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患难见“?”——意外的停电夜
外界的窥探和流言像一层挥之不去的薄雾,笼罩在两人之间,让原本就古怪的关系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尴尬。楚墨变得更加谨慎,甚至考虑是否要减少非必要的联系频率。叶苒则开始在直播时刻意避开可能引发强烈味觉的食物,变得有些束手束脚。
就在这种微妙的僵持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再次将他们粗暴地拉近,并强行按入了另一个维度的空间。
这天晚上,叶苒带着整理好的最新“味觉-情绪”观测记录,再次来到楚墨的公寓进行阶段性复盘。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点密集地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沉闷的声响。
客厅里,气氛依旧带着工作式的严谨。楚墨坐在沙发上,对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分析图,叶苒则坐在侧面的单人沙发上,汇报着她的发现。
“……所以我觉得,情绪共鸣的强度,似乎跟食物本身的象征意义关联更大,而不是绝对的味道强度。比如那颗柠檬糖,其实味道很普通,但因为携带的情感记忆很重,所以……”
她正说着,忽然——
“咔嚓——!”
一道极其惨白的闪电撕裂了夜幕,几乎同时,一声震耳欲聋的霹雳在头顶炸响!整栋大楼似乎都随之震动了一下!
紧接着,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掐断了电源,眼前骤然一黑!
所有灯光、电脑屏幕、甚至空调运行的微弱嗡鸣声,在瞬间彻底消失!
绝对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和突如其来的死寂,如同厚重的绒布,猛地包裹了下来。
“啊——!”叶苒被这毫无预兆的变故吓得短促地惊叫了一声,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抱枕。
她的惊叫声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
“只是跳闸或线路被雷击中了。”楚墨冷静的声音很快从黑暗中传来,语气平稳,听不出丝毫慌乱,“应该是整栋楼的问题。备用发电机很快会启动。”
然而,几秒钟过去了,预想中的应急灯并没有亮起,窗外其他大楼也是一片漆黑。只有哗啦啦的雨声更加清晰地传入耳中。
“好像……备用电源也失效了?”叶苒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从小就有点怕黑,尤其害怕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
楚墨沉默了一下。他在黑暗中站起身:“我去看看总闸和应急设备。”他凭借记忆摸索着走向门口的方向。
叶苒听到他沉稳的脚步声和摸索开关的声音,心里稍微安定了一点,但独自被留在彻底的黑暗里,还是让她感到莫名的心慌。尤其是窗外不时划过的闪电,将那间极简风格的客厅瞬间照得鬼影幢幢,又迅速归于黑暗。
“怎么样?”她忍不住问,声音在空旷的黑暗里显得有点大。
“总闸没问题。是外部线路问题。”楚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依旧冷静,“物业电话占线。看来需要等一等了。”
他的脚步声又走了回来。叶苒能感觉到他在自己对面的沙发重新坐下。
黑暗放大了所有的感官。视觉被剥夺后,听觉、嗅觉、甚至对空气流动的感知都变得异常敏锐。她能清晰地听到楚墨平稳的呼吸声,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带着冷冽木质调的须后水味道,混合着空气中残留的咖啡香气。
还有一种……无声的、却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气氛陷入一种古怪的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和偶尔的雷声作为背景音。
叶苒蜷缩在沙发上,努力想找点话说来驱散这种令人心慌的安静和黑暗带来的压迫感。
“那个……你怕黑吗?”她没话找话地问完,就想咬掉自己的舌头。这问的是什么蠢问题!他那种人怎么会怕黑!
果然,黑暗中传来楚墨似乎略带诧异的回答:“不怕。”
“……哦。”叶苒把脸埋进抱枕里。
又是一阵沉默。
就在叶苒以为会一直这样尴尬到天亮时,楚墨的声音忽然再次响起,平淡地抛出一个问题:“你呢?”
