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图书债】
九点二十,夜训解散的哨声刚落,操场像被拔了电源,人声瞬间熄灭。姜寻拖着酸痛的双腿拐进图书馆——她前两天才把《追忆似水年华》还回去,结果明天早读要交读书笔记。
灯光惨白,书架寂静。她循着索书号一路走到外国文学区,抬头却愣住:原本该立着“普鲁斯特”的那一格,空了。
卡片插槽里躺着一张薄荷糖纸,半透明,带着熟悉的浅绿条纹。
上面用黑色中性笔写着:
「To page 177. ——🍀」
姜寻心头一跳——又是叶子标记。她用手指抹了抹糖纸边缘,薄荷味窜进鼻腔,像有人隔空朝她吹了口凉风。
177页?是巧合,还是暗号?
她掏出手机,在检索系统输入条码,显示该书“已借出”,借阅人栏赫然空白——像被系统刻意隐藏。
—————————————
第二天午休,姜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钻进二楼自习室。她找到最角落那排书架——常被学生当作“私人藏书带”的地方。
第三层,一本暗蓝色布脊硬壳书突兀地竖着。书脊上烫金“追忆似水年华”在灯光下微微凸起。
她踮脚取下,翻开扉页,借书卡干净,只有一行钢笔字:
「归还日期:高考结束当天」
翻到177页,段落被人用铅笔轻轻划出横线:
“我后来才想起,那天光线太暗,我没看清她的脸。”
姜寻指尖一颤,像被电流击中——这不正是她在医务室登记册里写过的句子?
页缝间,还夹着第二片薄荷糖纸,这次写着:
「光线亮一点时,就能看清吗?——S.Y.」
S.Y.,沈予。
她猛地合上书,左右张望,却只看见一排排沉默的书架,像无数张嘴,却都闭得紧紧。
————
晚自习,姜寻抱着书回到图书馆前台,办理续借。管理员瞄一眼:“自己拿来的?”
“嗯,在自习室捡的。”
管理员没多问,扫完条码,顺手递给她一张便签本:“要是写读书笔记,可以贴在里面,下一任借书人能看到。”
姜寻心头一动,接过便签,写了短短一行:
「光线再亮,也得先睁眼。——J.X.」
她撕下便签,贴在177页那行横线下方,又把第二片薄荷糖纸重新夹好——像是回应,又像挑衅。
————————————
一周过去,书安静躺在她抽屉。早读前,她打开一看,便签旁多了一行新字:
「那一起睁眼,如何?——S.Y.」
字迹干净,收笔处带着微微的钩,像忍住没笑的嘴角。
姜寻指尖发烫,却故作镇定地把书合上,抬头望向教室后排——沈予正低头写题,阳光落在他袖口,第二颗纽扣依旧松垮,线头若隐若现。
她忽然觉得,那本书成了他们之间一条看不见的跑道:他递出糖纸,她回赠便签;他划下横线,她贴上回应——一来一回,悄无声息,却比任何对话都掷地有声。
周五晚,图书馆即将闭馆。姜寻抱着书去还,前台阿姨却笑:“有人留话,让你直接去三楼西侧书库,说‘书债未清’。”
三楼西侧是旧期刊库,灯光昏黄,人少尘多。她推门,空气里飘着陈旧纸浆味。
靠窗的位置,摆着一本摊开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册。177页被折起小小三角,段落旁新添第三片薄荷糖纸:
「读完三册,光线就够用。——S.Y.」
姜寻翻开扉页,借书卡上多了一行新字:
「借阅人:沈予(共借三册)」
这是第一次,他正大光明写下自己的名字。
她指尖微颤,却听见身后极轻的脚步声——像有人停在书架另一端,没有靠近,也没有离开。
姜寻回头,却只看见一排排高耸的旧期刊,灯光把影子拉得狭长。
她提高声音:“沈予?”
无人应答,只有风从窗缝钻进来,卷起糖纸一角,发出细碎的哗啦声。
低头,她发现中册书脊上夹着一根极细的白线——是她上周留在医务室登记册里的那根线头。
线尾打了个小小的结,像一枚未完成的纽扣,也像一句没说出口的告白。
姜寻攥住那根线,心跳失序——他到底在不在?
而窗外,图书馆的钟“当”地敲了九下,回声在旧纸堆里层层荡漾,像把整条走廊都变成一条暗河。
她站在河中央,手里握着一根线,线的另一端,不知系的是答案,还是更深的谜团。
她承认自己对沈予的感觉是对其他男生不一样,但两人的身份差距,让姜寻没有说出来的勇气,她只能藏在心里,可她总是在半夜睡不着又想,“沈予,对我是对其他女生不一样的吗?可他本来就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人啊,他对每个人都很好,也许我也只是他帮助的人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