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答辩筹备
书名:不会种田的农民 作者:一个老农民 本章字数:3253字 发布时间:2025-09-12

  村委会的院子里,阳光透过老槐树繁茂的枝叶,宛如一道道金色的丝线,在王有为和小雨身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他们正围着一张略显陈旧的折叠桌,桌上杂乱地堆满了各类资料和图纸,仿佛是他们为梦想构筑的一座小山。


  “市里的终审答辩在下周三。”王有为眉头微蹙,仔细翻看着县里发来的通知文件,那神情,就像一位即将上战场的将军在研究作战计划。“只有五天准备了。”


  小雨正专注地整理着一叠照片,听到这话,她缓缓抬起头,眼神坚定而自信:“时间确实紧迫,但我们的方案已经相当完善了。”她轻轻将照片按顺序排开,那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他们实地考察时的各种珍贵场景,仿佛是一部乡村发展的纪录片。“关键是答辩时的表现。”


  王有为挠了挠头,神情有些局促,仿佛一个即将登台表演的孩子,紧张又羞涩:“我这辈子还没在那么正式的场合讲过话,更别说面对市里的专家了。”


  小雨放下手中的照片,认真地凝视着他,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有为,你要相信自己。这个项目你最了解,没人比你更清楚每个细节。”她稍作停顿,接着说道,“不过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准备。”


  两人当即便决定分工合作。王有为负责整理项目数据和技术细节,他就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专注于每一个数字和技术要点;小雨则着手准备演示文稿和答辩策略,她如同一位精心的设计师,用心雕琢着每一页PPT和每一个答辩环节。村委会的打印机嗡嗡作响,仿佛是他们奋斗的号角,不断吐出新的资料。


  “我联系了县农业局的张科长。”王有为挂断电话,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色,就像发现了宝藏一般,“他答应明天抽空给我们做一次预答辩指导。”


  小雨眼睛一亮,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太好了!我大学时的导师在市发改委工作,我也约了他视频连线请教。”她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从包里迅速拿出一个小本子,“对了,这是我从网上整理的常见答辩问题,我们得提前想好应对方案。”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几乎把村委会当成了自己的家。白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资料整理中,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晚上,就着简单的泡面,他们热烈地讨论到深夜,那激烈的讨论声,仿佛是梦想的交响曲。王有为发现小雨在准备材料时格外细致,每一个标点符号她都要反复确认,就像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


  “没必要这么较真吧?”王有为看着小雨第三次修改同一页PPT,忍不住轻声问道。


  小雨头也不抬,专注地盯着屏幕:“市里的专家见多识广,任何一个小瑕疵都可能影响整体印象。”她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地看着王有为,一字一顿地说,“有为,这个项目对我们、对村子都太重要了。”


  王有为看着她疲惫却坚定的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心疼。他默默地倒了杯热水,轻轻地放在她手边,那杯水,仿佛是他无声的关怀:“休息会儿吧,别累坏了。”


  第三天,县里的张科长如约而至。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严肃又干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仔细翻阅着他们的方案,不时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着什么,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寻找方案中的宝藏。


  “整体思路不错,但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张科长推了推眼镜,目光犀利地指出问题,“首先,你们的财务预测太乐观了。乡村旅游有季节性,淡季的收入怎么保证?”


  王有为和小雨对视一眼,这个问题他们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全,那眼神中,既有一丝慌乱,又有一丝决心。


  “其次,环保措施写得不够具体。”张科长继续指出问题,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现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环保要求很高,这方面必须详细说明。”


  预答辩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张科长不仅敏锐地指出了方案中的漏洞,还耐心地传授了许多答辩技巧,就像一位导师,悉心教导着自己的学生。


  “记住,专家提问时不要急着回答,先思考几秒钟。”临走前,张科长特别叮嘱,那声音,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坦诚承认比胡乱猜测更好。”


  送走张科长后,两人立刻投入到修改方案的工作中。王有为负责补充环保措施部分,他特意去请教了村里的老农,认真记录下各种传统农耕方式中的环保智慧,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挖掘古老的宝藏。小雨则重新调整了财务模型,增加了淡季运营方案,她就像一位精明的会计师,精心计算着每一笔收支。


  第四天晚上,小雨的导师通过视频连线给他们做了指导。这位头发花白的教授看完他们的演示后,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


  “你们太注重展示技术细节了,缺少情感共鸣。”教授在屏幕那头语重心长地说,“要让评审感受到这个项目对乡村、对农民的意义。数据固然重要,但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故事。”


  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点醒了王有为。他的思绪瞬间飘回到过去,想起自己当初为何要回到农村,想起父亲期盼的眼神,想起村民们对改变的渴望,那些回忆,就像一部温暖的电影,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我有个想法。”王有为突然激动地说,“我们可以在答辩开头加入一段短视频,展示村子的现状和村民的真实想法。”


  小雨眼前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太棒了!这样能直观地呈现项目的必要性。”她立刻拿起相机,那动作,仿佛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拿起武器,“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拍摄。”


  第五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两人就扛着相机,像两位执着的探险家,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他们采访了渴望改变现状的年轻人,倾听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记录了老农们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他们对土地的热爱;拍摄了孩子们在田间奔跑的身影,捕捉那纯真的快乐。回到村委会后,小雨立即开始紧张地剪辑,她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将那些素材变成了一部动人的影片;王有为则继续完善答辩讲稿,他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精心雕琢着每一个字句。


  下午,他们决定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答辩。王有为站在临时布置的“讲台”前,手心不断冒汗,声音也有些发紧,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鹿。


  “放松点,就当下面坐的是村里人。”小雨温柔地鼓励道,那声音,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你平时跟他们说话不是挺自然的吗?”


  王有为深吸一口气,努力试着想象自己是在跟乡亲们聊天。渐渐地,他的语速平稳下来,手势也变得自然,仿佛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小雨扮演评审专家,提出了各种刁钻的问题,有些甚至让他们措手不及。


  “这个问题我们没准备到。”王有为擦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一丝焦急,“如果答辩时遇到怎么办?”


  小雨思索片刻,冷静地说:“我们可以准备几个万能回答模板,比如‘这个问题很有见地,我们后续会深入研究’,先稳住场面再说。”


  夜幕降临时,所有的准备工作终于宣告结束。王有为看着桌上整齐的资料和U盘里备份的演示文件,长舒一口气,那口气,仿佛是他心中压力的释放。


  “明天就要去市里了。”他有些紧张地搓着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安,“你说我们能行吗?”


  小雨将最后一份资料小心地装进文件袋,抬头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好。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她稍作停顿,坚定地说,“不过我相信,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王有为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安心。是啊,他们从零开始,克服了资金问题、场地问题、村民的质疑,一步步走到今天,那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努力。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本身就已经是宝贵的财富。


  “对了,明天穿什么?”王有为突然想到这个实际问题,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我只有这件格子衬衫还算体面。”


  小雨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认真地说:“可以,但要熨一下。”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熨斗,那动作,仿佛是她对王有为的一份细心关怀,“我猜到你可能会需要。”


  王有为看着她熟练地插上电,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姑娘已经完全融入了乡村生活。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现在连熨斗都随身携带,这种转变让他心里暖暖的。


  夜深了,村委会的灯依然亮着,那灯光,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他们的梦想之路。王有为和小雨最后仔细检查了一遍所有材料,确保万无一失。窗外,夏虫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他们的努力奏响一曲动听的乐章。


  明天,他们将踏上新的征程。那片承载着梦想的荒地,那些期待改变的村民,还有他们共同付出的心血,都将在这个答辩中得到检验。王有为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不会种田的农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