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康挂了电话,指尖还有点发麻。窗外果然下起了雨,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他坐回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关于朝阳社区进展的周报,有点静不下心。
下班时雨还没停。他没带伞,把文件夹塞进怀里,小跑着冲进雨幕,蹬上自行车就往星光市场方向骑。雨水糊了眼镜,他只能眯着眼,凭着感觉拐进那条熟悉的巷子。
糖水铺里灯光暖黄,林小雨已经在了,正拿着手机发信息。看见他淋得透湿进来,她愣了一下,赶紧抽了几张纸巾递过去。“怎么淋成这样?没看天气预报?”
“忘了。”他摘下眼镜擦拭,水珠顺着头发滴到桌上。他抹了把脸,从怀里掏出那份还算干爽的文件夹,“赵负责人刚给我打电话了,口气软了,问分散安置的可行性。”
“真的?”林小雨眼睛一亮,凑近了些,“看来你那报告真起作用了?”
“可能吧,也可能是上面过问了。”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和打印的地块照片,“得抓紧,趁他松口,把具体方案砸实。你那边街道和城管有新消息吗?”
“街道办张姐今天下午松了点口风,说如果商户自己组织好,不影响环境卫生,他们可以默许断头路那边晚上设临时摊区,但不出正式文件。城管那边还是难啃,说要请示领导。”
“默许也行,有个开始就好。”齐小康拿出笔,在“断头路夜市摊区”后面打了个勾,“电力呢?那几个零星地块得拉临时线。”
“我问了供电所的同学,说可以申请临时用电,但得有个挂靠单位,而且费用不低。”
“挂靠单位……能不能让市场管理办出面?”
“刘主任?”林小雨撇撇嘴,“他精得很,没正式文件肯定不肯担责任。”
两人头碰着头,对着那张画得乱七八糟的区位图低声讨论。雨声被隔在门外,糖水铺老板在柜台后打着盹,只有他们这一桌还亮着灯,说着那些琐碎又实际的困难:哪里接水,垃圾谁扫,怎么划线,费用怎么摊,怎么说服第一批愿意搬出来的商户……
最后敲定了一个极简的初步方案:先集中力量攻下断头路夜市摊区和小区围墙外那片最小的闲置地,做出个样板。林小雨负责去磨街道和商户,齐小康再去啃供电所和城管。
“对了,”林小雨想起什么,“你那边经费怎么办?拉电线的钱,哪怕临时,也得先垫付。”
齐小康沉默了一下。他工资不高,房租水电一去,没剩多少。“我先想想办法。”
接下来几天,齐小康像个上紧了发条的陀螺。白天跑朝阳社区工地,催进度,写汇报,把所有表面文章做得漂漂亮亮。一有空就往外溜,跑供电所,陪笑脸,说好话,拿着那份初步方案跟人磨。
供电所的人被他磨得没办法,最后松口:“只要有个正式点的单位出个担保函,我们可以先勘测,费用后面结算。”
担保函。他又去找市场管理办的刘主任。刘主任打着哈哈:“齐干部,不是我不支持,没红头文件,我这章不好盖啊……再说,这费用,所里也没这笔预算。”
齐小康盯着他:“刘主任,商户稳不住,改造工程就算强行推进,三天两头有人来闹,工期拖得更久,损失更大。到时候上面追责,恐怕不只是预算问题。”
刘主任笑容僵了一下,端起茶杯吹了吹气。“……我再想想办法。”
从管理办出来,齐小康觉得嗓子眼冒火。他在路边小卖部买了瓶冰水,一口气灌下半瓶,手机响了。是林小雨。
“城管中队那边有点松动!他们大队长是我学长,我托人递上话了,说可以约着聊聊,就看你什么时候有空!”
