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凛站在出租屋的阳台上,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眉头紧紧皱着。前几天晚上,小区突然停电,电梯停摆了整整三个小时。她看着邻居们提着菜篮子,气喘吁吁地爬着楼梯,有的老人爬到一半就扶着墙直喘气——这一幕像极了前世末世断电后,高层住户被困在楼里的绝望场景。
前世,她就是因为住在18楼,末世爆发后电梯停用,每次外出找物资都要爬18层楼梯,不仅浪费体力,还容易在楼道里遇到丧尸。有一次,她刚爬到10楼,就遇到一只从住户家里跑出来的丧尸,差点被咬到。最后还是靠着消防斧劈断丧尸的胳膊,才勉强逃回家。从那以后,她就知道,高层公寓在末世里就是“牢笼”——电梯失效后,逃生难、运输物资难,一旦被丧尸围堵,就是死路一条。
“必须换房子。”林凛回到房间,在生存计划上重重写下这五个字。她打开房产交易APP,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筛选条件清晰明确:城郊区域、老小区、1楼带小院、砖混结构、可全款交易、过户周期短。新小区的电梯房直接被她排除,市中心的房子也不在考虑范围内——末世后,市中心人口密集,必然是丧尸重灾区,城郊相对空旷,丧尸密度会低很多。
老小区的砖混结构是她的首选。她记得前世见过不少老房子,墙体都是37厘米厚的实心砖,比现在商品房的空心墙抗冲击能力强太多。就算有丧尸撞门,实心砖墙也能多撑一会儿,给她争取逃跑或反击的时间。而且1楼不用依赖电梯,出门就是地面,遇到危险能快速逃生;带小院的话,还能改造院墙,加装防护措施,甚至在院里种点蔬菜,补充食物来源。
翻了整整一个下午,一款房源让她眼前一亮:城郊“晨光小区”的1楼,70平米两居室,带30平米的独立小院,房主标注“急售,全款20万,两天内可过户”。她赶紧拨通中介电话,对方语速飞快地介绍:“这套房是房主阿姨的,她儿子在国外定居,想接她过去养老,急着把房子卖掉。小区是1990年建成的,都是砖混结构,墙体特别厚,而且小院有独立的后门,不用走单元楼大门,私密性好。”
林凛没有浪费时间,当即约了第二天上午看房。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双肩包,提前半小时到了晨光小区。小区门口有个小广场,几位老人正在打太极,路边的梧桐树长得枝繁叶茂,遮住了大半阳光,空气里满是青草的味道。走进小区,路面是平整的水泥地,两旁的楼房最高只有6层,没有电梯,楼道里虽然旧,但墙壁干净,没有乱涂乱画的痕迹。
中介打开101室的房门时,林凛第一时间走到墙边,用指关节敲了敲——声音沉闷厚重,没有空心墙的空鼓声。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量了量墙体厚度,正好37厘米,心里瞬间踏实了大半。客厅不算大,但采光很好,朝南的窗户有1.8米宽,阳光能洒满整个房间;两个卧室都在东侧,主卧带一个小阳台,次卧面积虽小,但放一张单人床和储物柜完全够用;厨房和卫生间的水电管道都是五年前翻新过的,瓷砖没有空鼓,水龙头也没有漏水的痕迹。
最让她满意的是小院。推开客厅的后门,30平米的小院豁然开朗,地面是水泥浇筑的,没有杂草;院墙是2米高的红砖墙,顶部有简单的水泥压顶,用手推了推,纹丝不动;院角有个水龙头,中介说连接的是小区的自来水主管道,水压稳定;靠近院墙的位置还有一棵老桂花树,秋天开花时满院飘香,算是意外收获。林凛绕着小院走了一圈,心里已经有了改造方案:在现有院墙的基础上加高1米,顶部装带刺铁丝网,内侧装金属挂钩挂武器,再在院里放两个大型储水桶,收集雨水备用。
“这房子我要了。”林凛转头对中介说,“让房主阿姨今天把过户资料准备好,明天上午去房管局,我全款支付。”中介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您真是爽快!我这就联系房主,她肯定乐意。”当天下午,房主阿姨从外地赶回来,林凛和她在中介公司见面。阿姨人很和蔼,得知林凛是刚需自住,还主动降了5000元,最终以19.5万元成交。两人签了购房意向书,约定第二天一去过户。
第二天一早,林凛带着银行卡去了房管局。排队、提交身份证和户口本、审核房源信息、缴纳契税、签字确认……整个流程比她想象的顺利,不到两个小时,房产证就办好了,上面清晰地印着她的名字。拿着房产证走出房管局时,阳光正好,林凛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封面——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房产证,而是她和母亲在末世里的“保命符”。
