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第四十象 猴腾雕啄势
书名:推背图起源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602字 发布时间:2025-09-11

贞观十四年春,咸阳城的风,吹黄了迎春,吹粉了梅花,也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郁结。


沈家老窑坊的危机,刚被陈砚以《推背图》“第三十九象·势低犬吠主”点破。新窑主沈承砚正紧锁眉头,筹划着一场关乎生死的变革。


城南的咸阳古渡,渭水淌淌。年轻艺人柳七席地而坐,一曲苍凉的《胡笳十八拍》自他指间流出,如泣如诉,只为换得路人零星的铜板。

柳七的胡笳声吸引了定远侯府的管事。管事将他引荐给定远侯,侯爷对他的技艺赞赏有加,当即决定请他入府,为即将到来的府中寿宴唱堂会。


因此柳七在咸阳城声名鹊起,获得了“笳声入云”的雅号。贵族士大夫争相邀请他去府中唱堂会,一时间“柳七”之名传遍咸阳。他不满足于传统曲目,开始尝试将渭水船工号子、市井叫卖声等融入胡笳曲中,开创了独特的“渭水新声”,吸引了无数听众。

可好景不长。柳七的“渭水新声”火遍咸阳,这自然抢了同行的风头。


果不其然,麻烦很快就找上门了。



一天,柳七在酒楼演出,刚唱到兴头上,就被几个地痞流氓以“扰邻”为名强行打断,还砸了他的胡笳。幕后指使,正是咸阳城里一个垄断梨园生意的“同乐班”。


“同乐班”的班主刁三,仗着跟官府里的胥吏交好,向来霸道。他见柳七抢了生意,便处处刁难。

柳七被逼无奈来的聚文斋找到了陈砚,陈砚闻听此事自然是拿出《推背图》册子为他画了第四十象,猴腾雕啄势。

图上画的是:

一棵苍劲的老树,枝干虬曲。一只灵猴踞于高枝,采摘硕大果实。树下地上一只巨雕张开双翼,虎视眈眈的看着树上的猴子。远处水面上一只帆船扬帆航行。

空白处还有配诗一首:

猴踞高枝启乐章,

才逢权势韵悠长。

雕窥盛景挥双翅,

浅水无为向浩苍 。

陈砚指着图,缓缓解释道:


猴踞高枝启乐章:猴,指定远侯。他将你这颗果实置于高枝之上,为你开启了全新的乐章。

才逢权势韵悠长:你的才华,恰逢权势相助,这才有了今日“渭水新声”的悠长韵味与深远影响。

雕窥盛景挥双翅:雕,指那同乐班班主刁三。他见你声势日盛,夺了他的饭饭。必然会反击,挥动双翼就是运用他多年的关系,对你展开各种攻击。

-浅水无为向浩苍:这是为你指出的明路。“浅水”指目前的小圈子,关系复杂没必要在这里争斗。“无为”是说你在这里做什么的是徒劳无益。暂时不要硬碰硬。你看远处的帆船,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只有浩苍才配得上你的才华,所以你要去寻找属于你的舞台。

柳七听罢,沉吟良久,似有所悟。那番话语仿若晨钟暮鼓,在他心间悠悠回荡,搅动了心底深处一直隐匿着的某些情愫。他缓缓躬身施礼致谢,袍袖轻轻拂过地面,扬起细微尘埃,随后转身走出聚文斋。渐渐地消失在远方,留下了一抹淡淡的落寞与决然。

他先是匆匆回了趟住处。屋内陈设依旧,只是那支被砸裂的胡笳静静躺在角落,仿佛诉说着往昔荣耀背后的沧桑。柳七小心地将其捧起,指尖摩挲着粗糙的裂痕,眼中闪过一丝疼惜。而后,他又细心地把几卷视若珍宝的曲谱整齐叠放,连同几件换洗衣物一同打成一个小包袱。他没有与任何人告别,如同一缕清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咸阳这座繁华却又让他心生倦意的城市。

