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岩随意翻了翻,道:“都是些织造技艺方面的内容啊。”稻荷道:“对,这些都是大虞最上乘的织造技艺。”澜岩道:“你真是费心了。”稻荷道:“都是应该的。”澜岩道:“你在那做了这么久,突然不做了,不会引起人家的注意吧?”
稻荷道:“不会的,我以前曾说过,那里经常招募织工,也经常有织工离职,我一个小人物,不会有人注意到的。”澜岩道:“哦,那就好。”澜岩的一碗面已经吃完了,就随手又拿起桌子上的书籍翻看了起来。过了一会,澜岩道:“我刚刚在外面的丝绸店里看了一下最近我们匈奴产的丝绸,好像还不错啊,不比大虞的差啊,你看了吗?”
稻荷道:“我看了,看起来确实不错,不过细看还是有差别。”澜岩道:“这个差别让你来看都需要细看才看得出来,那说明差别很小啊。”稻荷道:“是的,可是这没有意义,因为这些丝绸的织造方式跟大虞有很大不同。”澜岩道:“怎么不同了?不同又能怎样?做出来的还不是都很不错?”
稻荷道:“草原织造局的情况我了解,莫将军集中了我们匈奴最优秀的几个织工,使用匈奴最好的工匠手工打造出来的那几台织机,织机的一些构件是从大虞购买的,然后又从江南购买了一批丝线,千里迢迢运到匈奴,这才织造出了一小批高品质丝绸。这批丝绸在外行看来确实跟大虞的区别不大,可成本却比大虞贵很多,而且因为织工不够熟练,织造用时也远比大虞长,所以综合看下来拿着这样的丝绸到市场上卖不仅仅是不划算,甚至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澜岩道:“不至于吧?现在就在这熙和镇上售卖的丝绸不就是草原织造局产的吗?莫将军会做赔钱的买卖?”稻荷道:“莫将军何其聪明,自然不会做亏钱的买卖,而这恰恰是莫将军的聪明之处。”澜岩道:“这话怎么说?”稻荷道:“莫将军在下一盘大棋。”澜岩道:“什么大棋?”
稻荷道:“我说了你可别跟别人说啊。”澜岩道:“那肯定的。”稻荷道:“此事说来话长,在本小说第三十七章中我曾偷到了一些卓大黎的丝绸技艺,那些技艺让草原织造局大受裨益。后来卓大黎知道此事之后并没有兴师问罪,因为他没有证据。但此事卓大黎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既然这些技艺莫将军已经拿到手了,让他再吐出来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还不如大方些,不跟他计较,就当是送给他了。做商人的最重要的是利益,卓大黎觉得如果此事他能从中受益,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卓大黎就主动联络莫将军,说莫将军有了技艺,但在织造局施展技艺需要银子,草原织造局的银子可能不是很充足,他卓大黎愿意主动提供银子,甚至那些织机也可以提供,只要求莫将军把这些高品质的丝绸织造出来之后,可以给他一些分红。莫将军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同意了。”
澜岩道:“哦,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我觉得挺好。”稻荷道:“可问题是后来莫将军在有了技艺、有了银子、有了织机之后出了状况,他发现织造出来的丝绸只是接近江南丝绸的品质,想达到是万万不可能的,而且成本比江南高出一倍都不止,所以此事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澜岩道:“哦,但是这样的丝绸莫将军还是拿到市场上售卖了啊。”稻荷道:“起初是因为卓大黎给了银子嘛,莫将军把这些银子打了水漂,卓大黎会怎么想?会不会跟莫将军新账旧账一起算?莫将军偷人家的东西,本来就理亏,所以莫将军无奈,只能先解燃眉之急,把这批数量非常有限的丝绸拿到市场上售卖,算是给了卓大黎一个交代。”
澜岩道:“哦。”稻荷道:“可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超出了莫将军的预想。”澜岩道:“后来出什么状况了?”
稻荷道:“草原织造局织造的丝绸品质堪比江南,不想竟在市场上成为了佳话,在匈奴、大虞的灵州等地广为传颂,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与之相伴的是卓大黎在草原织造局拿分红的事也被很多人知道了,于是一些有钱人就主动找到莫将军,希望也能以卓大黎为例,主动给莫将军送银子,只期望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分红。”(此处两人对话内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