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在黑石沟一战中伤亡虽然也很大,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休整、训练,基本上已经恢复了元气。三营可是一支生力军,一旦突然出现在佛山,一定会让偷袭的小鬼子铩羽而归。
都说有什么样的将帅,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军队。胡秀山的三营这么能打,他的上级于得水也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其实,伍柯嘉对于得水并不陌生。伍柯嘉由山东分局出发来胶东五支队工作,就是于得水率一个营接回来的。伍柯嘉一到山东就听说过:这几年,于得水把小鬼子折腾得鸡犬不宁、寝食不安,把小鬼子恨得牙根痒痒。小鬼子曾咬牙切齿的公开叫嚣:只要能或毙或俘于得水,大日本皇军愿意牺牲一个大队。由此可见,于得水之骁勇。
由于得水护送,和伍柯嘉一起来胶东的还有胶东抗大百余名学员,以及二十几名按照山东纵队司令部的命令,“老八路”支援五支队的中层、基层指挥员。一路上,危机四伏,意外频出,凶险叠加,伍柯嘉亲眼见证了即将成为自己下属,于得水这位传奇英雄的骁勇善战。
伍柯嘉虽然不是黄埔毕业生,却是幼读诗书,早年在红军学校毕业,是一员能征惯战的虎将。他十分欣赏于得水指挥作战的才能,认为于得水已经把战争中的奇正之变发挥到了极致。《孙子兵法》中说:奇正之变,不竭如江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给伍柯嘉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战是春天时,在临淄南、北高阳村附近的一场遭遇战。于得水率一营出山,接护包括伍柯嘉在内的干部、学员返回胶东根据地,走到临淄南、北高阳村附近,在大雾弥漫中,突然与满编的小鬼子柏峙中队和一个营的“二狗子”遭遇。
这股小鬼子十分强悍,于得水算是遇到了对手。小鬼子柏峙十分果断,并没有因为在大雾中敌情不明而犹豫不决。小鬼子柏峙十分狂妄,指挥刀一挥,怪叫一声,小鬼子立刻展开。三挺野鸡脖子和九挺歪把子立刻就像刮风一样把子弹向一营倾泻过去。小鬼子掷弹筒手也不甘落后,十六具掷弹筒猛烈射击,封锁了一营前进的道路。跟随小鬼子柏峙中队窜扰胶东根据地的“二狗子”是汉奸华北绥靖军第8集团军第21团三营,汉奸营长许惠臣也是老兵油子。
在发疯般进攻的小鬼子面前,许惠臣不敢有丝毫迟疑。他从对面的枪声判断出来对面的八路人不会很多,顶多也就一个营。为了在小鬼子面前显摆一下他用兵如神,也懂得《孙子兵法》中的奇正之变,许惠臣当即命令一个连的“二狗子”跟在小鬼子后面摇旗呐喊,以壮声势。另外两个连偷偷的从左右两个方向迂回包抄,配合正面的小鬼子从三个个方向包围这股八路。再利用优势火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快刀斩乱麻的一举消灭对面这股八路。
尖兵班趁着大雾撤了回来,老天爷就像是有意要难为于得水,大雾越来越浓了,根本看不清小鬼子的兵力部署。甫一交手,于得水立刻意识到碰到了小鬼子主力。他十分清楚,打惯了山地战的战士们对这场在平原上的遭遇战一点也不会适应。小鬼子和“二狗子”的火力强大,稍有迟疑,部队就会付出巨大伤亡,明显是一桩稳赔不赚的买卖,这场遭遇战可不能这么打。如果他护送的首长、干部和学员再遭受损失,他“于大侠”那可就就英名扫地了。
于得水十分冷静,他脑子一转,想起来部队刚刚经过的南高阳村。凡事有利就有弊,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大雾中,于得水固然看不清小鬼子的兵力部署,可是小鬼子也同样摸不清他的底细。他必须在小鬼子合围前把部队撤进南高阳村,掩护他所护送的首长、干部和学员撤进东北方向的山里。然后,掩护部队再寻机突围。可是,怎么才能迟滞小鬼子的进攻呢?
和小鬼子遭遇的枪炮声一响,于得水护送的二十几个“老八路”支援五支队的干部立刻摩拳擦掌,难免技痒的要和小鬼子好好干一场。这二十几个干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有七八个还是走完万里长征的“老红军”。这些人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疙瘩,一个都不能伤亡。
二十几个干部纷纷围拢过来,胶东抗大那些学员也凑热闹,围到伍柯嘉身边请战。其中有一个叫做“仝镇山”的,是“老五团”的一个副连长,眼睛烁烁放光,闹得最凶。这个仝镇山看着不起眼儿,他的身材不高,也就勉强超过一米六,黢黑黢黑瘦精嘎啦的,浑身也没有几两肉。一路上极少和别人说话,一个劲儿抽闷烟,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有人怀疑,这个大烟鬼一样的人也能打仗?也有人说,仝镇山是对把他支援给五支队意见很大,在闹情绪。
伍柯嘉听说,这个仝镇山虽然不是老红军,却绝不简单。据说,仝镇山还有一个字号,十分响亮,叫做“灭东洋”!仝镇山是黑龙江珠河人,十二岁就上山当了胡子,不仅枪法好,马术高超,而且一口刀耍得水泼不进,十分厉害。仝镇山不忿小鬼子在东北为非作歹、作威作福,遂自号“灭东洋”,发誓要和小鬼子血拼到底。可惜和小鬼子只打了一仗,仝镇山所在的绺子“三江好”就哗啦了。残存的好汉们为了能打小鬼子,就投奔了东北军。老话讲“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让一心杀小鬼子,把小鬼子赶出家乡的仝镇山大失所望的是,让他寄予厚望的东北军不打小鬼子,却把家乡扔给了小鬼子,跑到遥远的地方去打红军。
在甘泉城外的榆林桥战役中,仝镇山根本就没放几枪就成了红军的俘虏。在红军的教育下,仝镇山觉醒了,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红军,成为为把小鬼子赶回东洋四岛,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在平型关伏击战老爷庙争夺战中,已经是八路军685团1营4连班长的仝镇山一见小鬼子眼睛都红了,他挥舞着大刀,一马当先,奋勇向山头的小鬼子冲去。仝镇山不愧是“灭东洋”,仅此一仗,仝镇山就砍掉了七颗鬼头,他自己身上也到处是伤和鲜血。仝镇山的神勇全被685团团首长看在眼里。战后,仝镇山直接被提拔为685团1营4连的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