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开始敲打窗户时,齐小康正对着一份《城北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初步规划》发呆。字句熟悉又陌生,绿化率、管线入地、外立面改造……和他熬了几个月的老旧小区改造像是孪生兄弟,只是换了个地名。
手机在桌上嗡了一声,是市场管理办新来的小张:「齐科,仓库东南角有点渗水,已经拿盆接上了,您放心!」
他回复:「联系施工队过来补漏,彻底处理。雨天注意用电安全。」
刚放下手机,内线电话响了。副局长秘书通知,让他立刻去小会议室。
推开门,烟雾缭绕。副局长、王组长,还有两个面生的中年男人坐在里面,脸色都不太轻松。
“小康,坐。”副局长掐灭烟,“这位是信访办的刘主任,这位是区府督查科的同志。”
齐小康心里咯噔一下,依言坐下。
信访办刘主任打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齐小康同志,我们长话短说。最近区里收到大量关于‘政策落地督导组’的投诉,集中反映几个问题:一,预留电话打不通,或者打通了态度敷衍,推诿扯皮。二,问题反映后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三,质疑你们督导组是否真能解决问题,还是只是个摆设。”他推过来几页纸,“这是部分投诉摘录,你可以看看。”
齐小康拿起那几页纸。密密麻麻的字,来自不同的小区,不同的人,抱怨着楼道堆物、垃圾清运不及时、物业不作为、施工噪音……问题五花八门,最后都指向了公示牌上那个名字和电话。
“这些……很多不归我们督导组直接管。”他喉咙发干,“我们主要是协调推动……”
“老百姓不管你这个!”督查科的同志打断他,语气严肃,“牌子是你挂的,电话是你留的,他们认的就是你!打不通,解决不了,他们就会觉得政府说话不算数,是在搞形式主义!这影响有多坏,你想过没有?”
王组长在一旁开口打圆场:“小康前期确实忙,星光市场那边投入精力比较多……”
“工作多不是理由!”副局长沉声道,“既然挂了牌,就要负责任!电话打不通,不会设个专线值班?问题处理慢,不会建立个台账跟踪反馈?非得等投诉捅到信访办,捅到区里,脸上就好看了?”
齐小康低着头,手指捏着那几页纸,边缘起了皱。那些字句变得刺眼,每一个抱怨都像针一样扎过来。他想起那些不断打进来的陌生号码,想起自己按掉的静音,想起那句“归别人管”。
“这件事,必须立即整改!”副局长下了结论,“督导组内部先拿出个方案来,怎么确保电话畅通,怎么规范受理流程,怎么跟踪督办,怎么反馈结果!王组长,你牵头,小康具体落实。一周内,我要看到方案!”
散会后,齐小康跟着王组长回到办公室。组长关上门,叹了口气。
“你也别太有压力。副局长的话是重了点,但道理没错。挂了牌,就是承诺。现在老百姓盯着,上面也盯着。”王组长拍拍他肩膀,“这样,你先把星光市场那边日常管理移交的工作放一放,集中精力把这块整改方案弄出来。需要协调其他部门配合的,我去说。”
齐小康点点头,没说话。他回到自己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只开了个头的城北整治规划,又看看旁边信访办那份刺眼的投诉摘录。
他打开一个新的空白文档,光标在顶端闪烁。他敲下:“关于政策落地督导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升问题化解效能的整改方案”。
第一个小标题:“一、设立诉求受理专线及值班制度。”
电话又响了。他看了一眼,是那个老旧小区的号码。他吸了口气,拿起听筒。
“您好,政策落地督导组齐小康。您请说。”
对方还是抱怨油烟,语气比上次更冲。齐小康听着,手指在键盘上记录:“红光小区3栋1单元,老李家餐馆,油烟扰民。好的,我记下了。这个问题需要环保部门现场检测认定,我会把您的情况转过去,并督促他们尽快联系您。我的工号是07,您可以随时打这个电话查询进度。”
那边愣了一下,语气缓和了些:“……你真给转?不能糊弄我啊!”
“不糊弄。三天内如果没有相关部门联系您,您可以直接找我。”他语气平静,“麻烦您留个联系方式?”
挂了电话,他在文档里又加了一条:“二、建立诉求事项转办督办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反馈时限。”
他把红光小区的问题记在一个新建的Excel表格里,标上日期、编号、诉求摘要、转办部门、时限、状态。
做完这些,他感觉胸口那团乱麻稍微理出了一点线头。他拿起手机,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近期工作调整,市场日常管理移交要加快。你有空帮小张多盯一下,特别是水电安全。」
林小雨回得很快:「收到。你又揽什么新活了?」
「擦屁股。」他回了三个字,把手机放到一边,继续敲方案。
窗外雨停了,天色依旧阴沉。键盘敲击声持续不断,偶尔被接入的投诉电话打断。他耐着性子听,记,承诺反馈。桌上的台账逐渐变长。
下班时,方案有了初步框架。他打印出来,准备带回去细化。走到办公楼门口,碰上赵负责人也下班。
“小齐,还没走?”赵负责人笑呵呵的,“听说你今天被叫去喝茶了?信访那边压力不小吧?”
“还好。正在整改。”齐小康语气平淡。
“要我说,当初就不该挂那牌子,自找麻烦。”赵负责人摇摇头,“干得多,错得多。现在老百姓胃口都吊起来了,以后有点屁事都找你,看你怎么办。”
齐小康没接话,只是点了点头,推车走了。
骑出大院,他拐向了那个旧巷。方老家的灯亮着。他敲敲门。
方老开门,看到他手里卷着的打印纸:“又遇到坎了?”
“嗯。投诉太多,让整改。”齐小康把方案递过去,“您给把把关?”
方老没接,转身往屋里走:“进来吧。字太小,费眼。你说给我听。”
齐小康跟进去,简单说了下午的会和整改思路。方老听着,慢悠悠地泡茶。
“要设值班?你一个人值?”他问。
“先和组里其他同志轮着。”
“台账?转办?别的部门凭什么听你督促?”
“借着督导组的名头,再请副局长协调……”
“屁。”方老放下茶杯,“名头不如枪头。你没点实在东西卡着,谁理你?”
齐小康愣住。
“他们办不办事,关不关你屁事?办好了,功劳是他们的。办不好,投诉的是你。”方老看着他,“你得让他们知道,办不好,你真能卡他们脖子。”
“怎么卡?”
“考核评优?资金拨付?项目审批?你们督导组,总有点能沾边的地方吧?”方老手指点着桌面,“把那些虚头巴脑的满意度,跟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捆起来。不用多,捆上一点就行。”
齐小康看着方老,脑子里有什么东西亮了一下。他抓起那份方案:“我明白了。谢谢方老!”
他匆匆跑出巷子,蹬上车往回赶。路灯已经亮了,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回到办公室,重新打开那份整改方案,在最后加了一条:
“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年度评优、专项资金申请挂钩的联动督办机制。”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然后保存,打印。纸页从打印机里吐出来,还带着温度。
他拿起笔,在标题下方,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