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四十二象 耳阴蚀清潭
书名:推背图起源篇 作者:星启之路 本章字数:2687字 发布时间:2025-09-12

贞观年间,长安城里,工部侍郎沈清明的府邸总是门庭若市。沈清明早年辅佐太宗,在营造修缮方面颇有才干,深得皇帝倚重。然而,功成名就之后,他对家中之事渐渐疏于防范,这为后来的祸端埋下了伏笔。

 

起初,只是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人情”。

 

郑氏的娘家有个远房哥哥,名叫郑恒。他读过几年书,学识平平,仅能勉强书写公文,却一心想进衙门。

 

一日夜里,郑氏柔声对丈夫说:“老爷,我那哥哥郑恒,虽无大才,但写个公文、记个账还是绰绰有余。给他个县衙里的文书小小吏做做,又不是什么要职,也算咱们尽一点亲戚之意了。”

 

沈清明正感疲惫,觉得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便随口答应了。不久,郑恒便如愿上任。

 

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一滴墨落入清潭,潭水虽未立刻变浑,但纯净已被打破。

 

有了第一次,胆子就大了。郑氏开始频繁插手人事任免。先是她的表弟王勋,想进工部做个小吏,负责监管木材采购。郑氏又劝道:“都是自己人,用着放心。王勋那孩子机灵,会办事。”

 

后来,她的儿时玩伴李三,也托关系想在驿站谋个职位。“李三是我看着长大的,信得过。驿站的差事交给外人,你能放心?”

 

沈清明在温情与颜面的裹挟下,一次次选择了妥协。这些被安插进关键岗位的亲信,如同蛀虫般侵蚀着官场的健康肌体。

 

随着手中人脉资源的不断积累,郑氏的野心愈发膨胀,开始染指更为肥厚的经济利益。

 

京城富商贾富贵带着厚礼登门,谋求承包修缮江南官仓的工程。郑氏收受贿赂后,极力向丈夫游说:“修缮官仓事关重大,交给外人你也不放心。这位贾掌柜是咱信得过的人,他必定能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沈清明再次被枕边风动摇,将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交由商人操办。结果,贾富贵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工程质量低劣,引发民怨沸腾。

沈清明慌了手脚,听一个亲信说咸阳城有个叫陈砚的奇人。会《推背图》可以趋吉避凶,在贞观十四年春末的一个黄昏时刻,他和郑氏微服走进了聚文斋。刚巧陈砚起身欲行。

沈清明微服而来,自称“沈明”。陈砚刚要出门,被他拦下。

 

“这位公子请了,您可是陈砚,陈守拙先生?”沈清明拱手一礼,“在下沈明,有要事相求,望先生暂缓一步。”

 

陈砚上下打量他,目光在他不经意间流露的气度和那双手上停了停,那是一双握权的手。

 

“家中内子也在,”沈清明侧身,让妻子郑氏上前,“她心中有惑,想请先生指一二点。”

 

郑氏盈盈一拜,声音轻柔却不失镇定:“先生,妾身近来夜不能寐,总觉风雨欲来,不知我与夫君此行,可否能求得安宁?”

 

陈砚微微一笑,这一笑让屋内的紧张气氛缓和了几分:“夫人放心,但得到此之人,我都会极力为其趋吉避凶的。”

 

他话锋一转,望向沈清明:“不过,这位沈公子眉宇间有一层郁结之气,似有大事压心。若只是问平安,不必亲自登门。”

 

陈砚请他们坐下,目光如炬:“说吧,沈公子,你所求之事,关乎何人?”