沿着渭水一路向西,河水奔腾不息,浪花拍打着岸边礁石,溅起层层水雾。白天,他在渡口或市集寻一处空地,席地而坐,手持胡笳,吹奏起悠扬旋律。路人纷纷驻足聆听,有人投以赞赏目光,亦有人慷慨解囊,他便以此换取些许盘缠。夜晚降临,月华如练,洒落在破庙斑驳的墙壁上,或是渔棚简陋的茅草顶。柳七就着清冷月光,反复打磨他创作的新曲,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灵魂深处流淌而出,带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数月时光流转,他来到了陇右道一处名为“桃溪谷”的地方。此地四面环山,宛如世外桃源。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穿谷而过,潺潺流水声似银铃轻响。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漫山遍野粉嫩娇艳,花瓣随风飘舞,空气中弥漫着馥郁芬芳,宛若仙境一般。谷底有个小村落,村民淳朴热情,见柳七孤身一人,便好心收留了他。

柳七心怀感激,在村头搭了个简易草棚。每日清晨,阳光透过草隙洒在他的脸上,也唤醒沉睡中的村庄。他便开始教村里的孩子们吹笛弄箫,稚嫩的小手握住乐器,虽显笨拙却充满好奇。柳七耐心指导,纠正姿势,示范气息运用之法。待到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染红半边天幕,他又为劳作归来的村民们演奏。那乐声融合了山谷的风声、溪水的叮咚声和鸟儿归巢的啁啾声,编织成一曲美妙绝伦的《乡村明月照安康》的自然交响曲,令众人陶醉其中。

春去秋来,岁月悄然流逝。柳七的名声如同长了翅膀,在附近州县渐渐传开。一些流浪艺人听闻此处有一位高人,纷纷慕名而来。其中有擅歌的寡妇阿青,嗓音清亮婉转,恰似夜莺啼鸣;有会舞的少年小虎,身姿矫健轻盈,旋转跳跃间尽显灵动活力;还有能模仿百鸟朝凤的口技艺人老崔,一张嘴便能演绎出万千禽鸟之声,惟妙惟肖。

柳七见他们各有所长,且对艺术满怀热忱,心中欢喜,便将他们纳在门中,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班子,取名“柳家班”。从此,师徒几人朝夕相处,共同钻研技艺。柳七将自己创作的“渭水新声”倾囊相授,不仅传授演奏技巧,更教导他们如何在音乐中融入真情实感,让每一个音符都能触动人心。

“柳家班”起初只在各村镇巡回演出,所到之处,皆受百姓欢迎。后来,名声越来越大,连秦州、凤州的官员也派人前来邀请。然而,柳七始终牢记陈砚当年的教诲,深知繁华都市暗藏纷争漩涡,故而委婉拒绝,依旧选择在山水之间、百姓之中表演。他们的节目日益丰富多样,有反映船工艰辛生活的《渭水号子》,低沉浑厚的歌声仿佛能让听众感受到纤夫们拉纤时的吃力与坚韧;有歌颂纯真爱情的《桃溪情歌》,甜蜜浪漫的旋律让人不禁沉醉;还有模仿市井百态的《百业图》,生动鲜活地展现了民间生活的烟火气息。

一天,一位曾在长安为官的老隐士偶然路过,听完他们的演奏,不禁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柳先生,你的音乐已臻化境。”面对如此赞誉,柳七只是淡然一笑,微微摇头说道:“我不过是把天地间的声音,用胡笳和歌喉表达出来罢了。”在他看来,真正的音乐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馈赠,而非刻意雕琢。

几年光阴匆匆而过,咸阳城里早已很少有人再提起那个曾经名动一时的“笳声入云”。但在陇右、河西一带,“柳家班”的名字却如雷贯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说,柳七已得道成仙,超凡脱俗;也有人说,他只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只有聚文斋的陈砚,偶尔会对着窗外的远山,喃喃自语:“浅水无为向浩苍……他,终于悟透了。” 那目光深邃而悠远,似乎看到了柳七在山水间自由驰骋,用音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起源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