚就好。——你的专属编剧”
“谁要你当专属编剧……”苏晚对着便签小声嘟囔,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她想起高中时,他总在她写作文卡壳时,偷偷塞给她写满灵感的草稿纸,那时的字迹还带着少年人的潦草,却和现在一样,藏着说不出的温柔。
夜里躺在床上,她反复看着那段试镜片段,脑子里全是陆时砚教她的表演技巧。手机屏幕暗下去又亮起,她点开和他的聊天界面,往上翻了翻,才发现这些天的对话全是关于工作——他提醒她注意台词节奏,她分享拍摄时的趣事,默契得像共事多年的搭档。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打出“晚安”两个字时,指尖悬在发送键上的犹豫;每次看到他发来“加油”时,心脏漏跳的节拍。
凌晨三点,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刚结束酒会,看到你朋友圈发的夜景照片,拍得不错。】
她赶紧点开朋友圈,才想起傍晚随手发了张片场的星空图,配文是“城市里的星星,比老巷的暗一点”。
苏晚抱着手机笑了半天,手指在屏幕上敲敲打打:【你那边能看到星星吗?】
过了几分钟,他发来一张照片。是酒店露台拍的夜空,银河清晰得像撒了把碎钻,比她拍的璀璨百倍。
【这边的星星很亮,】他紧跟着发来一条消息,【但没你眼睛亮。】
苏晚的脸“腾”地红了,把手机捂在胸口,心跳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她看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突然觉得,隔着十二个小时时差的晚安,好像比面对面的问候,更让人动心。
她斟酌了很久,才回了句:【早点休息,别太累。】
这次他回得很快:【好,你也是。】
没有多余的话,却像有根无形的线,把两个时区的人紧紧牵在一起。苏晚把那支星芒钢笔放在床头,看着月光在笔帽上流淌,突然开始期待后天的视频通话——不只是为了那个角色,更是想看看,他认真听她说话时,眼里会不会有她看不懂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