付完房款,她的银行卡里还剩16.5万,足够用来改造房子和采购剩余物资。当天下午,她就联系了之前找好的装修队,要求做三项核心改造:加固门窗、加高院墙、改造水电。
加固门窗时,林凛特意选了4毫米厚的不锈钢防盗窗,网格间距控制在4厘米以内——既能通风,又能防止丧尸伸手进来,就算是小孩也钻不进去。窗户玻璃换成双层夹胶玻璃,就算被丧尸砸中,也不会碎成渣伤人。房门换成甲级防盗门,厚度12厘米,配备C级锁芯,门外还加装了一个10厘米厚的金属门栓,门内装了三道插销,从里到外都能锁得严严实实。装修队的师傅笑着说:“姑娘,你这门就算是小偷来了,也得撬半天才能打开。”林凛只是笑了笑,没解释——她要防的不是小偷,是能撕咬人的丧尸。
加高院墙时,林凛让工人用红砖在原有2米的基础上再加高1米,顶部浇筑15厘米厚的水泥压顶,然后装60厘米高的带刺铁丝网。铁丝网的间隙里还缠上了塑料仿真高压电线圈,虽然末世断电后用不了,但能起到威慑作用,让其他幸存者不敢轻易靠近。院墙内侧每隔1.5米装一个金属挂钩,用来挂消防斧、工兵铲和撬棍,方便紧急时取用。工人还在院墙底部浇筑了30厘米深的水泥地基,防止丧尸从地下挖洞进来。
改造水电时,林凛让工人在厨房和卫生间各装一个独立水表,在卧室、客厅和小院各装一个独立电表,方便统计用量。她还在小院的桂花树下装了一个太阳能电池板支架,预留好电线接口,等太阳能发电设备买回来就能直接安装。卫生间角落装了一个150升的储水箱,连接屋顶的雨水管道,下雨时能收集雨水,经过过滤后用来冲厕所或浇菜。厨房还加装了一个独立的进水阀门,一旦小区停水,就能关闭阀门,防止水管里的水倒流。
改造房子的同时,林凛开始分批转移物资。她找了一家小型搬家公司,每次只搬一部分,分六次转移,避免一次性搬太多引起邻居怀疑。第一次搬的是药品和工具,她把药品装在密封箱里,工具用旧衣服裹好,谎称是“家里的旧书和杂物”;第二次搬的是瓶装水和储水桶,她让工人小心搬运,避免撞坏;第三次搬的是米面油和压缩饼干,装在纸箱里,上面盖着被子,说是“换季衣物”;第四次搬的是两台二手冰柜和冷冻肉类,她特意选在晚上搬运,用黑布盖着冰柜,避开邻居;第五次搬的是太阳能充电宝、蜡烛和手电筒,装在背包里,自己亲自搬运;第六次搬的是维生素片和巧克力,装在手提袋里,像平时购物一样带回家。
转移物资花了整整十天时间,等最后一箱巧克力搬进新家时,房子的改造也基本完成了。林凛站在小院里,看着加固后的门窗、加高的院墙、预留的太阳能支架,心里充满了安全感。她走进厨房,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地流出来;走进卧室,阳光透过防盗窗洒在地板上,温暖而明亮;走到院墙边,摸了摸带刺的铁丝网,坚硬的触感让她彻底放下心来。
她拿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妈,我在城郊买了套带小院的房子,环境特别好,下周接你过来住,以后咱们就在这儿种点花、养点草,好好养老。”电话那头的母亲虽然有点疑惑,但还是笑着说:“好啊,妈早就想住带院子的房子了,还能给你种点青菜。”林凛听着母亲的声音,眼眶有点发热——她不能告诉母亲末世的真相,只能用这种方式,给母亲一个安全的家。
挂了电话,林凛打开生存计划,在“住所”那一项后面打了个勾,然后在旁边写了一行字:“每周检查门窗和院墙,每月测试水电线路,雨季清理雨水管道”。剩下的16.5万,她打算用来采购太阳能发电设备、取暖设备和蔬菜种子——太阳能发电能解决断电后的用电问题,取暖设备能应对末世的寒冬,种子能在小院里种蔬菜,补充食物来源。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小院的红砖墙上,给整个院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林凛坐在小院的台阶上,看着远处的农田,风吹过桂花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她知道,末世很快就要来了,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孤身一人,也不再是被动承受。她有了自己的堡垒,有了充足的物资,更有了保护母亲的底气——这场生存之战,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