叶苒愣了一下,才意识到他是在问自己刚才那个蠢问题。她犹豫了一下,小声道:“……有一点。尤其是打雷的时候。小时候……一个人在家怕惯了。”
她说得含糊,但楚墨立刻想起了她之前提到的父母离异、童年孤独的记忆。那颗柠檬糖测试时感受到的“热闹中的安全感”与此刻她话语里透露的“一个人在家”形成了微妙呼应。
黑暗中,他几不可查地沉默了片刻。
然后,叶苒听到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一束柔和的白光亮起——是楚墨的手机屏幕亮了。他并没有用手机照明,只是让屏幕亮着,放在了两人之间的茶几上。
那一点微弱的光源,在这片浓重的黑暗里,却像一座小小的灯塔,瞬间驱散了令人不安的未知,带来了一丝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暖意和安全感。
叶苒看着那束光,心里轻轻一动。
“谢谢。”她小声说。
“嗯。”楚墨淡淡地应了一声。
手机的光线微弱地勾勒出家具模糊的轮廓,也照亮了空气中静静飞舞的尘埃。两人依旧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但那种绝对隔离的感觉却消失了。
也许是黑暗降低了心理防线,也许是持续的雨声营造了一种奇异的私密感,叶苒忽然鼓起勇气,轻声开口:“其实……小时候最怕的不是打雷,是打雷停电后,家里特别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总觉得黑暗里有什么东西……后来就习惯开着电视睡觉,有点声音就好多了。”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或许是黑暗给了她倾诉的勇气,或许是她潜意识里觉得,这个见过她最狼狈样子、甚至共享过她童年情绪碎片的男人,或许能理解这一点点无伤大雅的脆弱。
楚墨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评价。
过了一会儿,就在叶苒以为他不会回应时,他的声音在黑暗中缓缓响起,比平时少了几分冷硬,多了一丝平和的叙述感。
“我小时候……在国外寄宿学校,宿舍管理很严格,熄灯后不允许有任何光线和声音。”他顿了顿,似乎不太习惯分享这类私人记忆,“那时候……会盯着天花板,听走廊里值班老师的脚步声。计算他来回一趟的时间。”
他的描述极其简洁,甚至没有提到任何情绪词汇。但叶苒却仿佛能透过这平静的叙述,看到那个小小的、只能依靠计算脚步声来获取安全感的男孩,在异国他乡冰冷的纪律下的夜晚。
那是一种与她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孤独和克制。
一种奇异的共鸣感,在黑暗中无声地流淌。他们分享着截然不同却又微妙相通的童年碎片。
“后来呢?”叶苒忍不住问。
“后来就习惯了。”楚墨的回答依旧简短,却似乎不再那么冰冷。
对话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他们断断续续地聊着,话题不再局限于那该死的契约和数据分析。叶苒说起她直播间的趣事和烦恼,楚墨偶尔会从极其理性的角度给出一点一针见血的评价,虽然不中听,却往往切中要害。楚墨极少谈及工作,但会提及一些跨国商业谈判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和奇葩对手,叶苒听得津津有味,偶尔发出惊叹或笑声。
没有视觉的干扰,只有声音和气息在黑暗中交织。他们第一次如此“正常”地交谈,剥去了“契约受害者”和“商业精英/美食主播”的身份外壳,只是两个被困在停电夜晚的、普通的男女。
不知过了多久,雨声渐渐变小,雷声也远去了。手机的电量提示音低低地响了一声,屏幕暗了下去。
黑暗重新降临,但这一次,似乎不再那么令人恐惧。
“好像快没电了。”叶苒说,语气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遗憾。
“嗯。”楚墨应道,“应该快恢复了。”
他的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窗外远处的大楼,忽然零星地亮起了几点灯火。
紧接着,他们头顶的灯管闪烁了几下,发出“滋滋”的电流声,然后——骤然亮起!
突如其来的光明刺得两人同时眯起了眼睛。
世界恢复了运转。空调重新发出低鸣,冰箱开始工作。公寓里一切如常,整洁、冰冷、充满现代感,仿佛刚才那一段黑暗中的对话只是一个短暂的幻觉。
楚墨迅速恢复了常态,他拿起手机查看信息,联系物业确认情况,安排后续事宜,动作流畅而高效,仿佛刚才那个在黑暗中平静分享童年片段的男人只是叶苒的想象。
叶苒也有些不自在地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腿脚。光明让她重新意识到两人之间那巨大的差异和依然存在的尴尬。
“那个……好像没事了,那我……先回去了?”她小声说。
楚墨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灯光下他的眼神恢复了以往的深邃难辨:“嗯。路上小心。”
语气礼貌而疏离。
叶苒点点头,拿起自己的东西,走向门口。
就在她握住门把手的时候,楚墨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平静无波:“下次如果怕黑,可以听点东西。比计算脚步声有效。”
叶苒的背影微微一僵,没有回头,只是低低地“嗯”了一声,拉开门,快步走了出去。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两个世界。
叶苒站在明亮安静的走廊里,听着自己有些过速的心跳,脸上微微发烫。
刚才停电的那一个小时,像是一个被偷来的、不真实的时空缝隙。
而在那缝隙里,有些东西,似乎真的不一样了。
患难未必见真情,但绝对的黑暗和孤立无援,有时却能让人瞥见彼此身上,最意想不到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