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共享的“记忆”——味觉中的往事
建立在“预警-报备”机制上的新秩序,像一道堤坝,暂时约束了“味觉契约”这条任性河流的泛滥,为两人赢得了喘息之机。然而,堤坝只能规范水流,却无法消除水流本身的力量,更无法窥探水源深处的秘密。
秦老爷子的话——“线索藏在那些对双方都意义非凡的味道和感受之中”——始终萦绕在两人心头。清塘镇之行的失败让他们明白,漫无目的地寻找如同大海捞针。他们需要更精确的坐标。
在一次例行的“数据分析”通话中(这已成为他们新的交流模式),楚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甚至与他以往理性人设相悖的设想。
“基于现有案例,高强度刺激虽能触发强烈共享,但伴随的多是生理痛苦和负面情绪,信息杂乱且指向性不明。”他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复杂的关键词云图分析道,“而上次‘桂花糕’事件,强度适中,但引发了罕见的、明确的情绪传导,甚至触发了疑似记忆关联(指他自己那莫名的熟悉感)。”
叶苒握着电话,屏息听着。
“因此,我假设:或许并非只有极致刺激才有效。那些承载着强烈个人情感和记忆的‘平凡’味道,才是打开更深层连接的更精准钥匙。”楚墨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探索者的锐利,“我们需要进行定向测试。”
“定向测试?”叶苒疑惑。
“选择对你而言,附带着强烈、明确情感记忆的食物。”楚墨解释,“我们同时品尝,集中精神回忆与之相关的情感和场景,观察是否能引发更稳定、更清晰的共鸣或信息交换。”
这个提议让叶苒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意味着要将自己内心最柔软、最私密的部分,暴露在这个冷静得像精密仪器的男人面前。
但她只是犹豫了片刻,便同意了。解决问题的迫切,以及内心深处对那份未知连接的好奇,压倒了一切。
“好。”她听见自己说,“我想试试。”
第一次测试,叶苒选择的是外婆做的红烧肉。这是她童年关于“家”和“被爱”最温暖的味觉记忆。她详细描述了外婆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的样子,周末满屋飘香的期待,以及那种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口感带来的巨大幸福感。
她提前将一块冷冻的红烧肉加热好,与楚墨约好时间同时品尝。
然而,结果令人失望。楚墨那边只反馈感受到了“浓郁的酱香和甜咸味”,以及一丝“温和的愉悦感”,并未触发更深层的情绪共鸣或记忆碎片。似乎只有叶苒单方面的情感投入。
第二次测试,叶苒选择了大学失恋后,室友陪她吃掉的一整盒烈酒黑巧克力。那味道混合着极致的苦、烈酒的灼辣和一种自暴自弃的宣泄。她回忆起当时泪流满面、心脏抽痛的感觉。
这次,楚墨反馈感受到了“强烈的苦涩和辛辣”,以及一种“沉闷的压抑感”。共鸣比上次强烈,但依旧模糊,更像是情绪感染,而非记忆共享。
两次测试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气氛有些沉闷。
“是否因为……这些只是我单方面的强烈记忆,与你无关?”叶苒有些气馁。
楚墨沉默了片刻,道:“或许。也可能需要双向的‘密钥’。”他顿了顿,似乎下了一个决心,“明天。由我来选择食物。”
第二天,楚墨让助理送来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包装极其简洁的白色小盒子。
视频通话连接着(这是他们为“定向测试”新增的方式,以便更及时地沟通感受)。楚墨打开盒子,里面是几块看起来非常普通、甚至有些粗糙的浅黄色硬糖。
“这是什么?”叶苒看着屏幕上那其貌不扬的糖果,好奇地问。
楚墨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一颗糖,眼神落在上面,似乎陷入了某种遥远的回忆,冷硬的侧脸线条在屏幕光线下显得有些柔和,又有些……寂寥。
“这是一种……很便宜的柠檬硬糖。”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缓慢许多,“我小时候……在国外读书时,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偶尔会在我……完成很难的课题后,给我一颗。那是那段日子里……唯一的甜味。”