 

沈清明心头一震,陈砚虽未点破他的身份,但这双眼睛,仿佛已看穿一切。

郑氏就把所遇之事大略的对陈砚说了一遍。陈砚听后略做沉思,随手拿出《推背图》册子。翻到空白页,手挥狼毫在标题处写下:第四十二象,”耳阴蚀清潭”。

他也没抬头看夫妻二人,其实沈清明看到这五个字,心里就咯噔一下。陈砚只管低头作画,但只见纸张上渐渐呈现出:

一方宁静的清潭,潭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光云影。一位女子侧身立于潭边。她双手握着一根细长的竹竿深入水中,搅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一木桶倒在岸边,浑浊的黑水缓缓从木桶中流入清潭。

沈清明看到此图,不如的抬头狠狠的瞪了郑氏一眼。邓氏好像也看明白了点什么,身体跟着瑟瑟发抖起来。

陈砚还在作画,画闭又在空白处题写四句配诗:

帷下低语浊水流,清潭成墨始知愁。

主家难施回天力,热锅蚂蚁待断头。

 

沈清明看罢大惊失色,猛地起身,又觉失态,复又坐下,额上已见细汗。

陈砚将笔一搁,淡淡道:“公子所忧,不过‘枕边风’与‘浊水’。”

他抬眼望向郑氏,郑氏忙避开视线。

“先生可有解法?”沈清明急切问道。

陈砚取出纸笔,写下“四策”,递与沈清明:

断流:即刻斩断所有灰色关系,尤其是官仓营造,必须亲自复查,有问题立刻上报。

清源:夫人需闭门谢客,不再干预府中人事。

护堤:立刻请辞,远离风暴中心,保全自身与家族。

引洪:若皇上怪罪,切勿推诿,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以护全家与同党。

沈清明看完,面色变幻不定。这四策,条条直指要害,尤其是“引洪”,是要他以一己之身,去堵滔天洪水。

“先生,”沈清明艰难开口,“若我……若我能做到前三条,第四条……能否有转圜?”

陈砚叹了口气:“天威难测。护堤与引洪,公子需自行决断。”

他顿了顿,又道:“此去前路艰险,公子务必谨慎。”

沈清明夫妇离开聚文斋,夜色沉沉。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只留下陈砚在灯下,望着那幅《耳阴蚀清潭》的图,久久不语。

夜色沉沉,沈清明夫妇回到府中,一路无言。

回到内堂,沈清明屏退左右,只留下郑氏。他看着妻子,心中五味杂陈。

“你我夫妻多年,”他缓缓开口,“你为娘家和旧友奔走,我并非不知。只是……你不该插手官仓之事。”

郑氏面色苍白,泪水在眼眶打转:“我……我只是想帮帮家里人,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

沈清明沉默良久,将陈砚的“四策”放在桌上:“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从今日起,按这上面说的做。”

他目光坚定:“断流、清源,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次日清晨,沈清明召集府中所有管事和下人,宣布了一条铁令:府中大门自此紧闭,凡有外人到来需秉明管家批准。

与此同时,郑氏也在内院召集了所有女眷和贴身丫鬟,下令:从今往后,内院不得接见任何外客。

然而,事情的发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就在沈清明准备上朝递折的当天下午,皇宫传来旨意:“传沈清明明日进宫面圣!”传旨太监宣读完毕,意味深长地看了沈清明一眼。

翌日清晨,沈清明谨记陈砚的“四策”,步入太极殿。他在殿中长跪不起,声音沉稳而洪亮:

“臣沈清明,罪当万死!”

他将江南官仓之事的来龙去脉,从郑恒求官,到贾富贵承包,再到工程败露,一五一十,尽数奏报。他没有推诿,没有辩解,只将所有罪责揽于己身。

“……皆臣之过。臣治家无方,用人失察,致令奸商有机可乘,国帑受损,民怨四起。臣愿辞去相位,以一身承担所有罪责,只求陛下念在臣多年鞍前马后,宽恕臣的家人。”

殿内一片寂静,众臣屏息。

太宗皇帝面色铁青,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卿自佐朕以来,功勋卓著。今日之事,朕痛心疾首。”

他看了看伏在地上的沈清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卿能坦诚,朕心稍慰。”

最终,太宗下诏:

 

- 削去沈清明工部侍郎之职,贬为庶民,闭门思过。

- 郑氏罚银,禁足于家,终身不得干预外事。

- 郑恒、王勋、李三等人,尽数革职查办。

- 贾富贵及其党羽,抄家问斩。

- 江南官仓之事,另派钦差,重新营造。

旨意下达,沈清明叩首谢恩,额上鲜血直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推背图起源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