“现在就有!”他立刻说。
傍晚,他和林小雨站在城管中队门口等着。大队长是个黑瘦精干的中年人,出来跟他们握了握手,没请他们进去,就站在门口说了几句。
“小雨托人找到我,情况我大概知道了。断头路那边晚上搞临时摊区,不是不行,但有几条底线:不能堵路,不能噪音扰民,收摊后地面必须清理干净,不能留油污。我们会加强巡查,一旦违规,立即取缔。能做到吗?”
“能!我们一定组织好,派人盯着!”齐小康赶紧保证。
大队长点点头,又看了他们一眼。“想法是好的,但具体做起来难。出了事,别把我卖出去就行。”说完就转身进去了。
虽然没拿到白纸黑字,但口头默许也是进展。齐小康和林小雨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最难的一关似乎是钱。齐小康算了算自己那点存款,根本不够预缴的电线勘测和材料费。他犹豫再三,给方老打了个电话。
老人听完,没多问,只说:“明天早上,巷口等我。”
第二天一早,齐小康等在巷口。方老慢悠悠走来,递给他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算我借你的。规矩点,打个借条。”
齐小康捏着信封,喉咙发紧。“方老,这……”
“赶紧去把事情办了。利索点。”老人摆摆手,背着手走开了。
钱的问题暂时解决。齐小康立刻跑去供电所,交了部分费用,敲定了勘测时间。
同时,林小雨那边也取得了突破。她带着几个平时在商户里有点威望的人,包括那个修鞋的老师傅,去看了断头路和闲置地,仔细解释了临时安置的打算。一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但看到确实在推进,态度慢慢转变了。卖蔬菜的张阿姨第一个表态:“要是真能通上电,有个顶棚遮一遮,我愿意先搬过去试试!”
有了带头的,就好办多了。齐小康和林小雨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商户协调会,就在市场管理办那间小小的会议室里。这次来的商户多了不少,赵负责人也被齐小康“请”了过来,坐在角落里,脸色不太自然,但也没说什么。
齐小康没讲大道理,就把拉临时电的缴费单、城管的口头承诺、以及初步划定的摊位示意图投影出来。林小雨补充说明怎么抽签定位置,怎么组织商户自治管理卫生和秩序。
台下议论纷纷,但怀疑的声音少了,提问的具体了:电费怎么摊?抽签公不公平?下雨怎么办?
会议结束,竟然有十几户当场表示愿意参加第一批临时安置。修鞋的老师傅拉着齐小康的手,嘴唇哆嗦着:“小齐干部,我们……我们真是遇到好人了。”
齐小康有点不好意思,抽出手。“应该的,还没成呢,成了再说。”
走出管理办,天已经黑了。赵负责人跟上他,递过来一根烟。齐小康摆摆手说不会。
赵负责人自己点上,吸了一口,烟雾在夜色里散开。“行啊,小齐,有点能耐。这事要是真让你办成了,算你一份功劳。”
齐小康没接这话,只说:“后续稳定还得靠项目办支持。”
“好说。”赵负责人弹了弹烟灰,走了。
齐小康站在原地,长长吐出一口气。胸口那块沉甸甸的东西,好像终于松动了一点。他拿出手机,想给林小雨打个电话,发现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
他推着自行车,慢慢往租住的地方走。夜风吹在脸上,带着点凉意,但感觉格外清爽。路边的霓虹灯闪烁,映湿漉漉的地面上,光怪陆离。
走到楼下,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是林小雨。她手里提着个塑料袋,正低头看手机。
“你怎么在这?”齐小康快走几步。
林小雨抬起头,脸上有点焦急:“你手机怎么关机了?我找不到你。供电所刚才打电话到我这儿,说明天勘测时间要提前到早上七点,问你那边人手安排好了没?”
“提前?”齐小康一愣,“我马上回去充电联系。”
“喏,”林小雨把塑料袋递给他,“给你带了份炒河粉,估计你没吃晚饭。赶紧上去吧,我也得回去了。”
她说完转身要走。齐小康接过还温热的袋子,心里一动。“小雨,”他叫住她,“谢谢。”
林小雨回过头,路灯的光照在她侧脸上,她笑了笑:“谢什么,事情还没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