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破局与反击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书店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雪坐在书桌前,刚打开电脑,一封新邮件便跳了出来。
发件人:远辰文化合作部
主题:关于项目补充方案的需求
她的心猛地一紧,深吸一口气点开邮件。
“林雪女士,您好。感谢贵方的提案。经过内部讨论,我们认为贵方的方案在整体框架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具体落地执行和风险控制方面,仍有补充和完善的空间。请于本周五前,提交一份更具说服力的补充方案。期待您的回复。”
邮件的措辞礼貌而克制,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信任”让林雪的手心微微出汗。
“怎么了?”傅柯端着两杯温水走过来,看到她凝重的神情,关切地问。
林雪将邮件给他看:“他们要一份‘更有说服力’的补充方案,周五前提交。”
傅柯看完,沉默了几秒,然后将其中一杯水递给她,语气坚定:“好,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份‘无法拒绝’的方案。”
他拉过一把椅子,在她身边坐下,像一位冷静的战术指挥官:“我们先把他们的潜台词拆解出来。‘更有说服力’意味着他们需要看到三样东西:第一,更扎实的市场数据,而不是泛泛而谈;第二,更清晰的执行路径和风险预案,证明我们不是纸上谈兵;第三,我们独有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让他们相信选择我们是最明智的。”
林雪点点头,傅柯的分析让她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市场数据和执行路径我可以搞定,但‘不可替代的资源’……”
傅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个,交给我。”
并肩作战的日子
接下来的两天,书店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型的作战指挥部。
白天,傅柯在前台接待顾客,同时见缝插针地打电话、发消息。他联系了书店长期合作的文化学者、独立书店联盟的朋友,甚至还有几位在出版圈有影响力的书评人,希望能为林雪的项目争取到一些“重量级”的外部支持。
晚上,书店打烊后,这里便成了他们的专属工作室。傅柯将书店会员系统里的数据导出,用他自学的简单编程技能,分析出了会员的年龄结构、阅读偏好和消费习惯。
“你看,”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生成的图表,“我们书店的核心会员中,有35%是18到28岁的年轻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线上活跃度也强。这部分人,正是你们项目的目标读者。我们可以用这个数据,证明我们对读者的理解是深刻且真实的。”
林雪看着图表,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傅柯,这太棒了!这比我从任何报告里看到的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傅柯揉了揉她的头发,宠溺地笑了笑:“那就好。快去把你的执行路径和风险预案写出来,我帮你把这些数据融合进去。”
夜深人静,书店里只剩下他们敲击键盘的声音和偶尔的低声交谈。林雪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她将整个项目的执行拆分成了四个阶段:预热期、爆发期、持续期和沉淀期,并为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线上线下活动计划、媒体投放策略和预算分配方案。
她甚至预想了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合作方临时变更需求、核心作者突发状况无法参与、线上活动出现负面舆论等,并为每一种风险都准备了应对预案。
危机再起
就在他们的补充方案即将完成时,新的危机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周三下午,林雪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是出版社同事发来的链接,附言:“林雪,你看到了吗?有人在黑你!”
她点开链接,进入了一个行业内部论坛。置顶的帖子标题赫然写着:
【爆料】南方某出版社项目负责人林雪,疑似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伴侣书店谋取不正当利益!
帖子内容极尽抹黑之能事,编造了所谓的“内部邮件”和“聊天记录”,暗示林雪负责的项目已经内定与傅柯的书店合作,并列举了一些捕风捉影的“证据”。
帖子的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虽然也有少数理性的声音质疑爆料的真实性,但更多的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煽风点火。
林雪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她的第一反应是看向傅柯,他也正好看到了这篇帖子,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这是……诽谤!”傅柯的声音冰冷,“我们根本没有和项目有任何商业合作!”
林雪的手微微颤抖,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这不是巧合。匿名发帖,精准打击,时间点选在我们提交补充方案的前一天……是李悦,一定是她!”
傅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愤怒和慌乱毫无用处,必须立刻行动。
“雪,听我说,”他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我们不能慌。这篇帖子的目的,就是要让你情绪失控,让合作方看到我们的‘丑闻’,从而否定你的方案。我们要做的,恰恰相反。”
他迅速打开电脑,开始行动:“第一,我们要立刻正面回应。但不是在这个论坛上争吵,那会显得我们心虚。我们要在书店的官方公众号和微博上,发布一份正式的声明。”
“声明里要写什么?”林雪问。
“写事实。”傅柯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写清楚我们书店和你的项目没有任何商业合作往来,写清楚我们书店的经营原则,写清楚如果对方继续造谣,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语气要冷静、客观、克制。”
“第二,我们要收集证据。”傅柯继续说道,“我会联系论坛管理员,要求他们提供发帖人的IP信息。同时,我会联系我们的律师朋友,准备起诉。”
“第三,我们要用实力说话。”他转头看向林雪,“你的方案,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让它完美到无可挑剔,让所有流言蜚语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傅柯的冷静和果断,像一根定海神针,让林雪混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她点了点头,擦干眼角的泪水,重新坐回电脑前:“好,我们分头行动。”
很快,书店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近期不实言论的严正声明》。声明逻辑清晰,证据确凿,态度坚决,赢得了大部分读者和同行的理解与支持。
与此同时,傅柯联系了几位被帖子无端牵连的书友,收集了他们收到骚扰私信的截图作为证据。他还整理了林雪过往策划的成功案例和媒体报道,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她的专业能力。
最终提案
周五上午,林雪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米色西装,抱着厚厚的补充方案,再次站在了远辰文化的会议室门口。
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会议室里,合作方的几位核心决策人都在,李悦的团队也赫然在列。李悦穿着一身亮眼的红色套装,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像是胜券在握。
“林小姐,欢迎。”合作方负责人王总点点头,“我们时间有限,请开始吧。”
林雪将方案分发下去,打开PPT,声音平稳而有力:“各位好,这是我们的补充方案。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回应一个外界的传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包括李悦那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眼神。
