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康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城市规划图,眼睛发酸。右下角的时间显示17:58,他伸手揉了揉眉心,打印机的嗡嗡声和同事收拾东西的窸窣声填满了办公室。又是一天。
桌上那盆绿萝倒是长得不错,比他更有生机。他想起早上在开水间碰到财务处的林小雨,她对他笑了笑,说了声“早啊”。他就靠着这点回忆,捱过了一整天核对数据的枯燥。窗外开始下雨,雨点斜打在玻璃窗上,模糊了远处高楼的光晕。
科长夹着公文包走过他隔间,敲了敲隔板。“小康,这份朝阳街道的改造意见反馈报告,明天上班前放我桌上。”一份厚厚的文件落在桌角。齐小康点头说好,心里算着又得加班一小时。
十八点三十分,办公室彻底空了。他泡了碗方便面,热气糊了眼镜。他摘下眼镜擦着,手机屏幕亮起,是新闻推送——“新时代民生改善计划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公布”。他划掉推送,吸溜着面条,开始翻看那份报告。居民意见五花八门,抱怨采光,抱怨噪音,抱怨停车难。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具体的生活。
第二天下午,局里召开紧急会议。大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局长传达了上级精神,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政策落地督导组”,下沉到基层推动项目。副局长接着话头,强调这是政治任务,必须选派有潜力、有闯劲的年轻人。
散会后,空气里飘着一种微妙的躁动。齐小康没太在意,回到工位继续画他的图。傍晚,他被叫到副局长办公室。副局长桌上正摊着他大学时写的那篇关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再造的论文,页边还有红笔批注。
“观点很实在,就是缺了点锋芒。”副局长抬眼看她,“督导组需要个懂行又肯跑腿的,想去试试吗?”
齐小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征求意见。他点了点头,喉咙有点干。副局长的电话响了,他朝齐小康挥挥手,示意谈话结束。
借调手续办得飞快。第三天,他就站在了一个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门口。灰色的楼体上爬着杂乱的电线,花坛里的植物半死不活。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打量他,眼神里没什么温度。他穿着不合身的白衬衫,手里拿着文件夹,像个卖保险的。
社区主任陪着他转,语气官方地介绍情况。有住户从窗户探出头来喊:“主任!又来视察啦?这次能给我们解决漏水问题不?”主任尴尬地朝楼上摆手,低声对小康说:“老百姓就这样,净盯着眼前那点利益。”
转到一个单元门口,他们被一个抱着胳膊的大妈拦住了。“你们政府的人就会做样子!上次说改造,把楼外墙刷了层漆就完事了,顶什么用?”大妈声音响亮,周围几个居民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抱怨。阳光晃眼,齐小康额头上冒出细汗,他的解释被淹没在嘈杂的声浪里。
这时,一个穿着社区工作蓝色马甲的女孩挤了进来,手里拿着登记表。“张阿姨,您家卫生间漏水的情况我登记好了,施工方下午就去看看。”她声音清亮,态度自然,很快安抚住了大妈的情绪。居民们似乎更买她的账,嘟囔着散开了。
社区主任松了口气,连忙介绍:“这是咱们社区的林小雨,专职负责这次改造的居民协调。小雨,这是区里督导组的齐干部。”
林小雨转过头,对他笑了笑,眼睛弯弯的。“齐干部,辛苦了。这边情况比较复杂,我带您看看?”齐小康认出了她,是开水间那个女孩。他有点局促地点头,跟着她往前走,鼻尖闻到一股淡淡的洗衣液清香。
他们边走边聊。林小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熟悉,谁家老人腿脚不便需要加装扶手,谁家孩子小怕施工噪音,谁家靠街边开了个小卖部担心影响生意。她说的不是文件上的条款,而是活生生的需求。
齐小康翻看着规划方案和施工图,眉头越皱越紧。他停下脚步,指着一处标注。“这里,计划要拆除这片非机动车棚,改建绿化带?”
“是啊,方案上是这么定的,说是提升绿化率。”
“但这车棚是好几栋楼唯一的停车地方,拆了,那几百辆电动车自行车停哪里?而且你看这新绿化带的位置,”他蹲下身,用笔在图纸上划了一条线,“正好堵在了小区主要的消防通道入口。这方案谁做的?根本没实地看过吧?”
林小雨也蹲下来看,脸色认真起来。“确实……之前大家都只关注补偿和噪音,没人提这个。这可不行,会有大麻烦的。”
齐小康站起身,拍了拍图纸。“得改。必须改。”
下午他就去找了施工方的负责人,一个姓李的经理。他在临时工棚里找到人,对方正喝着茶刷手机。齐小康提出车棚和消防通道的问题,李经理眼皮都没太抬。“小齐干部,方案是上面定的,我们按图施工。你说改就改?耽误了工期谁负责?再说,增加那点绿化率是硬指标。”
“硬指标也不能不顾安全和生活需求吧?”齐小康声音提高了一些,“消防通道是生命线!”
李经理放下茶杯,打量着他。“年轻人,别那么较真。有些事,差不多就行了。”
谈话不欢而散。齐小康憋着一口气,回到社区办公室,对着图纸和居民登记表发呆。林小雨给他倒了杯水。“李经理那边就那样,他们只求快和省事。”
“但不能明明错了也不改。”齐小康看着窗外那片灰扑扑的车棚,人们推着电动车进进出出。他拿起笔,在图纸背面开始重新勾勒,结合林小雨提供的居民信息,重新规划绿化带的位置,保留大部分车棚,利用小区角落一块废弃的杂物堆放区开辟新的绿地,同时彻底打通消防通道。
他忙到深夜,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的脸。林小雨陪着他,帮忙核对数据,提供居民的联系方式。最后的新方案图纸清晰,标注详细,还附上了详细的利弊分析和居民需求支持数据。
第二天一早,他拿着新方案直接去找了督导组的组长,也是副局长兼任的。他陈述得有些急促,但条理清晰,指着图纸上的关键点。副局长听着,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最后拿起方案看了看。“想法不错,但动了原方案,需要和住建那边再协调,可能会拖慢进度。”
“组长,安全红线不能碰。而且新方案其实更省预算,群众支持度也会更高,后面推进反而会更顺利。”齐小康坚持道,后背挺得笔直。
副局长沉吟了一下,最终点了头。“行,你去沟通。就用你这个版本试试。”
齐小康长出一口气。他拿着批复去找林小雨,又一起召集了居民代表开会。他展示新方案,解释改动原因,回答各种琐碎的问题。没有空话套话,就实实在在说清楚车棚怎么留,消防通道怎么通,新绿化在哪建。居民们交头接耳,最后那个带头抱怨的张大妈先开了口:“这小干部说的在理,像个办事的样子。”
初步的认可像一阵暖风,吹散了他连日的疲惫。散会后,林小雨对他竖起大拇指,笑容明亮。“真有你的!走,我请你吃门口那家牛肉面去。”
面馆热气腾腾,齐小康吃着面,心里那点成就感慢慢落到实处。他好像有点知道,自己该怎么干这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