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林小雨的笑声轻快。“行啊,我知道市场后面有家糖水铺,芋头西米露做得特别好。六点半?我带点湿毛巾给你,那鱼腥味光用水可洗不掉。”
六点二十五分,齐小康站在糖水铺斑驳的招牌下,胸口那块污渍虽然擦了又擦,但深色的水痕和隐约的腥气还在。傍晚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得路边榕树的叶子沙沙响。
林小雨骑着辆小电动来了,车筐里放着个环保袋。她停好车,从袋子里拿出条干净微湿的小毛巾递给他,“试试,沾了点柠檬汁,去味。”
他接过来擦了擦,清酸的柠檬味确实盖过了一些腥气。“谢了。专业人士啊。”
“社区工作干久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状况都得会处理点。”她笑了笑,引他走进糖水铺。铺子不大,旧风扇吱呀呀地转,空气里满是芋头和椰奶的甜香。
他们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林小雨要了两碗芋头西米露,又加了份姜汁撞奶。“说说吧,怎么就跟鱼过不去了?”
齐小康舀了一勺冰凉的西米露,把下午在市场的情况简单说了说,重点不是自己被砸,而是那些商户的焦虑:卖鱼的老胡一家五口的生计,修鞋老师傅怕丢老主顾,还有大家对改造后租金、安置点的茫然。
林小雨听着,慢慢搅动着碗里的糖水。“星光市场是块老地盘了,很多商户做了十几年,甚至两代人。他们不是反对改造,市场环境确实差,下水道老堵,夏天味儿冲,电路也老化。他们是怕,怕政策一来,不管他们死活,怕没了立身之本。”她顿了顿,“而且市场管理办那个刘主任,有点滑头,商户不太信他。”
“临时安置点,过渡补偿……这些方案里都没细说?”
“估计没有。上面画个圈,下面跑断腿。方案只说要打造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提升市容市貌。”林小雨叹了口气,“好听是好听,可没人告诉那些卖菜的卖鱼的,现代化之后,还有没有他们的位置。”
齐小康沉默地吃着糖水,甜腻的味道滑下喉咙,心里却有点发涩。他拿出手机,调出拍的市场改造规划草图,屏幕推到林小雨面前。“你看,初步规划是要扩大生鲜区,引入品牌连锁,设置统一的电子结算中心。这些小摊贩的位置……”他手指点了点图纸边缘几个模糊的区块,“规划里说是要优化整合。”
“整合?”林小雨挑眉,“说得好听,不就是清退或者挤到角落去?”
风扇还在转,吹起她额前一点碎发。齐小康看着图纸,又抬头看看她。“得改。不能这么干。”
“你又来?”林小雨笑了,眼里有点揶揄,也有点欣赏,“朝阳社区那个消防通道,你硬刚改了。市场这摊水更深,利益更杂,你刚来,小心再被砸点别的。”
“总不能明明看见问题装看不见。”他收起手机,“明天我去找项目负责人谈,至少要把过渡方案和补偿细则催出来。得有具体东西,才能去跟商户谈。”
糖水见底了。林小雨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我得回去盯晚间的社区巡逻了。你……”她犹豫了一下,“明天去谈,需要个由头的话,就说社区接到商户反映,配合督导组调研。把我名字报上去也行。”
齐小康点点头。“谢了。”
“别客气。好歹你也是为了大家办事。”她站起身,把小电动钥匙绕在手指上,“对了,湿毛巾送你了,下次可能还用得着。”
她骑上小电动汇入晚高峰的车流。齐小康站在原地,手里捏着那条带着柠檬清香的毛巾,胸口那点黏腻感好像终于散尽了。
第二天一早,他先去了朝阳社区。工地进展顺利,新绿地的地基已经整平,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张大妈看见他,还塞给他两个刚煮熟的玉米。“小齐干部,吃着!干活有劲!”