“关于我利用职务之便为伴侣书店谋取利益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林雪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已经发布了正式声明,并且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今天,我希望我们能把焦点放在项目本身。”
她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直接进入了提案的核心部分。
这一次,她的演示比上次更加从容和自信。她首先展示了傅柯为她准备的书店会员数据分析,用鲜活的案例和精准的数据,描绘了项目的目标读者画像。
“我们不仅仅是在卖一本书,我们是在经营一群人,一种文化。”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这是我们的第一部分补充:基于真实社群的精准营销。”
接着,她详细阐述了项目的执行路径。从预热期的线上话题引导,到爆发期的线上线下联动,再到持续期的内容沉淀和长尾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这是我们的第二部分补充:可落地的执行方案和风险预案。”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详细的风险矩阵,“我们预判了可能出现的五种主要风险,并准备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如果核心作者无法参与,我们有B、C两位备选作者,并且已经初步沟通过意向。”
李悦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她没想到林雪的准备如此充分。
最后,林雪深吸一口气,进入了最关键的部分:“这是我们的第三部分补充,也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源。”
她的PPT切换到新的一页,上面出现了一个名字——周敬言。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叹声。周敬言是国内顶尖的文化学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文笔著称,极少参与商业活动。
“我们书店与周先生有过多年的良好合作。”林雪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经过我和傅柯——也就是我伴侣的努力沟通,周先生同意担任我们项目的文化顾问,并将为我们的线上分享会做一次独家的深度分享。”
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王总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其他几位决策人的表情也从审慎变成了浓厚的兴趣。
李悦的团队显然也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她的一个同事低声对她说了句什么,李悦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林小姐,”王总忍不住开口,“周先生的参与,是排他性的吗?”
“是的。”林雪肯定地点点头,“这是我们为这个项目量身打造的合作,只此一家。”
她的语气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自信。她知道,这就是傅柯所说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他们赢下这场博弈的关键。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林雪对答如流。面对李悦团队提出的尖锐问题,比如“预算过高”、“执行周期过长”等,她都用详实的数据和周密的计划一一化解。
“我们的预算看似比对方高15%,但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林雪从容地解释,“我们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追求的是长期的品牌价值和社群沉淀,而不仅仅是短期的销量数字。”
会议结束时,王总看了看林雪,又看了看李悦,最终站起身来:“感谢双方的精彩提案。我们会尽快开会讨论,做出最终决定。”
尘埃落定
走出远辰文化的大楼,林雪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初春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在身上,让她打了个寒颤。
“结束了?”傅柯的电话在这时打来,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
“结束了。”林雪靠在大楼外的玻璃墙上,长出了一口气,“我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我把我能做的,都做到了最好。”
“那就足够了。”傅柯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为你骄傲。”
三天后,也就是周一的下午,林雪正在书店里和店员讨论即将到来的活动。她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
她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您好,林雪。”
“林小姐,您好,我是远辰文化的王。”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首先,恭喜您。经过我们慎重的讨论和评估,最终决定,这个项目由您和您的团队来负责。”
林雪感觉心脏猛地一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她握紧了手机,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谢谢您,王总!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我们相信你们的专业能力。”王总笑了笑,“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林雪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转过身,看到傅柯正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拿着一个刚打包好的快递。他看到她的表情,瞬间明白了一切,脸上绽放出一个巨大的笑容。
“我们赢了?”他快步走过来。
“我们赢了!”林雪扑进他的怀里,放声大哭。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喜悦、释然和如释重负的泪水。
傅柯紧紧地抱着她,在她耳边轻声说:“我就知道,我的玫瑰是最勇敢、最美丽的。”
书店的店员和正在看书的几位老书友也围了过来,纷纷向他们表示祝贺。有人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发到了书店的线上社群里。
不到一个小时,书店的门口就贴满了书友们自发写来的“恭喜”便签,五彩斑斓,像一面温暖的墙。
胜利的意义
晚上,书店打烊后,傅柯从吧台后面拿出一瓶香槟和两个酒杯。
“庆祝一下?”他笑着问。
“当然。”林雪接过酒杯,和他轻轻碰了一下,“叮”的一声脆响,在这个温馨的小空间里显得格外动听。
“这次的胜利,属于你,也属于我们。”傅柯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它证明了我们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互相扶持,更可以在事业上并肩作战。”
林雪点点头,她知道,这次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胜利,更是他们关系的一次升华。他们一起经历了危机,一起面对了挑战,一起品尝了胜利的喜悦。
“对了,”傅柯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还有一个小礼物。”
林雪好奇地打开,里面是一本《小王子》。她疑惑地看向傅柯。
“这本书,我一直想送给你。”傅柯的眼中带着温柔的光,“你就像书里的那朵玫瑰,独一无二,需要被细心呵护。但今天,我看到了你的另一面,你也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敢于面对未知的沙漠和危险的狐狸。”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温柔:“无论你是需要被保护的玫瑰,还是勇敢的探险家,我都愿意做那个一直陪着你的飞行员,陪你看遍世间的日落,直到我们找到属于我们的星球。”
林雪看着他,眼中再次充满了泪水。她知道,这才是这次胜利最宝贵的意义——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他们在并肩作战中,更加确定了彼此就是那个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窗外的夜风吹过,带着春天的气息。书店里,一盏暖黄的灯亮着,映照着两个人的身影,紧紧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