他说得极其简略,甚至有些含糊其辞,但叶苒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国外读书”、“寄宿家庭”、“唯一的甜味”。她瞬间脑补出一个沉默寡言的天才少年,在异国他乡冰冷的精英教育里,所能获得的微小甚至吝啬的温暖。
她的心轻轻揪了一下。
“我们开始吧。”楚墨似乎不愿再多说,将糖纸剥开一半。
叶苒也连忙拿起自己面前那颗同样的糖,剥开。
“三、二、一。”
两人同时将糖放入口中。
硬糖表面光滑,很快在唾液的润泽下释放出强烈的、直冲鼻腔的柠檬酸味,紧接着是泛上来的、工业化生产的那种甜味剂甜味,简单直接,甚至有些廉价感。
叶苒仔细品味着,试图感受楚墨所说的“唯一的甜味”,但更多的是一种酸涩感。
然而,渐渐地,一种异常清晰的感觉开始浮现。
那不是味道,也不是具体的画面,而是一种……情绪质地。
一种孤寂感。不是撕心裂肺的悲伤,而是一种深沉的、如同背景音般持续存在的孤独,浸泡在陌生的环境和语言里。 一种渴望认可的紧迫感。仿佛身后有无形的鞭子驱赶,必须做到最好,必须证明自己。 在这孤寂和紧迫之下,那一点点来自陌生人的、微不足道的甜味,所带来的微小却真实的慰藉和……委屈?
为什么是委屈?叶苒怔住了。
就在这时,视频那头的楚墨,身体几不可查地微微晃动了一下。他猛地抬起手,用手指抵住了自己的眉心,挡住了眼睛,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叶苒清晰地看到,他向来平稳无波的呼吸,似乎乱了一瞬。
“楚墨?”她轻声问,“你……感觉到了什么?”
楚墨没有立刻回答,维持着那个姿势好几秒钟,才缓缓放下手。他的眼眶似乎有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红痕,但表情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只是眼神深处残留着一丝未曾散尽的震动。
他看向屏幕里的叶苒,目光复杂难辨。
“我感觉到……”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沙哑,“……一种……温暖的注视。还有……一种……像是……在阳光下、在很多人热闹声里的……那种……有点吵的……安全感?”
他描述得有些艰难,用词甚至与他平时的风格大相径庭,带着一种不确定的摸索。
叶苒的瞳孔微微放大。
温暖的注视?那是外婆看着在灶台边偷吃的她时的眼神吗? 阳光下很多人热闹的安全感?那是她童年在大院里和一群孩子疯跑,知道外婆总会喊她回家吃饭的底气吗?
他感受到的,是她的记忆碎片投射过去的情绪底色!
而她自己感受到的孤寂和委屈……是他当年那颗糖里真正包裹的滋味!
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情绪感染,而是双向的、清晰的情绪碎片交换!虽然依旧不是完整的记忆画面,但那些情感的核,却无比真实地传递了过去!
他们透过一颗廉价的柠檬硬糖,跨越了时空,短暂地、真切地触摸到了对方童年某个瞬间的内心世界。
视频两端,同时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和沉默之中。
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密的、甚至有些骇然的连接感,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涌动。他们不再是隔着屏幕观察彼此的陌生人,而是在某种深层次上,窥见过彼此灵魂一隅的共谋者。
楚墨率先从那震撼中回过神来,他迅速低下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透过话筒传来,试图用惯常的理性分析来框定这超理性的体验。
但叶苒注意到,他握笔的手指,似乎比平时要用力一些。
“测试结果……超出预期。”他最终总结道,声音已经基本恢复了平稳,但语速比平时稍慢,“证实了情感记忆可以作为深度共鸣的催化剂。并且……这种共鸣是双向的。需要进一步记录和分析……”
他的话依旧带着学术性的外壳,但叶苒能感觉到,那层坚冰般的防御,在刚才那一刻的共鸣中,已经悄然裂开了更深的缝隙。
她看着屏幕上那个试图用书写找回控制力的男人,心中充满了一种混合着同情、理解、以及某种奇异悸动的复杂情绪。
他们共享的,不仅仅是味觉,也不仅仅是情绪。
他们正在共享彼此生命中最隐秘的角落。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丝恐惧,却又无法抑制地,生出一丝难以言喻的靠近感。
定向测试成功了。
但他们也打开了一扇,或许再也无法轻易关上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