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市场开张那天,锣鼓喧天,鞭炮碎屑落了满地。商户们把摊位移进宽敞的仓库,头上是结实的顶棚,脚下是平整的水泥地,接上了明晃晃的电灯,再不用看老天的脸色。老胡的嗓门在空旷的仓库里显得格外响亮,张阿姨把蔬菜码得整整齐齐,见人就笑。
齐小康站在仓库二层的铁架走廊上,看着底下人头攒动,喧闹声撞在高高的屋顶上,又嗡嗡地回响。他扶着冰凉的铁栏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上面一点干涸的油漆皮。
口袋里调成震动的手机嗡个不停。他掏出来看,是办公室座机转接过来的。一个老旧小区的居民,抱怨楼下餐馆油烟扰民,投诉到社区没人管,公示牌上有他电话。
“这事归环保和城管管,我给您个电话……”他试图解释。
对方不依不饶:“你们不是督导组吗?啥都管!就得找你!”
他捏着手机,听着那头激动的抱怨,目光还落在底下热闹的市场里。老胡正挥舞着刮鱼鳞的刀,跟熟客大声说笑。
“行,您说哪个小区几号楼?店名叫什么?我记一下,帮您问问。”他最终对着电话说,声音平稳。
挂了电话,他在笔记本上潦草地记下“红光小区、老李家餐馆、油烟”。合上本子,再抬头时,脸上那点疲惫被压了下去。
下楼,穿过拥挤的摊位通道,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
“齐科长!尝尝我这新进的枣,甜着呢!”张阿姨塞过来一把。
“齐干部,电闸那边好像有点松,有空帮瞅一眼?”修鞋的老师傅喊他。
他应着,边走边看。确实还有不少小问题:排水沟有个地方不太顺畅,个别照明灯角度不好,抽签定下的摊位位置,有两家还在小声争执。
他在那两家摊位前站定,听他们吵完,才开口:“王叔,李姐,当初抽签是大家见证的,规矩定了就得守。李姐你靠门口,人流量大,但风吹日晒也厉害。王叔你里面安静,但得多吆喝。各有各的好,别计较眼前这点得失,生意做长了才是实在。”
两人互相看看,没再吭声。
他又去找市场管理办新派来的负责人,落实垃圾清运的具体时间,协调电工尽快处理电路小毛病。事情琐碎,一件件处理下来,半天就过去了。
中午回单位食堂吃饭,碰上王组长。
“小康,下午有个会,区里下半年民生项目统筹,你跟我一起去。”王组长夹了块排骨放他碗里,“星光市场这摊子,算是给你立住了。副局长意思,后续常态化管理可以逐步移交出去,你得开始接触点别的项目了。”
齐小康筷子顿了一下:“移交?现在刚稳定,是不是再巩固一阵……”
“总要交出去的嘛。你还能一直盯着一个市场?”王组长笑了笑,“眼光放长远点。”
下午的会,各局汇报,领导讲话。齐小康坐在后排,笔记本上记了不少,但有点心不在焉。散会后,王组长被副局长叫住说话,他站在走廊外边等。
赵负责人从旁边走过,看见他,停住脚步。
“小齐,恭喜啊。听说过渡市场弄得很不错。”赵负责人脸上挂着笑,语气听不出真假,“年轻人,确实有想法,有闯劲。”
齐小康点点头:“赵负责人。”
“就是有时候,也得注意方式方法。”赵负责人凑近半步,声音压低了些,手指虚点了他一下,“不是所有事,都能靠硬碰硬解决。系统里讲究个协调,讲究个平衡。你这么能干,以后机会多的是,别因小失大。”
说完,他拍拍齐小康的肩膀,笑着走了。
齐小康站在原地,肩膀被拍过的地方有点僵。他看着赵负责人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那几句话像羽毛搔过,没留下痕迹,却让人莫名发痒。
王组长出来,看他愣神,问:“怎么了?”
“没事。”齐小康摇头,“组长,市场移交的事,能不能稍微缓一缓?等商户完全适应了,管理也更顺了再……”
王组长看他一眼,叹口气:“小康啊,我知道你投入多,有感情。但工作是工作。这样,你再盯一个月,一个月后,逐步放手,好吧?”
回到办公室,桌上又堆了几份新文件。一个是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试点政策解读,另一个是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的规划初稿。电话记录本上,多了几条新的投诉和咨询,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情。
他坐下,翻开电梯政策的文件,密密麻麻的字晃眼。看了几行,忍不住又拿起手机,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市场今天怎么样?排水沟弄了吗?」
过了一会儿,林小雨回过来:「弄了。都好。你怎么跟老妈子似的。[偷笑]」
他放下手机,想专注看文件,目光却瞥见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像要下雨。他想起市场仓库那边有几个漏雨点还没彻底补好,不知道电工今天去看过没有。
电话又响了,是财务处催他交上个月的出差报销单。
他应着,起身去找单据。脚步迈出去,方向却下意识地先拐向了窗口,朝着星光市场那边望了一眼。
仓库的轮廓在远处灰暗的天色里,只是一个模糊的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