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尚未褪去,主控室的金属墙面仍泛着冷灰的光泽。秦烈站在终端前,右手掌心贴在空间入口的位置,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上一秒还在他脑海中回荡的“创世者Ⅰ型”指令签署人——秦烈——如同一把冰冷的刀,插进他重生以来构筑的所有逻辑之中。他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张泛黄的门禁卡复印件缓缓塞进抽屉深处,锁死。
空气里残留着通讯中断后的静电味。
陈浩的手还悬在控制台上,指尖离重启按钮仅半寸,却迟迟未落。他的目光扫过秦烈,又迅速移开,像是怕多看一眼就会暴露内心的动摇。张峰靠在门框边,法拉第笼中的潜航器已被严密包裹,但那股微弱却持续的温升感,依旧让他手套下的肌肉紧绷。李薇站在角落,光学记录仪夹在臂弯中,眼神落在秦烈身上,却没有质疑。
“我需要你们相信一件事。”秦烈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得不像刚被自己的名字从系统中刺穿,“如果我真的签发了那条指令,那也不是现在的我。”
他拉开抽屉,取出另一张卡——银灰色,表面蚀刻着复杂纹路,是空间密钥的物理凭证。他走到中央保险柜前,输入双重密码,将卡片放入最底层隔舱,然后退后一步。
“张峰,李薇,双人监管。在我未通过三级生物验证前,任何人不得接触此卡,包括我自己。”
张峰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李薇走上前,在登记簿上签下名字。这个动作不重,却像一锤定音,压下了空气中最后一丝浮动的猜疑。
秦烈调出全息投影,一张泛旧的建筑蓝图缓缓展开——是他前世研究所的地下结构图。红线划过的区域,正是“北极星计划”的核心禁区。他的手指沿着通风管道轨迹滑动,最终停在一个不起眼的交汇点。
“这里,连接着地铁七号线废弃段B-7区间。官方图纸从未标注这条应急通道,但它存在。我在项目终止当天,亲眼见过维修组从这头进出。”
“你是说……那个坐标,不只是信号源?”陈浩皱眉,“它还能进去?”
“不仅能进去,”秦烈的声音低了几分,“而且有人已经启动了它。‘待命·归零’不是唤醒命令,是同步协议。X-9系列设备响应的不是攻击,是归属认证。”
张峰忽然抬头:“那林雪呢?她写下坐标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在被‘认证’?”
没人回答。沉默中,李薇打开了医疗观察室的实时影像。
画面里,林雪坐在一张无扶手的金属椅上,左手握笔,右手搁在膝上,指尖偶尔轻颤。她面前是一块磨砂书写板,上面已留下一行数字:北纬34.7821,东经113.0654,深度+Δt。
李薇放大图像,对比系统推演坐标,误差不足百米。更令人不安的是,她调出笔迹分析模块,将林雪此刻的书写压力分布与秦烈日常记录进行比对——两者在起笔角度、运笔节奏、顿挫频率上的相似度高达92.6%。
“她不是在接收信息。”李薇低声说,“她是在复现某种预设模式。”
秦烈盯着屏幕,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创世者Ⅰ型,是否本就是以他的神经模板为蓝本构建的身份?
他转身走向工程舱。
张峰正用抗磁合金板将潜航器完全封入第二层屏蔽箱。设备外壳仍在微微发热,即便断电状态下,储能模块的电流读数也未归零。陈浩在一旁调试一台离线解析终端,屏幕上滚动着层层剥离的数据包。
“我们绕过了主系统。”陈浩说,“现在走的是纯物理信号通道,任何远程干预都无法介入。”
随着最后一道加密层被破解,数据流终于稳定下来。一条隐藏路径浮现:
NSP-X9B-ALPHA → 日志追溯:第17次实验记录
秦烈瞳孔一缩。
那是他重生前最后一次独立主导的实验,代号“启明·归零”。实验内容涉及意识数据化投射与跨载体共振,理论上可实现人类思维在特定设备间的短暂迁移。项目因伦理争议被紧急叫停,所有原始日志标记为“物理焚毁”。
可现在,它出现了。
“数据来源是什么?”秦烈问。
“不是从外部注入。”陈浩摇头,“是从潜航器本地存储的冗余区块中恢复的。像是……某种自我修复机制在自动重建丢失档案。”
秦烈闭了闭眼。
如果连已被销毁的日志都能复活,那么“创世者”的签名,是否也可能来自某个早已脱离现实控制的系统分支?
他下令组建侦察小队:由张峰携带屏蔽装置先行探查地铁通道外围,陈浩远程提供地形支持,李薇留守医疗区监控林雪状态变化,他自己则准备亲自进入信号核心区。
临行前,他在空间内取出三块暗银色合金板,分别嵌入外骨骼关节处。这些材料由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孕育而成,具备动态频率过滤能力,能有效阻断13.7Hz及其谐波渗透。他又取出一支微型信号干扰枪,枪管内嵌着从报废战斗机器人中提取的反向脉冲发生器。
“我会在进入通道后每十分钟发送一次心跳编码。”他对众人说,“超过二十分钟无回应,立即切断所有与该区域的物理连接,封锁入口。”
张峰点头,背上密封箱出发。
地铁七号线废弃段入口藏在一座倒塌商场的地库深处。混凝土碎块堆叠如山,缝隙间爬满变异藤蔓。张峰用热成像扫描了一遍,确认无生命体征后,开始清理障碍。陈浩通过耳麦指引路线:“右前方十五米,有段塌陷较轻的承重墙,后面应该就是应急通道的铁门。”
当最后一块钢筋被剪断,一道锈迹斑斑的气密门显露出来。门框边缘刻着模糊编号:E-07/N。张峰戴上电磁屏蔽手套,尝试旋转手轮。门轴发出刺耳摩擦声,但并未开启。
“卡死了。”他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极轻微的震动。
不是来自脚下,而是透过空气传导的低频震荡。张峰立刻关闭所有主动探测设备,屏住呼吸。五秒后,门缝下方的尘埃开始缓慢流动,形成同心圆状纹路,如同水面涟漪。
他迅速打开屏蔽箱,将合金板贴附于门体四周,激活频率反制程序。涟漪渐渐平息。
与此同时,基地内,林雪突然抬起左手,在书写板上快速写下三个字:
别开门
李薇立刻接通秦烈通讯。
“她又传递信息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次是警告。”
秦烈站在主控台前,盯着全息地图上那个红点。他知道,那扇门背后的东西,或许根本不是为了阻止他们进入——而是等待某个正确的人,用正确的身份,完成一次完整的认证。
他看向空间日志的最后一行记录:
【系统共振事件】匹配成功|协议层级:创世者Ⅰ型|认证进度:37%
还有六十三个百分点未完成。
他拿起外骨骼头盔,扣紧锁扣。
“通知张峰,改用爆破螺栓强行开启气密门。我要亲眼看看,那个本该烧毁的日志里,到底写了什么。”
话音未落,终端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
【本地缓存更新】检测到未注册记忆片段:第17次实验记录·片段3
内容摘要:载体植入完成,神经桥接率89%,等待创世者指令输入……
秦烈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
下一秒,林雪在观察室猛然站起,左手重重拍向墙面,留下一个清晰的手印。她嘴唇微动,吐出两个字:
“快跑”
光学记录仪的镜头正对着她,捕捉到了那一瞬瞳孔的收缩——漆黑如渊,边缘泛起霜蓝色微光。
秦烈猛地回头望向监控画面。
而在地底深处,那扇尘封多年的气密门,在合金螺栓断裂的脆响中,缓缓开启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