他揣着热乎乎的玉米,又赶去市场改造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姓赵,穿着POLO衫,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后,接电话的语气很不耐烦。“……哎呀知道知道,会考虑的,正在研究,你们急什么!”
齐小康等他挂了电话,才表明身份和来意。赵负责人上下打量他一下,目光在他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停了停,语气敷衍:“哦,督导组的同志啊。方案是上面定的,我们按计划推进。商户有情绪很正常,任何改革都有阵痛嘛。”
“赵负责人,阵痛不能不管。规划里没有临时安置和过渡补偿细则,商户心里没底,抵触情绪很大,后期施工阻力会更大,甚至可能引发群体事件。”齐小康尽量让语气平和,“是不是可以先协调附近空地或者闲置厂房,做个临时过渡市场?补偿标准也可以参照……”
“小齐同志!”赵负责人打断他,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你想得太简单了。找地皮,谈租金,协调水电,安排搬迁,哪一样不是麻烦事?耽误了主体工程进度,谁负责?补偿标准更敏感,开高了,以后别的项目怎么办?开低了,闹起来更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原方案快速推进,生米煮成熟饭,他们自然就接受了。”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是最好的办法!”赵负责人声音抬高了些,拿起一份文件假装翻看,“我还有个会。小齐同志,你刚下来,很多情况不了解,多听多看,少发表意见。好吧?”
谈话显然无法继续。齐小康走出办公室,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有点刺眼。他站在街边,剥开早上张大妈给的玉米,啃了一口,有点凉了,但嚼着还有点甜味。
不能就这么算了。他想起林小雨昨晚的话。他没回单位,也没去市场刺激那些商户,而是拐进了市场后面的老旧居民区。巷子窄小,晾衣杆横七竖八,老人们坐在门口摘菜、下棋。
他看到一位穿着旧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先生,正坐在小马扎上,慢条斯理地给一盆茉莉花修剪枝叶。老人手很稳,眼神专注,那股沉稳劲儿,不像普通退休老人。
齐小康走过去,客气地打了声招呼。“老先生,向您打听个事儿。听说前面星光市场要改造升级,您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大点的地方,能临时安置一下那些摊贩?”
老人停下剪子,抬眼看他,目光锐利。“你是哪个单位的?”
“区政策落地督导组,齐小康。”他拿出工作证。
老人看了看证件,又低头继续修剪茉莉。“督导组的?跑来问这个,倒是新鲜。那边项目办的人,可没谁操心摊贩死活在哪儿。”
“政策落地,总不能落得怨声载道。”
老人轻笑了一声,指了指旁边另一个小马扎。“坐吧。小伙子,你刚才问的地方,我倒知道一个。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左拐,有个旧纺织厂的仓库,闲置小半年了,地方够大,层高也够,水电是现成的。就是产权有点复杂,区里国资办管着。”
齐小康立刻拿出手机记下。“谢谢您!您怎么称呼?”
“姓方。退休老头一个。”方老放下剪刀,拿起旁边的紫砂壶啜了口茶,“市场改造是好事,但执行起来,最容易忘了本是为了谁。为了市容好看?为了数据漂亮?还是为了里面那些起早贪黑、挣口饭吃的人?”
齐小康坐在小马扎上,腰背不自觉挺直了。“您说得对。”
“光说对没用。”方老看着他,“产权复杂,你去协调,碰的钉子不会少。国资办那帮人,规矩比天大。就算场地解决了,搬迁、管理、费用,一堆事。你有心理准备?”
“有问题总要解决。”齐小康说,“比什么都不做强。”
方老点点头,不再说话,专心侍弄他的花。齐小康知道该走了,他再次道谢,起身离开。走出几步,回头看见老人安静的背影,和那盆被修剪得格外精神的茉莉。
他拿出手机,先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问她是否了解那个旧纺织厂仓库的情况。然后翻出通讯录,找到区国资办的电话。
电话接通前,他深吸了口气。胸口仿佛还残留着一丝昨日的鱼腥,和方才玉米的微甜,混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