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起了风,吹得断头路口的防雨布哗啦作响。齐小康找到老胡时,他正就着路灯微弱的光收拾鱼摊,准备收工。空气里鱼腥味混着尘土气,有点呛人。
齐小康没绕弯子,直接把想法说了:电暂时不通,但摊可以先摆起来,就在这路边,晚上六七点开始,城管那边他去想办法周旋。
老胡停下手里的活,撩起围裙擦了擦手,看着他。“小齐干部,你这可是让我们硬上啊。城管来了掀摊子咋办?”
“我会尽量盯着,真来了,也别硬扛,收拾东西避一避。”齐小康实话实说,“但只要我们人聚起来了,形成了规模,有了人气,上面就不能完全当看不见。”
老胡没立刻答应,掏出烟点上,火星在风里明明灭灭。“其他人能愿意?”
“我去说。”齐小康道,“总得有人先动。”
老胡抽完半根烟,把烟蒂扔地上用脚碾灭。“行,我老胡信你一回。明天晚上,我这摊子就摆这儿!”
齐小康心里松了半口气,又去找修鞋的老师傅和卖菜的张阿姨。老师傅犹豫了半天,怕他那点家伙什被没收。张阿姨倒是爽快:“怕啥!菜卖出去是钱,烂在家里也是扔!我跟你干!”
他又连着找了几户平时关系熟络、胆子也大些的商户,磨破了嘴皮子,总算又凑了四五家愿意明天晚上试试。
回到家已是深夜,他累得几乎散架,却睡不着。脑子里一遍遍过可能出现的问题:城管真来了怎么应对?商户之间抢位置吵架怎么办?万一出了安全事故……他爬起来,打开电脑,草草写了个极简陋的“夜市自治公约”,规定了摆摊时间、卫生责任、纠纷处理,打印了几份。
第二天上班,他心神不宁。处理朝阳社区的文件时错了好几个数据,被科长点名批评了一句。他低头认错,赶紧修改。下午,他抽空给林小雨发了信息,问她那边沟通得怎么样。
林小雨回得很快:「街道办张姐说尽量不主动巡查那条路,但要是被投诉了或者上面有检查,她也没办法。城管那边我学长说晚上那边本来就不是重点,但让你们自己机灵点,别太扎眼。」
这就够了。齐小康回复:「谢了。晚上我去盯着。」
下班铃一响,他第一个冲出办公室,骑车直奔星光市场后的断头路。到的时候,天还没黑透,老胡已经开着三轮车来了,正把装着鱼的水盆往下搬。张阿姨也来了,正铺开一块大塑料布摆菜。修鞋的老师傅犹豫着,最后还是把他的木头工具箱和小马扎放在了路边角落。
零零散散,又来了几家卖水果的、卖廉价日用品的。路灯亮起来,光线昏暗,人影拉得老长。没什么顾客,几个先来的商户互相看着,有点尴尬,也有点期待。
齐小康把打印的“自治公约”发给他们,简单说了几句,让大家抽签定了位置,又找了两个相对年轻力壮的商户,说好晚上帮忙维持秩序和望风。
七点多,第一个顾客来了,是个下班路过的大姐,看了看张阿姨的菜,买了一把青菜。开了张,气氛稍微活络了点。渐渐地,人稍微多了些,大多是附近居民,图个方便便宜。
齐小康没靠近,就站在远处暗影里看着,心里绷着一根弦。夜市嘈杂但有序,老胡的吆喝声,张阿姨算账的声音,偶尔的笑语,混在夜晚的空气里。
快九点时,一辆闪着蓝灯的城管皮卡从路口缓缓驶过。所有摊主动作都顿住了,齐小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皮卡没停,只是慢速开过,车里的队员朝这边望了望,车就开走了。
摊主们松了口气,互相看看,脸上露出点劫后余生的笑。齐小康也松开了攥紧的拳头,手心全是汗。
这时,他手机震了,是个陌生号码。他走到更安静的角落接起。
“齐小康同志吗?”对方声音严肃,“我是区府办督查科的。我们接到反映,星光市场周边存在违规占道经营现象,据说和你在推进的什么临时安置有关?明天上午九点,到你办公室了解一下情况。”
电话挂了。齐小康站在原地,夜风吹过,刚才那点热气瞬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